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産業不斷向前發展,“里程焦慮”“充電焦慮”等正隨著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逐漸得以緩解。
2月17日,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超過1300萬台。1月份,公共充電樁增量為18.1萬台,同比增長222.5%。
充電基礎設施産業發展態勢良好,産業鏈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益。部分企業正進一步加碼佈局,搶佔市場機遇。
市場空間廣闊
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1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321.3萬台,同比上升49.1%。1月份,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39.5萬台,同比上升49.5%。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18.1萬台,同比增長222.5%;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21.4萬台,同比上升2.9%。
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充電基礎設施尤其是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增長較快,主要歸因于新能源汽車産業的迅猛發展和政策的大力支援。
從政策層面看,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利好政策支援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例如,2023年6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構建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有力支撐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出行充電需求。
中國投資協會上市公司投資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支培元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産業景氣度有望持續向好。隨著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提高,對充電設施的需求將持續旺盛,為産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助力産業升級。
上市公司加碼佈局
充電基礎設施發展前景廣闊,産業鏈上市公司也因此受益。
2月17日,深圳市盛弘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盛弘股份”)發佈2024年度業績快報,公司去年營業總收入為30.37億元,同比增長14.56%。其中,電動汽車充換電産品線的收入增長顯著,推動整體收入提升。歸母凈利潤為4.26億元,同比增長5.7%。
盛弘股份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去年業績實現穩健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公司充換電産品線提前進行全球化佈局,先後成立德國公司和美國公司,開啟海外本地化運營,服務能力提升,進而拉升海外業務業績;第二,公司率先推出國內外版本兆瓦級超充系統,其中國內版本搭配400A風冷超充和800A超充液冷,因與新能源汽車發展節點一致,深受客戶追捧;第三,公司提前佈局換電業務,2024年電動重卡爆髮式增長,公司換電業務也因此受益。
深圳市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6.2億元至6.8億元,同比增長245.92%至279.39%。報告期內,公司數字能源業務(産品包括智慧充電網路解決方案等)實現營業收入約8.30億元至8.90億元。
還有部分上市公司為搶佔市場機遇,加碼佈局充電基礎設施産業。近日,特銳德旗下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與高密市城發能源有限公司共同設立高密城發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天眼查APP顯示,新公司經營範圍包含新興能源技術研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集中式快速充電站、機動車充電銷售、充電樁銷售、新能源汽車電附件銷售等。
談及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如何進一步發展,眾和崑崙(北京)資産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柏文喜認為,未來還需要在政策支援、技術創新和市場機制等方面持續發力,以推動充電基礎設施高品質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