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高價保健品為何成送禮"神器" 靠廣告"忽悠"?

  • 發佈時間:2015-02-27 07:25: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記者調查了解到,春節期間消費者購買價格不菲的保健品主要用來饋贈親友,因此保健品名氣是否大、包裝是否考究成為消費者購買的標準,而很少有人關注到保健品真正的成分是否“名副其實”、“物有所值”。

  多位購買高價保健品的消費者表示,給老人、病人送禮,煙酒等禮品不合適,而其他如水果之類的禮物顯得分量太輕,知名保健品的價格不菲,而且收禮的人也心中有數,因此他們都選擇購買高價保健品,而且是“越貴越拿得出手”。而商家正是看準了這種“送保健品就等於送面子”的消費心理,紛紛推出所謂進口、高檔保健品。不過,問題來了,保健品真的是越貴越好嗎?記者調查發現,不少高價保健品是靠廣告“忽悠”消費者購買,其主要招數有三:

  一是誇大産品成分的功能。如某款暢銷保健品主打的是促進中老年人睡眠。這款産品的主要助眠成分是褪黑素。廣告宣傳其改善睡眠、抗衰老、降血壓血脂、提高免疫、促進記憶,且沒有任何副作用。事實上,褪黑素是一種原本用於調整時差的激素,對於絕大多數失眠患者來説,褪黑素不僅無法改善睡眠,而且長期大劑量服用,還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

  二是製造或引進新概念。如一種名為“酵素”的食品近來在網上被熱捧。廣告宣傳稱,補充酵素後,胃潰瘍、高血壓、糖尿病、風濕、腫瘤、腰痛、背肌痛、坐骨神經痛、慢性肝炎等19種慢性病會顯著好轉。然而,臨床藥劑專家告訴記者,“酵素”一詞來源於日本,其實在國內就是我們常説的“酶”。作為一種蛋白質,酶在口服後因消化液的作用會變性甚至分解,從而失去生物活性。人體會從正常攝入的飲食中合成必要的酶,用於消化等系統。如果不是出現病理現象,無需額外補充酶。廠家所宣稱的大部分作用,一些普通水果蔬菜就有,而抗癌、平衡免疫系統等作用很難衡量具體效果,也就顯得玄之又玄了。

  三是虛構根本沒有的保健功能。根據國家食藥監部門規定,目前保健食品功能僅有27個,包括增強免疫力、輔助降血脂、輔助降血糖、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力等。而抗癌防癌功能的保健品早在2000年就停止審批了,但是市場上依然有不少所謂抗癌功效顯著的保健品熱銷。

  如何挑選真正適用的保健品?記者採訪了藥監、臨床醫學、藥劑科和藥學等諸多方面的專家,他們提醒:

  一是認準“小藍帽”。在保健食品的外包裝上會印製有一個“小藍帽”形狀的標誌,並標注有衛食健字或國食健字的批准文號,有了這個標誌,就説明國家藥監部門對這個保健食品的成分、生産工藝、廠家資質都進行了嚴格的審核和認證。産品的品質有保證。但是,近年來有不法商販盜用健字號,因此消費者購買時要認準品牌,或者在國家食藥監總局官網上查詢産品名稱或健字號。

  二是別太信廣告。藥監專業人士提醒,保健食品廣告與藥品廣告一樣,不允許宣稱效果立竿見影、患者現身説法、專家出面認可等情節,但是目前很多保健品廣告都違規宣傳,誇大其效果。事實上,保健品不是藥品,僅有輔助治療的功能,因此不可能療效顯著迅速。消費者購買時應該理智選擇,不要盲目聽信廣告。

  三是注意禁忌症。藥學專家提醒,保健品也有其適用範圍,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特別是青少年、孕婦等,服用保健品或營養品要格外留心。而一些本身就身患疾病、正在服用藥品的人士,更要注意是否與所服用的藥品衝突,以免對自身病情造成不良影響。

  四是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目前保健品不僅在實體店銷售,網上銷售、電話銷售和電視購物都很火爆,很多未經國家藥監局認證的保健品也由此流入市場,特別是網上代購的進口産品,很多功效成分不明。藥監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保健品要通過正規渠道,並且保留好消費憑證,一旦發現有問題可及時撥打食藥監部門投訴舉報電話12331。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