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上海一公司以理財為名詐騙千余人 涉案金近2億

  • 發佈時間:2015-02-26 08:26:5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5萬元起點,年化收益最低8%,最高15%,投資週期短,最短三個月,最長才一年。而且你隨時要花錢,隨時可以取出來——這麼誘人的投資項目,是上海百銀金融資訊服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銀財富”)在最初“吸錢”時的書面宣傳。然而,今年1月底,公司高層突然卷款“跑路”,千余名投資人頓時慌了神。

  昨天下午,記者隨部分受害者來到位於淞滬路98號平盛大廈7樓的公司時,公司卻鐵將軍把門。目前,警方尚未公佈涉案金額。但同為受害人的百銀財富業務員透露,僅僅線下的投資人就有810人,涉案金額金近2億元,公司網路平臺上的線上投資人也有800多人,被騙金額大約2600萬元。

  公司業務員也被騙了80萬

  小陳是百銀財富浦東某分公司的業務員。他在公司做了兩年,工作是線上客戶經理,也就是不斷發送融資資訊、跟蹤客戶、解答客戶的疑問,也就是所謂的P2P。小陳感覺公司運營很穩定,本金進來,按期支付利息,財務定期將收益打進投資人的賬戶,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在小陳的電腦鍵盤下面,壓著一張投資收益表,上面寫著“財富增值,穩定保障”。這張表上羅列了百銀“融資”的5套方案,16個收益對照表。最低回報是8%,5萬元起點,3個月;最高回報是15%,100萬元起點,12個月。

  記者了解到,百銀財富的5套融資方案,就是他們對外銷售的5個投資理財産品,有3個月、6個月以及一年期可供選擇。不同時限投資金額的起步線也有所差異,按照每月拿利息,整存整取的規定來實行,並且合同上寫明按“銀行四倍利率”來放貸。

  面對這樣的投資回報,小陳有點動心。“我自己沒有什麼錢,剛工作沒幾年。但是,父親手裏有一筆錢,他放在銀行裏,利息趕不上物價,等於虧本嘛!”小陳告訴記者。

  為了讓父親將這筆錢投進百銀財富,小陳可謂煞費苦心,最終,小陳還是説服了父親。去年7月24日,小陳的父親那筆80萬元的5年期存款到期,連本帶息全部取出。

  兩天后,小陳把80萬元一次性購買了公司半年期的“理財産品”。

  今年1月25日,投資期限已到。小陳問財務本金和利息什麼時候到賬?財務告訴他,按照慣例是“T+1”,也就是第二天到賬。

  1月26日,小陳再次問財務,財務説資金賬戶已經只進不出,可能是資金週轉遇到了一點問題。具體情況讓小陳問上層領導。“作為公司員工,在公司遇到困難時,我跑去找領導要賬,有些不恰當,對吧!”

  近百名客戶、員工集體報案

  1月29日,百銀財富法人代表李曉軍向警方報案,稱公司原法人賴昌豐攜款潛逃。“這件事我們一無所知,因為他報案後,南匯分公司的人還在往公司的賬上打款,我們看不到出大事的跡象。”記者讓小陳回憶“出大事”前的跡象,小陳説,直到2月2日,近百名客戶和百銀財富的員工去公安局報案,他才如夢方醒。

  當日一起去報案的受害人小潘説,警方是以“百銀財富非法集資”立案的。

  在上海工商網站上,記者查詢到上海百銀金融資訊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註冊地在寶山區長逸路15號B棟1412室,法人代表確實是李曉軍。公司多名業務員向記者證實,此前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賴昌豐。記者曾試圖聯繫李曉軍了解相關情況,未果。

  從企業登記資訊看,公司經營範圍被規定為從事電子産品、電腦專業領域內的技術開發、諮詢、轉讓、服務等。也有“金融資訊服務”方面的記載,但是用括弧明確規定“不得從事金融業務”。

  [警方立案]

  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目前重點追贓追逃

  記者了解到,2月12日,楊浦區公安分局相關部門邀請部分受害者代表反饋案件進展情況。受害者表示,那次談話,警方的態度還是很令人振奮的。

  據悉,楊浦警方對百銀公司已經正式立案偵查。時間是在案件由派出所移交到經偵支隊的第二天。

  目前,警方對百銀公司案件性質已初步確定,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且已成立了專案組。

  受害者代表告訴記者,警方現階段辦案是追贓追逃和取證有重點地同時進行,重中之重是追贓。對於警力投入,目前楊浦經偵主導偵察,多種警力全方位投入,包括市經偵總隊等各方專家都有介入,一起破案,並和相關法律專家合作,解決案件進展過程中涉及的各種問題。

  受害者告訴記者,警方稱追贓將會貫穿整個案件的始終,追贓力度將一直保持不變。

  [記者探訪]

  百銀財富擁有眾多分公司,也都先後關門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位於淞滬路98號的平盛大廈,想看看這家公司是否還有人員留守。走入電梯按下7樓按鈕時,卻發現無法到達。隨後,記者通過消防通道來到七樓,發現門已經鎖住,並貼上了封條,無法看到裏面情況。

  大樓物業方面則表示,百銀財富並沒有大問題,目前公司只是在作內部調整,並告訴記者,大廳內貼有相關告示。百銀財富是他們的客戶,客戶資訊他們無權透露,需要保密。

  百銀財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百銀財富除了五角場這個總公司外,還在三林、南匯、周浦、福山路以及人民廣場等處開設了分公司。記者在工商網站上並未查詢到這些分公司的註冊資訊。“這些公司也先後關門了,因為前來要債的人太多,情緒激動時,免不了打砸。”受害人潘女士告訴記者,賴昌豐出走消息傳出後,一些分公司還開門處理事務,後來乾脆就關掉了。

  [講述]

  業務員起底百銀財富如何套牢投資人

  拉客多,獎金、提成就多

  小張也是百銀財富的業務員,不過,小張做的是線下客戶。小張和小陳都向記者證實,百銀財富線下客戶有810人,被騙資金將近2億元。線上平臺有800多人,受騙者遍佈全國,被騙金額大約2600萬元,但目前記者尚未接觸到百銀財富網上受騙客戶。

  小張告訴記者,公司客戶來源除了來自網上所謂P2P外,大部分還是業務員拉來的。拉來的客源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業務員路口發傳單招攬來的,也包括業務員在小區信箱塞廣告吸引來的。第二類是業務員從原來公司介紹過來的老客戶。因為現在P2P公司非常多,從業人員流動性強。第三類則是業務員自己的親朋好友,屬於兔子的“窩邊草”。小張投進公司的110萬元,就是“窩邊草”。

  “來的都是客,我們業務員拉來的客戶越多,獎金和提成就越高。”小陳告訴記者,為了拿業績,有些人明知有風險,也帶著自己的親友往“火坑”裏跳。

  借款人資訊真假難辨

  小張説起她們業務流程操作時,依然聲稱很規範,完全沒想到這居然是個詐騙公司。她告訴記者,業務員拿出去的合同都是一式三份,合同內容包括客戶基本資訊以及投資産品資訊,如客戶的風險承擔能力、投資週期、年化收益等。

  上當受騙的人都是當天刷卡付款,當天收到收款確認書、債權轉讓及授讓協議書,辦事效率很高。“百銀財富是做金融資訊服務的,所謂提供金融資訊是對外的幌子,説白了就是為一些需要資金的人募集資金,參與非法集資。”小張説,客戶來百銀財富購買理財産品,就是通過百銀財富為仲介將錢借給別人。

  於是,百銀財富給投資人的“債權轉讓及授讓協議書”上,清楚地提供了債務人對應的資料,如身份證號碼、貸款總額、利息以及週期等。五角場公司的貸款部保存有各個債務人的相關資料,包含財産證明及兩個公證書(強制執行效力公證和借款公證書)。

  記者問小張,你們在放貸時是否核實驗證過每個債務人的身份資訊?小張説,她以前曾經對個別債務人的資訊做個調查,比如到房産交易中心去做個産調,列印債務人抵押的房産資訊以及銀行信貸等資料。“那時調查下來,這些資訊都是沒有問題的。以前借款人的相關資訊和材料都是各分公司保存,後來都轉移到了五角場這個總公司。這塊工作就由總公司來做,我們分公司就不再做相關調查了。”

  小張説,如果這些借款人提供的資訊都是真實的,那麼,他們抵押進來的財産足夠償還債權人的錢。“現在老闆跑了,我們不知道資金鏈在什麼環節斷了,我們現在迫切想知道,債務人抵押的財産是否還在那兒?”

  受害者:我一個老理財,沒想到也上了當

  在眾多受害者中,王先生絕對算得上百銀財富的VIP。他告訴記者,他是通過老朋友介紹才投資百銀財富的。“拉我來的百銀財富的業務員,以前是另一家P2P公司的業務員,我們合作過較長時間。我完全是覺得他可靠,才進了百銀財富的圈套。”

  王先生説,他這筆錢是預備給孩子出國上學的。因為還有幾年才用得上這筆錢,所以就用來投資,想賺點“小錢”。他第一次投資了100萬元,選擇的是三個月的理財産品,本以為不可能出問題,結果還是受騙了。“我也算一個老理財了,沒想到還是上了當,這家公司太會偽裝了!”

  王先生説,他對P2P一知半解。但是跟這些做P2P的人接觸多了,也悟出了一些門道。“百銀財富是金融資訊公司,他們的業務範圍是不允許做借貸等金融業務的。我了解後,發現他們的確不是自己做借貸業務,所有資金往來都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進行。”

  王先生坦言,當初他就是看中百銀財富通過第三方平臺來收客戶的錢,不是公司直接收款,資金的安全似乎多了一層保障。事發後,記者也對這家第三方平臺做了一個了解。在該支付平臺的網頁上看到其介紹文字:××資金存管服務規避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等法律風險。平臺自身不接觸借貸資金,打消資金安全疑慮的同時,提昇平臺的公信力,致力營造正規、透明、可靠的投資平臺,降低投資風險,確保穩定收益。金賬戶守護投資人的財富增長,是“P2P中的航空母艦”,守護P2P 平台資金安全。

  王先生懊惱地説:“第三方平臺就是百銀財富公司做給客戶看的一個幌子,好讓客戶放心付款。這家支付平臺根本就不具備資金託管能力,錢最終還是進入百銀財富的賬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