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蕾絲辮子頭套、個性化定制電子手錶、帶有聖誕元素的煙花燈……在跨境電商平臺上,這些小商品爆款頻出。廣州碧綠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宋瑤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公司的假發類商品一直穩居各大跨境電商平臺的TOP排行榜,出口業務2024年比2023年增長了超過20%。
跨境電商是近幾年我國外貿發展中可圈可點的新業態、新動能。從海外消費者的角度,跨境電商擁有購物體驗好、到貨快、性價比高等多個優點。對我國的中小外貿企業而言,跨境電商也擁有小批量出口方便、市場趨勢資訊多、綜合成本低等優勢。由此,跨境電商規模逐步發展壯大,成為供需雙方的“心頭好”。
隨著消費者購物行為線上化趨勢明顯,跨境電商的潛力不斷釋放。數據最有説服力——2024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63萬億元,同比增長10.8%;2023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2022年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2.1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從增速看,跨境電商的增長不僅高於整體外貿增速,而且呈現出加速態勢。
在當前的國際貿易環境下,要想加速出口並不容易。其中,商家和電商平臺逐步成為重要的合作夥伴,中小外貿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品牌建設等提升商品競爭力,電商平臺通過技術升級幫助商家提升服務品質,還有政策端加大支援力度,提升跨境物流效率等,多方合力推動行業加速發展。
“打鐵還需自身硬”。産品有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賣得好。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總監許詡告訴記者:“Rokid消費級別的AR眼鏡僅有75克重,去年在歐美市場銷售量達到數萬台。而且公司的AR眼鏡國內版搭載自主研發的作業系統,海外版與美國谷歌公司合作,植入了谷歌旗下安卓系統及應用生態。”
Rokid在海外銷售部署了自己的獨立站,搭建了諸多銷售渠道。同時,還有大量中小外貿企業是借助電商平臺“出海”。阿里巴巴旗下的速賣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4年,宣城在速賣通平臺從事跨境電商經營的服飾企業就從1家變成了200多家,而且還從這些企業中誕生了15家服飾工廠。”
“去年速賣通新採用了‘商家自運營POP+全託管’模式,幫助提高商家運營決策的自主權。針對備貨在海外的重大件、高貨值商品,以‘海外託管’模式運營,助力大量中小外貿企業‘出海’。”上述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物流效率的提高對跨境電商的發展助力頗多。“跨境電商在2024年最明顯的進步就是推出了海外本土小店,商家提前在海外備貨,有效縮短了跨國運輸距離帶來的時間差。比如,美國顧客下單後,商家將提前在海外備貨的商品直接發貨到顧客手上,顧客最快3天就能收到産品。”宋瑤對記者表示。
近年來,政策層面對跨境電商的發展持續“護航”,累計出臺了200余項政策措施,如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消費稅、增值稅無票免稅,所得稅核定徵收”;跨境電商出口商品退運免征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外匯動態核查等,多項政策廣受企業歡迎。
我國還先後設立了165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鼓勵在標準、監管、資訊化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目前,綜試區內的跨境電商企業已超12萬家,佔我國跨境電商的比重已超過95%。
正是企業、平臺、政府的多方合力,才鑄就了我國跨境電商加速“出海”的行業熱潮。
不少外貿企業都很看好跨境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宋瑤對記者表示,2025年的跨境電商還會繼續較快增長,而且只是跨境熱潮的開始,因為很多市場還屬於前期探索與培養階段。未來,公司將聚焦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繼續拓展市場。
政策力度也有望繼續加大。商務部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提升監管便利化水準,加快構建適應跨境電商發展的産業鏈和生態圈。
越來越多的中小微外貿企業有望借助跨境電商渠道“拼船出海”,乘風破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