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豬價調控預案只調下限引吐槽 養豬戶擔憂
- 發佈時間:2015-11-13 07:06:53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自2009年第一次推出豬價調控預案,歷經兩個版本的修訂後,現在進入3.0版本時代。不過,新版本卻在養豬戶中掀起巨大漣漪。
“以前,豬糧比低於6:1即意味著我們進入了虧損期,政府會介入,而現在新版調控預案下調到了5.5:1。”沂蒙果蔬仔豬購銷中心負責人陳為春告訴記者,“在我們這裡飼料價格已經連漲五年,6:1的虧損線也沒改過,最近玉米價剛下降,虧損線立刻下浮,這讓我們感覺有些不理解。”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佈公告,對3.0版本生豬市場價格調控預案進行修訂,將豬糧比價5.5:1和8.5:1作為預警點,低於5.5:1進入防止價格過度下跌調控區域,高於8.5:1進入防止價格過度上漲調控區域。而在2012年的2.0版本中,預警點是6:1和8.5:1,也就意味著,在上限沒有上調的情況下,下限反被下調。
中國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上限沒有上調的情況下下限反被下調,恐將傳導出影響養豬戶積極性的信號。
養豬戶:擔心自己“被進入叢林”
在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的30個月裏,中國養豬人經歷了累計長達21個月的虧損,業內人士均稱已創下“史上之最”,在這段震蕩下行的“豬週期”裏,生豬去産能加速、中小豬場也慘遭淘汰,當“存活”下來的養豬人撐到市場好轉又逢玉米價格下降時,新版豬價調控預案,又將大家的心“吊”了起來。
“從去年開始生豬養殖業的市場化信號就已經十分明顯了,而後政府也明確表態把市場還給市場,去年虧損時沒有收儲。”在“搜豬網”論壇上,一位名為“藍色迷彩”的網友解讀新施行的豬價調控預案時認為,該措施是為了推動養殖市場跟國際接軌。
這種“放入叢林”的方式,是否適合正面臨人工成本、環保成本加速上漲的養豬戶?對此,卓創資訊分析師姬光欣告訴記者,“之前是豬糧比連續4周低於盈虧水準線以下才啟動調控預案,現在盈虧水準線降低了,啟動的時間自然會晚,或者説不到這個數、或者説不到4周那就不啟動”。
年出欄生豬5000頭的養殖戶陳為春,在前度低迷行情中遭受過每頭豬虧損200~300元的折磨,這讓他對豬市行情心有餘悸,而新版豬價調控預案的出臺,也讓他的心情“頗為複雜”。
“降低成本、提高出欄量,這是行業發展的規則,我們達到了,就能提高抗風險能力。”陳為春告訴記者,“在我們這裡,飼料價格五年連漲,但6:1的盈虧線也持續了五六年沒有變,現在玉米價格剛一下降,盈虧線直接下調下限,而行業卻剛剛緩過來沒有幾個月,新調控出臺後,感覺心裏不踏實。”
“這個版本盈虧平衡線是根據2012-2014年生産成本數據測算,認為‘合理的’盈虧平衡線在5.5:1-5.8:1之間,”馮永輝表示,“然而2012-2014年恰好是養豬人的‘寒冬臘月’。現在上限沒有上調的情況下下限反被下調,恐將傳導出影響養豬戶積極性的信號。”
業界:“豬料比”應取代“豬糧比”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問題的根子出在“應該拿豬價和什麼作對比”上。
“現在單憑豬糧比來判斷盈虧,是有些爭議,應該綜合考評,用豬料比考評會更好一些。”姬光欣告訴記者,“豬料比是指用生豬的價格比飼料的價格,畢竟飼料是飼養成本中的大頭,而舉個例子來説豬糧比就是,今天的豬糧比,是用今天的豬價比今天的玉米,可是生豬是有飼養週期的,單用今天玉米價格比的話就不是太準確。”
據中國生豬預警網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生豬市場自9月初開始轉入下跌後至當前,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即將跌破16元/公斤大關,歷時近2個月,跌幅10%以上。而玉米價格不到3個月的時間從2.4元/公斤以上跌至1.9元/公斤附近,下跌幅度達到20%以上。
“玉米價格下跌速度大於豬價的速度,造成豬糧比價迅速提升,現已達到8.2:1左右,”馮永輝告訴記者,“而新版豬價調控預案的出臺背景,正趕上豬價和玉米價格均大幅下跌而導致豬糧比價上漲這一歷史罕見現象。”
馮永輝認為,上世紀九十年代“豬糧比”這個概念提出並被用於作為衡量養豬盈利變化指標的時候,用玉米價格變化來衡量養豬成本變化是符合當時情況的,因為當時散養戶佔絕大多數,養豬的所有支出幾乎全部來源於玉米。但是隨著國內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快速發展,養豬業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工業飼料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支出不再以購買玉米為主,豆粕、麥麩、人工、防疫等方面的支出投入佔比越來越高,玉米作為主預警指標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養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