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揭秘胎盤膠囊加工廠:貨源裝在某婦産醫院塑膠袋

  • 發佈時間:2014-11-17 08:33:09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張玥 齊泓鑫  責任編輯:謝淩宇

  加工過程臟亂差 服用不當危害大

  胎盤膠囊,誰來監管

  血淋淋的新生兒胎盤,經過簡單的沖洗、水燙、烘乾,研磨成粉後就製成膠囊出售……這是記者近日採訪中看到的加工過程。

  新生兒胎盤能否入藥?製作胎盤膠囊是否需徵得當事人同意?加工過程是否符合衛生條件?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調查採訪。

  臟亂差小作坊,製作“大補”産品

  記者在哈爾濱市某婦産醫院周邊發現,新生兒胎盤加工的廣告隨處可見。據推銷人員介紹,如果客人沒有現成胎盤,他們可以提供“貨源”。150元的胎盤,再加150元的加工費,一個胎盤加工成100多粒灰色粉末膠囊,可食用數月。

  隨後,記者跟隨推銷人員來到了醫院旁邊一個老舊的居民小區。剛上到四樓,一股腥臭味撲面而來,一間一廳一衛的民居房,就是“胎盤加工廠”。

  屋內有幾位掩住口鼻、正在等待胎盤加工的顧客。狹小的一間廚房,各種炊具、雜物佔滿了灶臺。水池邊放著等待加工的胎盤,水池下的垃圾桶內鮮血淋漓。

  推銷人員從冰箱裏拿出一個印有“某婦産醫院”字樣的塑膠袋,透過袋子能夠看到尚未加工的新生兒胎盤。

  一名中年男子告訴記者,加工胎盤的第一步是沖洗胎盤,就在門口內側的洗手臺內進行。沖洗後,要把胎盤剪碎,用開水燙,再放到烘乾機裏烘乾。完全烘乾後就能研磨成粉、灌裝膠囊,整個過程一個半小時。

  服用胎盤膠囊,“滋補”效果如何

  在一些人的眼裏,胎盤是“大補”之物,功用也被他們極力宣揚。然而,服用胎盤膠囊究竟有何補益?

  哈醫大四院婦産科主任蔡雁説,胎盤是供胎兒養分的重要器官,是很多胎盤小葉構成的,而這些胎盤小葉多是一些優質蛋白質。但孕婦分娩以後,胎盤一旦跟寶寶分離,它就是一個廢棄的器官了。

  蔡雁稱,並不是所有胎盤都有“營養”。一部分孕婦有一定的疾病,比如妊娠高血壓,那麼她的胎盤供血差,而且血管是攣縮的狀態,胎盤的品質可想而知。

  蔡雁告訴記者,中醫上的確有胎盤入藥的説法,可以治療虛症。“一般來説,這味藥要根據病人的體質,配合其他飲片一起服用,以達到進補的效果,不建議單獨使用。自己亂吃亂補,有害無益。”

  黑龍江省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保健中心主任尹艷説,胎盤學名紫河車,有補氣、養血、益精的功效,但如果服用不當,不僅不能起到滋補效果,反而會干擾正常的內分泌,損害身體健康。

  尹艷坦言,以前民間有人收胎盤,焙幹研磨入藥,現在這種藥很難在市面上見到,各大藥店和中醫院都沒有。“但不排除有人通過一些途徑弄到胎盤,自己加工。”

  加工胎盤膠囊,法律存在真空

  衛生部門有關産婦分娩後胎盤處理的批復明確指出:“産婦分娩後胎盤應歸産婦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産婦放棄或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

  胎盤如何流入民間?記者在哈爾濱進行了走訪。有院方表示,直接把胎盤交給産婦家屬自行處理。有産婦則表示,當時只顧高興,也沒顧上問醫院要胎盤。

  而胎盤加工者告訴記者,他們的胎盤都是從正規醫院“收”的,“醫院會以‘胎盤有問題,要留在醫院’為由,留下胎盤。”

  胎盤加工者坦言,他也想辦個執照,合法經營,可是工商稅務都不給辦。不過他已經幹這行好幾年了,“也沒有人查”。

  記者調查發現,僅哈爾濱一知名婦産醫院附近,就有二十幾家胎盤加工作坊。他們普遍缺乏消毒設施,衛生條件較差,膠囊多為三無産品。

  記者致電哈爾濱市食藥監局投訴科,但執法人員表示:“也沒有法律法規不允許加工,他們處在一個真空階段。”

  該市食藥監局投訴科張科長表示,以前也接到過類似的投訴,由於無法定性,給執法帶來一些困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