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指研究院發佈基於房企三季報的研究報告稱,2024年前三季度,滬深上市房企的營業收入均值為162.6億元,同比下降21.1%,凈利潤均值由去年同期的8.4億元下降至-1.6億元,出現虧損。從公佈財務數據的72家滬深上市房企具體表現來看,有75%的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同比下降,上市房企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仍在繼續調整。
從盈利到虧損
報告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滬深上市房企的營業收入均值為162.6億元,同比下降21.1%,凈利潤均值由去年同期的8.4億元下降至-1.6億元,出現虧損。從公佈財務數據的72家滬深上市房企具體表現來看,有75%的企業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同比下降,53%的企業凈利潤出現虧損。
以大悅城為例,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04.8億元,同比下降1.1%;歸母凈利潤-5.9億元,同比下降16.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凈利潤-16.3億元,同比下降187.4%。對於歸母凈利潤的降低,大悅城方面給出的理由是,主要原因是部分項目計提減值準備,受合作開發項目結算週期影響,對聯合營企業投資收益同比減少。
合碩機構首席分析師郭毅解釋稱,開發商在支付了土地成本、施工及建安成本等一系列運營成本後,預期的銷售或經營性回款金額卻出現了難以預估的明顯下降。因此,開發商選擇通過集體減值的方式,一次性將損失充分反映出來。這一做法無疑會對開發商的凈利潤産生負面影響,因為相關成本已經發生,而預期收益卻大幅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計提減值導致歸母凈利潤降低的情況並非個例,大悅城只是其中之一。在2024年半年報中,金地集團、榮盛發展等眾多房企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中國城市房地産研究院院長謝逸楓表示,因計提減值而陷入虧損的房企數量不在少數。這些房企在銷售樓盤或土地項目等資産時,往往由於資産面臨較大虧損或價格急劇下降,導致其賬面價值低於可收回金額。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企業早期以高價獲取土地,而後續銷售時價格卻大幅降低的情形中。
為了加速去化、增加營收,房企普遍採取降價銷售策略。然而,與拿地時的高溢價率相比,降價銷售不僅導致房企的銷售收入減少、毛利率下滑,還可能引發已售項目的存貨跌價損失,進而增加計提減值的壓力。
以2021年為例,大悅城以高溢價率摘得高陵區4宗合計244.93畝居住用地,總成交價約為22.17億元,上述地塊的溢價率分別高達148%、112%、151%及131%。如今,房企以降價方式售出這些地塊開發的項目,無疑進一步壓縮了房企的盈利空間。
營收下滑背後的結轉面積難題
此外,房企在2024年前三季度普遍遭遇了歸母凈利潤下滑的困境,這一狀況不僅受到計提減值增加的影響,還與營收下滑緊密相關。
作為房地産龍頭企業的保利發展,在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也均出現了同比下降的情況。具體來看,2024年1—9月,保利發展的營業收入為435.2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21.6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93億元,同比下降63.31%。實現簽約金額2416.86億元,同比減少27.89%;簽約面積1349.6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29.66%。
保利發展方面指出,本期歸母凈利潤的降低主要歸因于結轉收入的減少和項目毛利率的下滑。
對此,郭毅分析稱,開發商的結轉收入遵循會計準則的要求,通常在房屋竣工備案驗收並交付使用後才會進行結轉。這意味著,並非銷售房屋後即可結轉收入,因為當前市場上銷售的房屋多為期房,從期房到竣工備案往往需要至少兩年的時間週期。因此,開發商的結轉收入大多在房屋竣工備案後才能實現。通常情況下,結轉收入的降低會伴隨著結轉面積的下行趨勢。
郭毅的觀點得到了數據的支援。2024年1—9月,全國房屋竣工面積約為3.68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4.4%,其中住宅竣工面積約為2.69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3.9%。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整體竣工面積有所下滑,但房企銷售狀況在10月有所好轉。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2024年1—10月,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34599.95億元,同比下降34.7%,但降幅較上月有所縮窄。特別是10月單月,TOP100房企銷售額同比增長10.53%,環比增長67.45%。
對此,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錶示,雖然結轉面積的大幅下滑是導致房企營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但10月以來房企銷售的好轉或將對未來價格預期的平穩及結轉營收的回升構成利好。但短期內效果或將不明顯。
杠桿率和短期債轉好
但也並非全是壞消息。杠桿率的提升和短期債的轉好,都預示著開發商的融資環境、債務壓力在轉好。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9月底,滬深上市房企杠桿率呈現上升趨勢,短期償債能力有所下降。具體而言,滬深上市房企凈負債率均值達到87.1%,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3個百分點,同時現金短債比下降至1.1,較去年同期減少了0.3。
以萬科為例,截至2024年9月底的有息負債總額為3276.1億元,其中一年以上有息負債佔比64.4%,凈負債率為66.2%,剔除預收款的資産負債率為65.4%,較年初微降0.1個百分點,貨幣資金持有量為797.5億元。而保利發展的資産負債率則降至74.9%,較上年度末下降了1.7個百分點。
郭毅表示,杠桿率上升的原因主要在於融資層面的政策支援,特別是白名單制度的建立及對應貸盡貸的要求,使得企業在資金使用上相對更為寬鬆,進而導致杠桿率有所提升。
但謝逸楓也指出,滬深上市房企的杠桿率若有所上升,通常意味著其短期償債能力有所下降。其次,杠桿率的變化可能有利於房企在股票市場上建立相對良好的增長基礎。然而,從中長期債務角度來看,這可能會給房企帶來一定的壓力。
從到期債務規模來看,房企仍存在一定的償債壓力。據中指研究統計,房企2024年四季度到期需償還的債券餘額為1304.6億元,一年內(2024.10—2025.09)到期餘額為7272.7億元;兩年內(2024.10—2026.09)到期餘額13892億元。
劉水認為,綜合來看,滬深上市房企短期內改善現金流仍面臨一定挑戰,需以流動性為核心,加強現金流管控,加大高流動性項目的推售力度,狠抓銷售回款,同時抓住政策窗口期,增加現金流入。
郭毅進一步指出,回顧房地産行業的黃金二十年,開發商曾一度超越整個經濟體的平均利潤率水準,但這種超常表現並不可持續。如今,隨著行業回歸正常發展狀態及利潤水準,房企需首先接受利潤率持續下滑的現實。在此基礎上,房企應調整業務佈局,將投資重心更多傾向於需求相對穩健的一二線城市,特別是在核心城市佈局核心産品。唯有如此,房企方能在提升銷售額的同時,有望實現利潤率的小幅回升。展望未來,房地産企業也應繼續打造好産品促進銷售回款,同時尋求政策機遇盤活存量,改善資産負債表,提升盈利能力。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