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市場迎來了歷史性時刻。11月11日,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召開首日,各締約方就《巴黎協定》第六條第四款機制達成共識。該機制提出了建立全球碳市場的框架,旨在通過國際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在全球碳市場胎動之際,中國碳市場正在蓬勃發展,第三個履約週期已進入清繳環節。10月15日,生態環境部發佈《關於做好2023、2024年度發電行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配額分配及清繳相關工作的通知》《2023、2024年度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發電行業配額總量和分配方案》。《通知》要求,各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組織重點排放單位於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3年度配額清繳,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2024年度配額清繳。
業內人士表示,此前,全國碳市場已經歷兩個為期均為兩年的履約期。由於《配額方案》將兩年一履約調整為一年一履約,逐漸收緊免費碳配額發放量,發電企業“時間緊,任務重”,近期碳配額交易量價齊升,相關企業應及時制定碳配額交易與結轉計劃,深挖降碳潛力。隨著碳市場的擴圍,中國將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
交易量價齊升
隨著碳市場第三個履約期進入清繳環節,全國碳市場進入交易高峰期。據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統計,10月全國碳市場日均收盤價為102.98元/噸,較9月上漲超過9%,這也是全國碳市場月內日均收盤價自開市以來首度突破每噸100元的水準。10月碳市場日均成交量為72.02萬噸,相較9月增長近75%,是今年以來日均成交量的最高峰。
11月6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夏應顯表示,全國強制碳市場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接近5億噸,成交額297億元。碳配額交易價格呈穩步上升趨勢,目前在每噸100元的價位上下波動,市場運作總體平穩。
在履約壓力和新配額方案推動下,碳配額交易價格或進一步上漲。復旦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預測,11月全國碳排放配額的買入價格為102.90元/噸,賣出價格為108.80元/噸,中間價為105.85元/噸;12月碳排放配額買入價格為107.27元/噸,賣出價格為113.27元/噸,中間價為110.27元/噸。
中國歐盟商會碳市場工作組副主席靳博陽建議,配額盈餘較多的企業要及時制定結轉計劃,在碳配額價格處於高位時將手中的多餘配額出售。配額有虧空的企業,可稍作觀察,在能夠及時履約的前提下,盡可能抓住其他企業拋售配額進行結轉的機會,爭取以比較合適的價格鎖定需要購買的配額。
履約有條不紊
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委員會認為,全國碳市場履約期改為一年,可促使企業更頻繁地參與碳交易市場,增加市場流動性。同時,企業也需要更頻繁地評估和調整碳排放策略,以適應更短週期的履約要求。
11月4日,華電集團率先完成全國首筆2023年度碳排放配額清繳。華電集團表示,將繼續凝聚共識,有條不紊地開展全國碳市場交易履約工作,積極應對配額收緊、缺口增加等挑戰,確保所屬全國碳市場重點排放單位百分之百履約。
部分電力企業正在通過煤電機組摻燒生物質等新方式降低碳排放,減輕履約壓力。8月,全國首例“牛糞摻燒”在國家能源集團勝利電廠試驗成功。該項目負責人介紹,以10%的摻燒比例來估算,一台660兆瓦機組每年摻燒牛糞20萬噸,將節省標煤8.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75萬噸。牛糞是草原上的主要廢棄物,“牛糞摻燒”也有利於帶動草原經濟發展,助力牧民增加經濟收入。
隨著《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5月1日起正式施行,碳交易也為有配額盈餘的企業提供新的增收渠道。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公佈碳排放配額交易資訊,碳資産價值凸顯。例如,華電能源9月25日宣佈,計劃以大約90元/噸的價格出售約298萬噸碳排放配額,預計交易總金額為2.6億元人民幣。同月,山鷹國際發佈公告稱,公司及其下屬子公司擬出售碳排放配額約100萬噸,出售價格不低於90元/噸,交易總金額約9000萬元。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為提升碳市場交易活躍度,應為碳市場提供法律支援和規範,增強市場參與者的信心;優化配額分配機制,引入拍賣等市場機制,提高配額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加強碳排放數據的監測、報告和核查體系建設,為市場交易提供可靠的基礎數據支援;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碳金融産品,如碳排放權質押貸款、碳基金等,提高市場流動性。
市場擴圍漸近
目前我國強制碳市場主要針對電力行業,減排效果逐步顯現。據生態環境部統計,2023年全國火電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2.38%,電力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發電行業供熱碳排放強度年均下降2.5%,累計削減二氧化碳排放量2.5億噸。配額交易為企業提供了更靈活的減碳方式,在前兩個履約週期中,電力行業總體減排成本降低了約350億元。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碳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電、鋼鐵、建材、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將這些高排放行業儘早納入強制碳市場,就抓住了我國碳排放的主要矛盾。2024年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將被納入強制碳市場,近期已經發佈了水泥和鋁冶煉行業相關核算、核查技術指南。
近日,多個行業明確低碳發展要求,積極建設“雙碳”相關制度體系。10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門發佈《關於發揮綠色金融作用 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鼓勵金融機構綠色低碳發展。10月8日,工信部發佈《印染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技術指南(2024版)》,為推動印染行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了具體路徑。
針對市場關心的碳數據標準化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八部門10月24日聯合印發《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工作方案》,計劃到2030年,系統完備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構建完成,國家、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全面建立並有效運轉,重點行業領域碳排放核算標準和規則更加健全。中國節能協會碳中和委員會認為,隨著全國碳市場數據品質制度的完善和技術水準的提升,數據獲取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將提高,我國將積極研究如何將碳配額分配方案由“事後分配”調整為“事中分配”或“事前分配”,儘早向相關企業明確配額分配預期。
全球碳市場建設的積極進展也為國內碳市場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段茂盛表示,國內碳市場經歷了從自願參與到建立強制性市場的轉變,目前處於以更加靈活的身份參與國際碳市場合作的新階段,這既能滿足國內減排需求,也能促進提升國內碳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