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如今,汽車已不僅僅是一種代步工具,而是變成除了家和辦公室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間”。隨著汽車保有量的穩步增加,衍生品的發展空間廣闊。因此,各方要抓住商機,不斷創造衍生品消費新場景,在確保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為車主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趴在中控臺上的可達鴨擺件,皮卡丘造型的頭枕和腰靠,繪有傑尼龜圖案的車載燒水壺……近日,遼寧大連消費者小徐告訴記者,今年5月,她在購入一輛新能源汽車後,對愛車進行了一番“裝修”。“看著車裏越來越漂亮,出門上班更有動力了。”小徐説。
近年來,“悅己經濟”崛起,消費者選購商品時,除了關注實用性之外,也關注自身的情感需求和個性化體驗。《工人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股風潮也刮到了汽車衍生品市場,尤以新能源汽車最為明顯。小到挂件、玩偶、無線麥克風,大到車載冰箱、電飯煲,隨著越來越多生活用品出現在車內,汽車變成了一個移動的“家”。
汽車衍生品備受車主青睞
購車之後,小徐解鎖了不少新體驗。前不久,為了跟閨蜜去郊區露營,她在網上購置了簡易幕布、車載投影儀、電源接收器,精心打造了一個“私人移動影院”。
“我們白天在草地上野餐、做瑜伽,晚上回到車裏,用燒水壺自製了奶茶,打開投影放起科幻大片,好不愜意!”小徐説,雖然這套設備的價格不便宜,但讓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放鬆,因此覺得很值。
對於經常出外景的攝影師王先生來説,車載冰箱是夏天必備的好物。
“有了冰箱之後,隨時都能喝到冷飲,全家出去自駕遊,還可以在冰箱裏放一些水果、雪糕。”王先生告訴記者,他購買的冰箱容量為12L,直接插進點煙器口就能取電,使用起來很方便。
行業研究平臺産業線上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壓縮機車載冰箱銷售規模達415萬台,在冰箱冷櫃産業各品類中遙遙領先,已經連續8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記者在電商平臺上檢索發現,車載冰箱的價格少則一兩百元,多則三四千元。此外,充電式車載胰島素冷藏盒、“背奶媽媽”專用母乳冷藏箱等細分品類也銷售火爆,有的商品銷量已過萬。
除了車載冰箱等大件,一些車載小商品也頗受歡迎,不少蔚來車主為車載智慧助手NOMI購入了各式各樣的帽子,讓車輛更有個性。
此外,除了專營汽車用品的商家外,不少車企也紛紛跟進,推出帶有品牌特色的衍生品。例如,小米汽車上線了前風擋遮陽傘、便攜充放電槍、K歌麥克風等産品;小鵬汽車開發了車載香薰、冰箱、吸塵器等;理想汽車打造了副駕單人充氣床墊、車載投影儀等産品。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表示,汽車已不僅僅是一種代步工具,而是變成除了家和辦公室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間”,能滿足出行、休閒、社交等多樣化需求。
情緒價值引領消費新潮流
“衍生品市場的崛起,與汽車的新能源轉型密切相關。”張翔告訴記者,一方面,燃油車的電瓶電壓通常為12V,難以為冰箱、電飯煲等大件電器充電,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包足夠大,可以支撐更多電器運轉。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車往往空間更寬敞、配置更豐富,給熱愛“裝修”的消費者提供了發揮的空間。
從消費端來看,張翔表示,一方面,年輕消費者越來越看重“情緒價值”,願意為“小確幸”買單。另一方面,自駕旅行、戶外露營等成為生活新風尚,大家待在車裏的時間越來越長,自然希望營造更舒適、溫馨的環境。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一些商家捕捉到這股新潮流,積極佈局衍生品新賽道。同時,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少車企也開始在衍生品領域下功夫,希望以此吸引年輕消費者。
最近,小徐經常泡在“車友社區”裏研究車品,跟其他車主交流“裝修”心得。接下來,她還打算購入車載香薰和車身貼紙。“父母有時會嘮叨,覺得我是多此一舉,把車裏搞得‘花裏胡哨’。但對我來説,這也是表達自我和享受生活的一種方式。”小徐説。
統一的行業標準亟待建立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作為一個新興領域,汽車衍生品增長勢頭良好,但也正在經歷“成長的煩惱”。以車載産品中銷量較高的車載冰箱為例,在相關商品的評論區,時常出現對品質問題的吐槽,例如噪聲大、製冷效果差等。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還有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的車載冰箱內部起火、冒出白煙,而商家卻無法回答失火的原因,只表示需要更換電路板。當被質疑其産品存在安全隱患時,商家表示發生故障會自動斷電,但實際上,從發現起火到手動斷電,冰箱一直在運作。
業內人士分析稱,目前,就車載家電來看,因為利潤不夠有吸引力,有經驗的家電企業較少涉足這一領域,而且車載電器與家用電器在安全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也不太一樣,從業者都是在摸索中前進。
鐘師告訴記者,汽車衍生品興起的時間較短,不少品類尚未建立統一的行業標準,産品品質參差不齊,這也導致消費糾紛時有發生。但隨著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相關問題有望得到解決。現階段,商家應設立保修期、做好售後服務,入局的車企在這方面也要謹慎,避免品質瑕疵對品牌的傷害。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穩步增加,衍生品的發展空間廣闊,各方要抓住商機。”張翔建議從業者瞄準需求,不斷創造衍生品消費新場景,在確保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為車主提供智慧化、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