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農産品電商面臨多重挑戰 未來寄望于專業分工

  • 發佈時間:2014-09-19 08:33:0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  責任編輯:張少雷

  當前,我國農産品電商面臨冷鏈物流、産品標準化、消費者信任等多重挑戰。如果能夠進行專業化分工,基地只管産品,電商只管發展用戶和服務用戶,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就可以同時解決標準化、安全性、冷鏈物流3大難題,農産品電商的發展才會有未來

  2014品牌農業發展國際研討會日前在京舉行,其“農産品電商化與信任機制”分論壇引起生鮮電商業內關注。

  儘管絕大多數農産品電商還沒有盈利,但眾多的投資者依然看好。本來生活網聯合創始人賈明表示,本來生活網現在還處於投入期,目標也不是創業一年兩年就要把錢掙到,“我們的理念是,農産品電商是一個需要長期投入,而且需要高強度投入領域。”

  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臺已超3萬家,其中農産品電子商務平臺已達3000家。而我國農産品的年總交易額約4萬億元,80%通過批發市場實現,農産品網購量微不足道。正因為如此,農産品電商市場有著巨大潛力。京東集團副總裁兼政策研究室主任張建設説,要堅定不移發展農産品電商,一旦用電商的高效供應鏈管理解決好傳統農産品流通的難題,將為百姓生活帶來很大改變。

  相對於普通商品來説,農産品電商的物流短板尤為明顯。業內公認,幹貨類農産品的物流和倉儲問題相對好解決,而生鮮農産品不僅對倉儲和物流要求極高,物品的週轉率、資金量等也都使電商面臨很大考驗。農業部市場司司長張闔成認為,區別於其他行業的電子商務模式,冷鏈物流是生鮮農産品電商發展的必然基礎,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但受消費者消費觀念和承受能力的影響,我國冷鏈物流尚未發展起來。

  “今天買的蘋果覺得挺好吃,再去買可能就不一樣了,因為可能採購不到同一個村莊生長的。”中國優質農産品開發服務協會副會長張利説,經過3年多的研究,發現不少農産品電商現狀不樂觀是由農業生産的碎片化造成的。此外,即使生産控制得很好,若加工或運輸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也會影響消費者對産品的信任。

  如何增強消費者對農産品電商的信任感?“本來生活網對褚橙等原産地農産品採用故事行銷,增加了文化內涵,還大力推廣生態遊,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種植環境,通過消費者參與來建立信任感。”張利認為,發達國家往往靠全産業鏈管控來實現消費者和供應者之間的信任。我國須從兩個層面解決:一是技術層面,要打造有效的品質追溯系統,包括建立在其上的大數據分析。二是管理層面,針對傳統的農業生産方式,提高組織化程度,將分散的農民有效組織起來。

  張建設表示,農産品電商的信任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環節:一是生産環節,一是物流體系。物流問題可以依靠第三方或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來解決,生産環節則有賴於生産者的用心。

  與會人士認為,本地化生鮮平臺可以作為農産品電商轉型的一大方向,通過平臺進行專業化分工,基地只管産品,電商只管發展用戶和服務用戶,物流外包給專業生鮮物流企業,可以同時解決標準化、安全性、冷鏈物流等3大難題。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農産品電商才會有未來。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