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12日訊 在當前我國房地産市場面臨複雜多變形勢的背景下,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已成為防範化解房地産風險、推動行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核心路徑與治本之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住建部將以讓人民群眾住上綠色、低碳、智慧、安全的好房子為基點,統籌推進住房城鄉建設領域各項改革,加快構建房地産發展新模式。“好房子”不止于堅固的結構和寬敞的居住空間,它更是一種生活理念與未來趨勢的體現。在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編制的《北京市高品質商品住宅設計導則(試行)》優秀設計案例中,入選項目在社區規劃、全齡宜居、花園住區、健康安全、綠色低碳、耐久使用等方面均有涉及。
從近兩年市場表現來看,在房地産持續調整的過程中,改善型樓盤表現出較強韌性,客觀上反映出購房者對建設標準高、品質優良的樓盤的選擇偏好。依託低碳綠色、智慧安全、價值體驗等多個維度,能建城發等房企也致力於打造自己的“好房子”産品,搶佔市場先機。
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
伴隨著環保運動和綠色建築的興起,“好房子”在功能全面、健康舒適的同時更強調與自然環境的融合以及對低碳節能的更高要求。清華大學房地産研究所提出,“好房子”內涵應涵蓋室內、建築及社區三個層面的綠色健康、智慧友好等特點。
作為肩負社會責任的央企先鋒,能建城發始終致力於將綠色低碳理念深植于每一磚一瓦之中,在其“譽府係”産品中,公司秉承綠色發展理念,在項目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環節,都注重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例如採用綠色建材,強化“四節一環保”(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環境保護)管控、加快數智化轉型,致力打造綠色、智慧、精緻的人居環境。
能建城發以“提升産品力永遠在路上”的執著和堅韌,聚焦綠色型、智慧型、精緻型和一體化、融合化、特色化、專業化的“三型四化”,大力推進“能源+”“綠色+”“數智+”模式創新,建設了一批近零能耗建築。如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四環內的中國能建大廈二期項目通過前沿技術組合應用,採取“大幅降低負荷、提升系統效率、調整用能結構、開發光伏資源、數據實時反饋、低碳辦公引導”六項關鍵措施,使得綜合減碳率達到57.43%,建築年碳排放強度降低至19.67kg CO2/平方米。南京中寧府項目打造“六恒”(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恒智)科技住宅,達到綠色建築三星和預製裝配率50%的雙重目標,碳排放強度在《建築節能與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規範》GB55015-2021的基礎上降低12%以上,相比同類科技住宅降碳12%以上。
繃緊安全穩定之弦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能建城發始終繃緊安全穩定之弦。公司從安全生産和社區安全形度雙管齊下,通過智慧技術賦能,讓生産無患,生活無憂。公司譽府係積極應用智慧化家居系統,例如智慧門鎖、智慧燈光控制、智慧溫控系統等,提升居住的舒適度、安全性和便捷性。
“好房子”要讓住戶感到舒適,由於房間的高度、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的凈度和房間的亮度都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除了需要把房子設計好、建造好,也離不開必要的電器輔助,在這方面智慧化是未來人居發展的重要趨勢。如武漢青譽府積極應用智慧科技,將智慧家居系統、社區安防系統等融入生活場景,讓業主盡享科技帶來的便捷、安全與舒適。
除此以外,秉承中國能建“一次成優、品質為基”的品質理念,青譽府在建造中也應用了大量智慧技術,包括數字回彈儀、智慧樓板檢測儀、鋼筋檢測儀等智慧建造設備,以及BIM建模、三維可視化工具、程式自動檢測等技術,有效提升了工程品質和生産效率,降低安全風險。
成熟投資鑄就發展基石
除了內在細節,“好房子”更離不開外立面和園林景觀的升級。住宅外立面就像一座城市的外衣,作為城市的顏值代表,它帶給外界別樣的視覺體驗,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住宅的實用性能。譽府係在外立面、入戶大堂、架空層及地下區域匠心設計,旨在打造全方位、高品質的居住體驗。
越是市場的調整期,客戶對産品就越發“挑剔”,唯有好房子才能脫穎而出,才能經得起市場考驗。好房子往往兼具高價值地段和高産品力。“譽府係”的處處細節需要優質的地段承載,作為譽府係在武漢的首發之作,青譽府坐落于武昌二環濱江、和平大道城市主軸之上,擁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這一切離不開能建城發成熟的投資邏輯。公司貫徹“9+X”戰略佈局,通過深耕聚焦的九大城市和其他具有發展潛力的城市和區域中的優質地塊,靈活拓展佈局,既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也分散了風險,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好房子”的發展本質上就是一種新質生産力,在為居民提供更宜居的居住體驗同時,企業完成從高增長到穩增長的轉變。近年來,能建城發大力踐行中國能建“創新、綠色、數智、融合”的核心發展理念,在推動促進産業高品質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方面展現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未來,能建城發將一如既往地與城市共成長,與人民共美好,助力中國能建在服務國家現代化城市建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中發揮先鋒隊作用,為建設高品質發展“四新”能建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