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産經 > 正文

字號:  

新常態下老工業基地如何“出招”

  • 發佈時間:2015-04-24 17:30:06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朱苑楨

  中國網財經4月24日訊 老工業基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過去為國家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近年來卻因“新東北現象”而備受關注。經濟新常態下,深處轉型困境中的老工業基地無疑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但也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下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賽迪方略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老工業基地將面臨四大機遇和四項挑戰,需打出“組合拳”,全方位推動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實現老工業基地的全面振興。

  把握改革新機遇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體制機制、動力結構、區域結構等全面深化改革,將為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帶來四大機遇:一是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增添轉型新動力。二是體制機制改革激發經濟發展新活力。三是內需潛力釋放帶來經濟增長新空間。四是區域經濟格局重塑帶來發展新契機。

  正視內外新挑戰

  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內外發展環境依然複雜多變,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將主要面臨來自四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加大轉型壓力。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進入了格局演變、動力轉換和秩序重構三大深度調整相互交織的階段,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突出;新一輪科技革命引發全球産業發展方式變革,新一代資訊技術特別是網際網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不斷深化,生産小型化、智慧化、專業化的特徵日益突出;發達國家通過“再工業化”戰略加速中高端製造業回流,同時新興經濟體依託要素成本優勢,積極承接産業轉移,國際産業分工與競爭格局正在加快調整;發達經濟體加速推進全球貿易規則重塑,針對我國重點産業各種形式的貿易壁壘也明顯增多。在複雜多變的世界經濟形勢下,我國經濟發展的傳統成本優勢正逐步減弱,外需增長乏力。製造業發展既面臨兩頭擠壓的困境,也面臨著産業發展模式變革的衝擊,對正處於艱難轉型中的老工業基地來説,挑戰無疑是巨大的。

  二是化解産能過剩矛盾愈加複雜艱巨。過去,老工業基地由於追求速度和規模效應,造成一些産能的重復投資,目前已成為我國産能過剩的重災區,而國有企業則是造成老工業基地産能過剩的重要推手。新常態下,化解産能過剩不僅是與産業重組、環境治理、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緊密相關的綜合治理工作,而是和深化政府體制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密切相關。如何化解嚴重過剩的産能,將是老工業基地亟待解決的一道綜合性難題。

  三是要素驅動産業轉型升級不可持續。一方面粗放型的工業發展模式造成資源緊缺和低利用率,土地資源緊缺和浪費問 題較為嚴重,礦産資源和能源的枯竭程度不斷加劇。另一方面,勞動力資源外流現象突出,人口結構加速老齡化,難以為老工業基地轉型提供足夠的支撐。此外,産業政策的有效操作空間將相對有限,直接“趕超”型産業政策將逐步衰減,支援物質性、社會性和制度性基礎設施建設的産業政策將更加得到注重。

  四是環境和社會民生問題難以逾越。一方面以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為代價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使得老工業基地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日益加劇,不僅制約了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也影響了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新常態下,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任務將十分繁重。另一方面,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職工數量大、下崗人員多、就業壓力大、地方財政困難、城市貧困人口龐大、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突出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更加突出。能否通過自身發展使城鄉居民收入水準儘快大幅度提高,能否明顯縮小與發達地區收入水準和生活水準的差距,仍將是老工業基地未來發展必須面對並著力解決的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

  打好轉型“組合拳”

  賽迪方略認為:面對經濟新常態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老工業基地需要圍繞創新驅動、結構調整、體制改革、區域合作開放、城市功能完善,資源環境保護和社會民生改善,打出加快轉型升級的“組合拳”,全面推進老工業基地産業、城市、社會及環境的綜合調整升級。

  招式一:加快提升創新能力打造驅動發展新引擎。引導和支援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産業核心競爭力,推進科技成果在本土轉化;大力推動新一代資訊技術、網際網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推進傳統製造業改造升級,培育新興産業;創新科技發展模式,推動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提升協同創新能力;依託“網際網路+”,積極發展 “眾創空間”,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新激勵機制,支援科技人才創業和發展,培養造就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招式二: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構建産業發展新格局。以“培育産業自生能力價值鏈”為主線,以“促進傳統優勢産業優化升級,培育戰略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形成特色新興産業集群,力和支撐力的産業體系”為重點,加速推動傳統製造業向産業高端、價值鏈高端攀升,積形成具有持續競爭極發展新興戰略産業,加快淘汰落後産業,促進從“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和“中國創造”轉變。同時,圍繞工業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擴大現代服務業增值空間;圍繞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推進傳統服務業轉型升級,積極創造新型服務産品,形成新的朝陽産業。最終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和傳統製造業並駕齊驅、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産業發展新格局,

  招式三:加快破除體制性障礙釋放市場新活力。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政府的服務管理職能,創新監管和服務方式,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大幅減少行政審批,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同時,加快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圍繞實體經濟進行深層次的金融體制改革,紮實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提高投資效率;此外,加快形成資源價格補償機制,建立資源預警機制,促進老工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招式四:加快區域合作擴大對外開放水準。積極參與國家互聯互通、大通關和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加快推進交通、能源、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對內對外經濟開放,促進過剩産能轉出;大力推動産品價值鏈分工,有選擇的承接發達地區産業轉移,鼓勵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加快推動創新發展互助式合作,推進創新集聚和輻射,提升老工業基地的區域創新地位;實現政府管理、基礎設施投資、跨區域利益共用機制的常態化合作。

  招式五: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推進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促進産城融合發展,以城區老工業區整體搬遷改造為契機,推動産業轉型升級,優化城市空間佈局,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完善城市綜合功能,強化輻射帶動能力,將老工業基地打造成為我國各區域的經濟增長極,帶動區域整體快速發展。

  招式六:加快保護資源環境推動綠色和可持續發展。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中心,大力發展迴圈經濟低碳經濟,改變生態環境,推動節能減排,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老工業基地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經濟增長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諧有序的方向轉變。

  招式七:加快改善社會民生釋放居民消費潛能。推進城鎮化建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準,努力擴大就業,推動大眾創業,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促進消費的平穩增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