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正結合市場訴求,指導滬深交易所研究起草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指引。”9月7日,在第二屆可持續投融資(ESG)與自貿港建設論壇上,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郭俊表示,當前,國內可持續投資方興未艾,資本市場有公開透明的獨特優勢,必將成為可持續投資的重要平臺。證監會將不斷推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的制度建設和相關實踐,會同各方一道,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據郭俊介紹,可持續發展披露規則的制定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內容廣,事關主體多,經濟影響深遠,超出了常規的資訊披露具體規則。在推動規則制定工作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系統觀念,堅持以我為主。
在建立健全我國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披露規則過程中,還有許多具體問題需要認真研究。郭俊就要不要強制披露、披露給誰看、設置哪些議題、標準高低如何設定四方面問題進行了闡述。
一是報告的實施路徑,即要不要強制披露。從我國國情來看,整體以自願披露起步比較穩妥。同時,資本市場對披露品質有較高要求,注重資訊披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允許自願披露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披露,必須符合資訊披露的底線要求,符合資本市場相關規則要求。
二是報告的對象和方式,即披露給誰看。如果以投資者為導向,那麼應主要披露有利於評估企業財務狀況的資訊,放在財務報告中更為合適。如果採取多元利益相關者導向,要求既反映企業受環境和社會的影響,也反映企業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單獨披露更有利於各方使用。在路徑選擇上,不僅僅要注重理論自洽,還要看與當地社會文化的匹配度。前期證監會開展的調研顯示,超九成上市公司表示應該以雙重重要性為原則進行披露。因此,披露出來的內容能不能讓社會接受,是規則制定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三是報告什麼內容,即設置哪些議題。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但各國議題的優先序並不相同,議題選擇的背後是價值取向的差異。我國可持續發展披露前期聚焦于環境污染、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有中國特點的議題,近年來增加了減碳方面的議題,體現了國內對上述議題的關切。在議題選取上,既要兼顧共性,更要考慮個性,既要看國際共識,更要看國內關切,在結合中國國情的基礎上,形成能夠爭取更大共識的方案。
四是報告的指標選取,即標準高低如何設定。如溫室氣體排放、聯營合營企業碳排放、情景分析、內部碳價格、薪酬掛鉤百分比等指標。這些指標能夠提供更多定量數據和增量資訊,理論上講有合理成分。但能否把這些指標全部引進來,要充分考慮國內企業的實際能力,並兼顧監管能力。
此外,郭俊認為,在推進可持續披露準則制定過程中,還要把握好兩個方面關係:一是正確看待可持續發展披露和可持續發展實踐的關係。企業要切實提升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紮實推動內部管理改善,把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落實在日常經營管理之中,高品質可持續資訊披露才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二是正確看待可持續投資和可持續資訊披露的關係。可持續信披和可持續投融資相互促進、相互牽引,有必要通過加大可持續投資力度,更好推動更多企業開展實踐並做好披露。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