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2024年1-10月份全國房地産市場基本情況。數據顯示,1-10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額、銷售面積累計同比降幅繼續收窄,其中銷售面積累計同比降幅已連續5個月收窄,銷售額降幅連續6個月收窄。
同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負責人付淩暉在國新辦舉辦的2024年10月份國民經濟運作情況發佈會上指出,隨著相關政策相繼落地見效,房地産市場信心得到提振,市場交易活躍,房地産向著止跌回穩方向邁進。
房地産開發投資降幅有望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86309億元,同比下降10.3%(按可比口徑計算);其中,住宅投資65644億元,下降10.4%。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1-10月份,全國房地産開發投資額同比增速為-10.3%。該指標雖然連續6個月位於兩位數跌幅水準,但總體得到了較好的控制。隨著房地産止跌回穩和向好態勢的出現,以及房地産企業供給端的政策優化和金融支援,此類指標後續有向好的趨勢。尤其是重點關注開發投資的新動力點,如城中村改造擴圍、房企四季度銷售數據拉升等利好因素。
從房屋新開工等指標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房地産開發企業房屋施工面積72066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2.4%。其中,住宅施工面積504493萬平方米,下降12.9%。房屋新開工面積61227萬平方米,下降22.6%。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44569萬平方米,下降22.7%。房屋竣工面積41995萬平方米,下降23.9%。其中,住宅竣工面積30702萬平方米,下降23.4%。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1-10月份,新開工指標的跌幅較大,但是預計後續有復蘇的可能。當前房企資金緩解面臨了新機遇,尤其是一些存量土地和閒置土地的盤活力度較大,將為後續房企新開工項目的資金注入將發揮積極的作用。後續,竣工數據也有持續改善的空間。4萬億融資協調機制的資金注入,各地各項目獲得白名單制度的金融支援力度明顯加大,也有助於竣工的加快推進。
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
從銷售端數據看,市場信心有所修復。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已出現連續5個月收窄的態勢,銷售額降幅連續6個月收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7793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5.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7.7%。新建商品房銷售額76855億元,下降20.9%,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0%。
付淩暉提到,從銷售看,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隨著購房首付比、房貸利率下調,住房限購、限售、限價等措施取消,有效支援了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10月份房地産市場交易提速。1-10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同比降幅比1-9月份分別收窄1.3和1.8個百分點,月度改善幅度是今年以來最大的。從監測的40個重點城市的銷售情況看,前期回調幅度較大的二線城市邊際改善比較明顯,10月份當月銷售面積實現正增長,銷售額降幅明顯收窄。得益於價格逐步企穩等帶動,一線城市的銷售額10月份當月實現正增長。從二手房情況看,根據相關部門數據,10月份二手房交易也明顯改善。
截至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3057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2.7%。其中,住宅待售面積增長19.6%。
嚴躍進提到,10月份,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增速為12.7%,待售面積數據連續5個月變小,和銷售端數據改善是有密切關聯的。待售面積本身就是庫存的一部分,這意味著房地産庫存出清的窗口期開啟。而且隨著“庫總體減少、需總體提高”的變化,供求關係在四季度有望迎來一波改善,即意味著供求關係將朝著新的均衡方向演進。
房價回穩跡象初步顯現
從價格情況看,國家統計局披露的資訊顯示,房價回穩跡象初步顯現。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比上月增加4個,二手住宅環比上漲的城市比上月增加8個。其中,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降幅收窄,二手房住宅價格環比由降轉漲;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房住宅的銷售價格環比降幅均出現不同程度收窄。
付淩暉認為,銷售回暖、價格趨穩,帶來房企資金流有所改善。前10個月,房地産開發企業本年到位資金同比降幅比1-9月份收窄0.8個百分點,與房地産銷售關聯較高的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均收窄2.1個百分點。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總監徐躍進認為,目前來看,10月房地産市場出現了“階段性回穩”,短期預計市場活躍度仍將延續,11月新房市場銷售仍將保持一定規模。12月為房企業績衝刺期,若相關增量政策繼續出臺,前期政策效果將能得到鞏固,全國樓市銷售同比降幅有望繼續收窄。
付淩暉指出,總體來看,所有促進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措施顯效,10月份房地産市場出現積極變化。隨著各項政策效能進一步釋放,推動房地産市場止跌回穩的動能將增強。因此對房地産市場後期走勢保持樂觀的態度。但也要看到,經過長期高速擴張,我國房地産市場已進入到新發展階段,未來從以數量擴張為主轉向以品質優化為主轉變,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住房需求。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