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産業下游需求不旺 多管齊下方能脫困境
- 發佈時間:2014-10-13 07:5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晶
要使玉米産業走出困境,需要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在堅持市場定價原則的基礎上,加快研究制定以目標價格為主的新的宏觀調控政策
目前,我國玉米正陸續大面積收穫,而玉米産業面臨的下游需求不旺、加工成本居高不下等難題由於連年累積更加突出。如何緩解玉米産業的困境,《經濟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豐收下的産業困境
玉米是畜牧養殖業的主要飼料來源之一。近年來,受H7N9禽流感疫情影響,禽肉和禽蛋生産遭受重創,同時生豬生産也連續低迷,導致飼料需求陷入低谷。同時,玉米還是重要的工業産品原料,廣泛用於食品、醫藥等行業,受國內外經濟不景氣影響,玉米深加工下游産品需求表現低迷。這些都是玉米産業陷入虧損的重要原因。
從供需基本面來看,雖然今年全國部分地區遭受嚴重乾旱,但玉米豐收的總體格局沒有改變,玉米供應仍然較為寬鬆,畜禽養殖回暖和一些下游産品需求呈現階段性恢復,對玉米行情好轉産生了拉力。但由於玉米生産成本居高不下,企業復産積極性不高,很難對玉米需求形成有效拉動。
在市場持續低迷、下游需求不足、國際玉米價格持續走低的情況下,國家在玉米主産區連續多年實施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玉米價格持續多年上漲。由於玉米臨儲價格高於市場價格,農民更願意把玉米賣給國有收儲企業,加工企業則需通過參與政策性玉米拍賣獲得所需糧源。這種扭曲的價格機制進一步增加了企業生産成本。
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影響下,加工企業特別是玉米主産區企業普遍經營困難。據了解,目前玉米澱粉和酒精加工企業開工率分別僅有50%、40%左右。
扶持“組合拳”發揮作用
為了減輕糧食倉容壓力,緩解東北玉米深加工企業經營困難,同時確保農民種糧賣得出、收得進、儲得下,這幾年國家推出了扶持玉米産業的政策“組合拳”。
首先,加大政策性玉米拋售量,實施政策性玉米定向銷售。例如,安徽省國家糧食交易中心資料顯示,從5月1日至9月8日進口玉米成交總量為370.48萬噸,臨儲玉米成交量2212.44萬噸,跨省移庫玉米118.89萬噸,有效釋放了庫存,滿足了企業用糧需求。
其次,出臺玉米産業補貼政策。對黑龍江、吉林、內蒙古3省區具備一定生産能力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在今年5月至年底前競買國家臨時收儲玉米自用加工的,中央財政將對競買加工量超過企業2個月加工能力部分給予每噸100元的補貼。補貼政策的出臺,緩解了加工企業經營困難,調動了企業購糧積極性,加快了庫存糧食消化處理進度。
記者在長春市採訪,正逢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組織玉米專場拍賣。吉林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認為,國家補貼玉米深加工企業的政策進一步刺激了玉米深加工企業轉化加工玉米的積極性,緩解了倉容壓力。
理順價格形成機制
在宏觀經濟形勢短期內難以扭轉的情況下,從短期來看,還需要繼續從政策、政府、企業等多方面著手,多管齊下,緩解玉米産業面臨的困境。
國家應加強政策性儲備玉米定向銷售,抵消臨儲價格上調帶來的企業成本上升問題。一方面,要根據當前的市場形勢,通過結構調整加快企業資産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另一方面,要加快發展玉米食品加工業,推動玉米深加工産業由生物化工向食品領域延伸。
玉米産業陷入困境的深層次原因是沒有形成由市場決定的價格形成機制。這需要從政策層面作出長遠安排。農業部農研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習銀生認為,臨時收儲政策雖然有利於穩定市場,保護農民收益,但價格單方向變化,只漲不跌,並不符合市場規律,不利於發揮市場調節作用。
專家表示,要使玉米産業走出困境,需要全面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完善農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在堅持市場定價原則的基礎上,加快研究制定以目標價格為主的新的宏觀調控政策,真正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