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2020~2021年行業都將處於高盈利階段,大企業憑藉優勢快速擴張,出欄量和利潤都有望持續處於高增長。
2019年因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豬肉市場供應整體偏緊狀態一直延續至今,在今年新冠疫情對居民消費意願、生豬養殖供應鏈、物流運輸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加持下,豬肉價格近期一直處於高位運作狀態,也使得A股一眾生豬養殖企業在今年一季度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大漲。
從一季度收益來看,新四大頭部企業裏,自繁自養模式的牧原股份(002714.SZ)盈利最豐,凈利潤高達40億~45億元,上年同期虧損為5.41億元;華南養殖龍頭溫氏股份(300498.SZ)凈利潤為18.92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6億元,同比增長510.9%~511.98%;新晉頭部企業新希望(000876.SZ)實現凈利潤15億~16億元,同比增長也達到125~140%;江西養豬龍頭正邦科技(002157.SZ)凈利潤也達到8.5億~10億元,上年同期虧損4.14億元。
其他生豬養殖企業如天邦股份(002124.SZ)、唐人神(002567.SZ)、傲農生物(603363.SZ)等,也分別實現了4.5億~5億元、2億~2.3億元、1.51億元的凈利潤收入,雖然與頭部企業差距較大,但以其養殖規模來看,利潤已經十分可觀,傲農生物報告期內的凈利潤同比增幅高達767.69%。
生豬養殖企業凈利潤大幅提升,來自多方面的原因。從外部來看,2019年一季度生豬養殖業處於行業週期低點,疊加非洲豬瘟疫情帶來的提前拋售,生豬價格進一步下行,行業呈現全面虧損。隨著豬瘟疫情蔓延,行業産能去化,國內生豬供需缺口拉大,生豬銷售價格從去年二季度開始進入上升通道,使得大部分養豬企業在下半年實現扭虧為盈。今年一季度有傳統需求旺季春節,加上新冠疫情拉長了假期,且疫情期間的防控對生豬産業鏈和物流運輸造成一定影響,生豬銷售價格仍在高位運作,價格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利潤自然也很可觀。從內部看,隨著規模化生豬養殖企業生物安全措施升級和改造,管理進一步細化和規範,生豬死亡率在下降,各企業積極擴産和補欄,使得能繁母豬和生豬出欄量都在逐步恢復增長,因此養豬毛利率同比也有較大提高。
天風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吳立表示,從一季度商品豬銷售均重來看,出欄均重普遍達到120公斤左右,説明上市公司在非洲豬瘟防控方面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因此各公司一季度頭均盈利都維持了較高水準,銷售均價也都不低於31元/公斤,頭均盈利1000元以上很常見,最高的唐人神頭均盈利達到1750元。
他認為,行業形勢和政策都更加利好技術、管理、資金佔優勢的規模化養殖企業,行業集中度將加速提升,預計未來3~5年國內生豬養殖前十的企業市佔率將達到40~50%。預計2020~2021年行業都將處於高盈利階段,大企業憑藉優勢快速擴張,出欄量和利潤都有望持續處於高增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各公司的出欄量依然處於低位,不少企業出欄量同比大幅下滑。
溫氏股份一季度生豬(含毛豬和鮮品)銷量225.26萬頭,同比下降62.2%。正邦科技一季度生豬銷量104.83萬頭,同比下降約38%,其中包括商品豬102.59萬頭、仔豬2.24萬頭。牧原股份一季度生豬銷量為256.4萬頭,同比下降約16.7%,其中商品豬150.5萬頭,仔豬105.7萬頭,種豬0.2萬頭。唐人神一季度生豬銷量51.37萬頭,同比下降約33%。天康生物(002100.SZ)一季度生豬銷量15.47萬頭,同比下降26.58%。
與銷量同比大幅下滑相反的是,各企業一季度的養豬收入同比大幅上升,生豬市場供應依然偏緊,是促成現階段豬價高位運作的主要原因之一。生豬出欄量同比下降,受新冠疫情對供應鏈和物流運輸的影響較明顯,同時也緣于養豬企業當下普遍採用的養大豬策略以及加大種豬留存力度的措施。
隨著國內疫情在3月有所緩解,由於春節疫情期間壓欄肥豬較多,近期市場供給較為充足,加上疫情導致消費需求受到抑制,豬價近兩月以來持續小幅下滑,但仍維持在34元/公斤左右的高位。
吳立預計,各公司的生豬出欄量有望在二季度出現顯著增長,且現階段仍較高的養殖成本,有望進一步下行,從而使得生豬養殖板塊利潤環比實現高增長。
新希望董事長劉暢在4月8日的公司業績説明會上指出,目前非洲豬瘟與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同時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整個供應鏈與物流運輸,對於企業和散戶補欄都有延遲作用和影響,因此豬肉供應偏緊的週期可能會有所拉長,全年豬價都會處在相對高位,也會給行業和公司帶來一個相對更長時間的戰略機遇期。她透露,公司規劃2020年出欄800萬頭,按目前的擴産進展和生物防控體系運作情況,2022年出欄2500萬頭的目標或將提前實現。
(責任編輯:李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