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體驗 > 正文

字號:  

微信養生帖多為行銷手段 需看來源是否權威

  • 發佈時間:2014-08-19 15:57:00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這個有問題,那個也有問題。我究竟吃不吃?”

  不知從什麼時候,我們的微信朋友圈,被名目繁多的養生帖攻佔了。“生病要吃對水果”“人體排毒週期”、“一天要喝幾杯水”……半年前,48歲的劉曉萍迷上了這些養生帖,她基本上是有帖必看,看完必收藏,甚至還有一個養生筆電。時間一久,劉曉萍漸漸發現,自己的生活也快被這些養生帖攻佔了,“這也不能吃, 那也不能吃,這個有問題,那個也有問題。”

  跟著養生帖生活

  昨天,劉曉萍來大坪醫院心理門診復診,在候診區,她不停地刷著微信。但劉曉萍強調,她現在只看朋友們更新的最新狀態,再也不看微信上的養生帖了。而就在一週前,劉曉萍在朋友圈裏轉發、收藏的還全是養生帖,她收藏了將近100個。

  劉曉萍十分注重養生,平時上網經常關注養生知識,微信朋友圈中的養生帖,她更是一個不落地認真看完,然後轉發,再收藏。

  “我腸胃不好,丈夫心臟不好,遇到關於這些疾病的養生內容,我會記在本子上。”説著,劉曉萍從皮包裏掏出一個手掌大小的記事本,打開一看,上面密密麻麻地 記著各種從微信上摘下來的養生“小秘訣”。這些“小秘訣”成了劉曉萍甚至是一家人的保健準則,比如豆漿絕不和雞蛋一起吃、空腹絕不喝牛奶、隔夜菜致癌也必 須倒掉……每天跟著準則生活,劉曉萍覺得自己過得很健康。

  養生帖互相矛盾

  隨著收集的養生帖子越多,劉曉萍慢慢發現,這些五花八門的養生帖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困擾。

  劉曉萍説,她發現很多養生帖互相衝突,這個帖子説,腸胃不好要多吃鹼性食品,那個帖子又説不能吃。“一下不知道到底該吃還是不該吃,感覺很糾結。”看的養生帖多了,劉曉萍陷入了糾結的旋渦裏。

  劉曉萍的女兒小張感嘆,陪母親出去買菜是一種煎熬。一到超市買東西,蔬菜要買有機的,沒有寧願不吃;買食品要看很久的成分表,添加劑多了的,或者看到有致癌成分的,馬上放下。“我感覺這樣生活好累。”

  從兩個月前開始,劉曉萍一會兒覺得胃脹,一會兒又感覺心臟不舒服,整日無精打采,連單位的同事都問她是不是身體不好。

  深信養生帖患焦慮症

  一週前,小張趁著大學放假,陪母親到大坪醫院做檢查。胃鏡、心臟彩超做了,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在醫生的推薦下,劉曉萍來到心理門診就診,經過詳談,心理醫生蔣成剛發現,其實劉曉萍患的是心病。“其實就是常見的焦慮症。”蔣成剛説,劉曉萍患焦慮症的 原因,他還是頭一次遇到,“罪魁禍首”就是朋友圈裏的養生帖。眾多的養生帖不僅相互矛盾,甚至還和我們正常的生活習慣相悖,這樣一來,劉曉萍整日都生活在 吃與不吃,信與不信的惡性迴圈中,時間一長,就出現焦慮情緒。像心臟難受、胃不舒服這些都是焦慮症的一個軀體反應,並不是這些器官真的有問題。

  蔣成剛在網上給劉曉萍找到大量批判養生帖不靠譜的新聞,比如一篇名為“改變酸性體質,把命‘鹼’回來”的帖子介紹,在弱鹼性體質的狀態下,癌細胞是無法生長生存的,這個帖子已經在許多新聞中被辟謠:而所謂的“酸鹼性體質”也並無科學依據。

  劉曉萍現在不再看養生帖了,她感覺自己的狀態好多了。

  養生帖是種行銷手段

  暗訪>

  這些看起來似模似樣,讓人深信不疑的養生帖出自誰之手呢?昨天,晨報記者登錄微信朋友圈,點開幾個養生帖後發現,多數文章的最後都會附上一些産品資訊、網址,甚至是關於廣告合作的資訊。

  昨天,重慶晨報記者找到南濱路一家網路行銷公司,以銷售孩子的增高産品為由,向工作人員進行諮詢。對方表示,他們的微信行銷手段多,分為概念類、段子類、體驗類、品牌類,其中,這種養生帖就是體驗類的行銷手段。

  該工作人員介紹,養生帖是工作人員自己采寫,目的很簡單——推銷産品的同時吸引粉絲。比如説網友看到這些文章寫得非常好就會分享,這樣一來,微信平臺就得到推廣。粉絲一多,客戶後續活動的參與者就多,那就會帶來更多的潛質客戶。至於客戶本人,只需每個月付3000元酬勞,行銷公司負責申請公眾賬號、發佈軟文、微信活動等一條龍式的行銷服務。

  要看來源出處是否權威

  支招>

  針對心臟方面的微信養生帖,晨報記者以前曾向大坪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曾春雨求證過,曾春雨表示裏面的大部分內容是錯的。“有些帖子的錯誤內容很害人。”曾 春雨説,如果讀者一旦深信不疑,不僅對身體沒好處,反而會加重病情,甚至出現生命危險。曾春雨建議,不管在網路的哪個平臺,沒有明確出處的內容都最好不要 相信。另外,除非是專家學者的原創,大家一定要看原始資訊來源是否權威,如果不確定,不管是專家學者,還是明星大V轉發,都最好不要相信。對於有疑問的帖 子,公眾可向醫生個人微網志、一些專業機構開設的社交網路平臺或者專業的科普網站進行求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