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中央首提農産品去庫存 擬調減千萬畝玉米種植

  • 發佈時間:2015-12-28 07: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雯  責任編輯:張少雷

  “去庫存”,這種更多用於工業領域的詞語,首次出現在了25日落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

  會議強調,當前任務是要高度重視“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結構合理的農産品有效供給。

  而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不僅是糧食“去庫存”,種植結構亦將發生明顯調整。

  “與往年相比,今年會議主要體現了三個亮點。”一位農業部參會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今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著重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第二提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第三是‘千方百計’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這就是補短板。值得注意的是,弱化了對糧食數量上的要求,而對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而在12月26日的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會上,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2016年將實現1000萬畝玉米種植面積調減,同時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

  強化農業供給側改革

  糧食庫存高企、國內外農産品價格倒挂、農民增産卻難增收,當前農業發展瓶頸問題集中且交織,對此,今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當前農業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歸納為: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會議提出,要著力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使農産品供給數量充足、品種和品質契合消費者需要,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産品有效供給。

  “結構性調整,第一是要適合消費需要,加強中高端農産品、加工産品的供給,改變當前我國低端農産品過剩且生産效率不高的局面。”上述與會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二從發展方式而言,要通過‘一控二減三基本’,對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達到針對、高效,降低生産成本”。

  對於去庫存,要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産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降成本,要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産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補短板,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産品的生産。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所以從農業發展的情況來看,很重要的就是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十三五’規劃中一條主線就是要加快農業方式的轉變,這個轉變也可以説帶有革命性,一個中心就是要保持農民收入的持續發展,並且要全面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産品的供給水準,不必再追求連年數量的增長。”

  玉米去庫存壓力最大

  當前,儲糧量已經逼近歷史峰值,而龐大體量的糧食沉澱在國庫之中,新糧難儲、陳糧難出。

  有關數據統計顯示,自2012年秋糧上市以來,由於連續3年的主糧供大於求,我國三大主糧政策性庫存持續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9月底,2015/2016年度三大主糧政策性期末庫存已達到2.3億噸左右,其中玉米庫存1.53億噸,稻穀庫存6900萬噸,小麥庫存也達到了1800多萬噸。

  過高的糧食庫存,不僅加大國家財政壓力,更將導致整條糧食産業鏈的“政策失靈”與“市場失靈”:上游的農民增産難增收,下游的加工企業成本高企,而中段的收儲環節卻倉容緊張。

  而另一方面,沉澱在糧倉之中的陳糧損耗加重。11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公佈了《農業法》執法實施檢查,結果顯示:當前政策性糧食庫存積壓比較嚴重,有10%左右的庫存達到或超過正常儲存年限。

  “庫存壓力最大的是玉米,所以去庫存更多指的是去玉米庫存,包括去老庫存和新庫存兩種。”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這個方面,明年將著重研究糧食去庫存政策,以及調整種植結構以更適應當前消費形勢。對於老庫存而言,主要是刺激下游加工企業收購國儲玉米,那麼明年拋儲價格應會相應降低,並且很可能會出臺補貼南方加工企業運費的政策;另一方面,當前進行調結構,減少玉米産能。”

  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

  去庫存:要加快消化過大的農産品庫存量,加快糧食加工轉化。

  降成本:要通過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減少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開展社會化服務等,降低生産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

  補短板: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供給的薄弱環節,增加市場緊缺農産品的生産。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