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亦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近日,山東省、河北省、甘肅省等多地相繼召開會議,圍繞新型工業化積極部署工作。
例如,甘肅省人民政府官網發佈的消息顯示,全省新型工業化現場推進會2月13日在金昌市召開。會議提出,“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做強做優特色優勢産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中國資訊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有助於提升産業競爭力和創新能力,還將有效帶動就業增長和居民收入提高,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多地各有側重。有的地區強調積極參與國內産業分工,做好準備,精準承接新一輪産業轉移;有的地區把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擺在突出位置,堅持産業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雙輪”驅動。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産業升級、新興産業壯大、未來産業培育的統籌推進成為共同關注點。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表示,傳統産業規模大、行業多,要以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為方向,推進前沿科技在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等環節上的應用,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新興産業是塑造發展新動能的關鍵領域,應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新興産業集群化發展,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對於未來産業,則應前瞻佈局元宇宙、腦機介面、量子資訊等領域,鼓勵多技術路線並行探索,為構建産業競爭新優勢奠定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陳端表示,新型工業化的建設成就表現在多方面,包括工業實力顯著增強,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智慧製造水準持續提升,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規模有效擴大,數字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科技創新成為促進工業經濟向好發展的關鍵動力等。
我國新型工業化建設成就也體現在相關産品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提升上。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表示,我國高技術、高附加值産品持續“走俏”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船舶等均在國際市場上佔據重要地位,部分領域正從産品出口向産業鏈輸出轉型,外貿結構持續優化。
受訪專家普遍表示,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只有統籌謀劃、綜合施策,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才能有效應對挑戰,以新型工業化建設新成效助推新質生産力發展。
談及今後加快新型工業化建設的著力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至少要做好三方面工作,即強化頂層設計、提升産業創新能力、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最活躍主體。要創新監管方式,促進各類企業優勢互補、競相發展,讓越來越多的高新技術企業脫穎而出,為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的成長壯大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何代欣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