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消費者訴搜房網:跨國做局 “掉包”土地

  • 發佈時間:2015-04-03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通過搜房網在美國花27766美元買的土地,交付時卻被“掉包”成評估價不到2300美元的土地,這樣“咄咄怪事”讓本來滿心歡喜的消費者頓時傻了眼。

  《經濟參考報》日前從北京海淀法院獲悉,消費者要求更換土地或退款卻被拒絕,無奈之下將搜房網和仲介公司訴至法院。目前,海淀法院受理了此案並在審理中。

  收款發票方“怡然居客”自然人股東為搜房網董事長

  2013年8月初,消費者小靜(化名)通過搜房網看到“驚艷亮相Let’go!到美國當地主”的土地團購廣告,廣告顯示:“搜房獨家驚爆特惠:花23900,就可以在美國佛羅裏達州李郡買下一塊價值為35000美元、面積為1000平方米的別墅土地,因為團購報名有優惠——訂金1萬RMB可以頂6萬RMB購地款。”

  這麼大的優惠活動無疑讓小靜心動,在她看來,搜房網作為美國上市公司,行銷的産品應該是可信的。更為重要的是,美國經濟已經強勁復蘇,樓市正在走出低谷,正是抄底美國樓市的大好機會。

  隨後,小靜與搜房網取得聯繫,按照搜房網的要求在《搜房網購房優惠服務説明》、《搜房優惠購房確認函》上簽名,並向搜房網支付服務費1萬元人民幣。按照《確認函》的顯示,她可在購買佛州土地時優惠6萬元。隨後,在搜房網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小靜選定了位於格林布爾一塊編號為20-18號的土地,並簽訂購買協議,支付購地價款27766美元,並由北京怡然居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具收款發票。

  記者查閱北京怡然居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工商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1年,主要自然人股東為搜房網董事長莫天全和在去年辭任搜房網總裁職務的代建功,其經營範圍亦包含“從事房地産經紀業務”。

  據小靜稱,一位姓趙的人員隨後給她發了一封電子郵件,稱其已成為美國土地業主,並已將地契寄出,在該電子郵件中附有“美國政府網站土地産權備案證明”。

  就在小靜開心地以為自己當上美國“地主”時,她卻驚訝地發現,“備案證明”上顯示的土地不是其所購的20-18號土地,而是編號為38-3號的土地。經小靜查實,38-3號的土地評估價僅為2300美元。

  搜房網勸消費者“中國人不要為難中國人”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海淀法院處了解到,得知土地被“掉包”後,小靜立即與搜房網及趙某聯繫,要求對方説明理由並按購買協議提供土地,趙某提出可以再免費贈送一塊1500平方米土地作為補償,搜房網亦勸小靜“中國人不要為難中國人”,但均拒絕更換土地或退還購地款及服務費。

  “我在搜房網上所獲的很多資訊均是虛假的。首先,美國賣地方沒有合法的賣地資格,我想購買的20-18號土地歸‘格林布爾利哈伊分局’所有,根本不歸搜房網提供的美國賣地方所有;其次,搜房網發佈不實廣告,誇大土地價值,20-18號土地的實際公允價值僅為2000美元。”小靜稱。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土地交易流程,在美國律師行代辦購地手續並取得地契(土地證)後,應將地契寄回國內,由買方簽字確認後寄回美國律師行。但根據小靜的敘述,搜房網提供的《土地交易流程》並沒有該關鍵步驟,且趙某郵寄的38-3號土地地契也被篡改過。

  “作為土地團購廣告的發佈主體,經營多年美國土地交易業務,理應熟知交易流程,並應核實美國賣地方的主體資格和土地的真實性,但是搜房網明知土地交易流程,為什麼要故意隱瞞這麼重要的環節?”小靜質疑道。

  “一家運營此類項目多年的、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為什麼要無視重要的公開資訊,誤導中國境內投資人去投資美國土地?搜房網曾告訴我,從2011年至2013年7月,已經至少有上百位客戶購買了上述産品。”一位同樣受騙的王先生氣憤地對記者説。

  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多次致電搜房網並向其發出採訪函,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搜房網並未回應。

  美資深地産仲介支招消費者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越來越多中國人選擇去海外購房或購地,與之相關的騙局也日漸增多。“從上述案件中受害人購買的土地金額來看,即使沒有遭遇騙局,實際上的土地也是非常不好的。比如像科羅拉多州,很多人買了山上的地,雖然便宜,但大多是岩石地,不能種樹也不能造房子,交通也不方便,根本談不上任何價值,更別提升值了。”美國洛杉磯一資深地産仲介David Chow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坦言。

  David Chow告訴記者,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願意去國外購房或者購買土地,這其中更需要理性,特別是要選擇正規仲介。“買土地目的要明確,要實地去看土地,確保土地産權是否無任何法律糾紛。至於如何正確評估土地價值(一般以同樣性質的土地在過去十二月甚至過去兩三年成交的平均值來看),還要看預購地土是否在大自然災害區比如地震帶。”

  “國內應該對涉及海外地産業務的網站和仲介加強監管。”David Chow告訴記者,因為國內法律不健全,不少仲介網站和公司往往會誇大海外房産情況,發佈虛假資訊來誘導消費者受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