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支付”蛋糕好吃 風險難防
- 發佈時間:2014-11-03 07:2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時習
在國內突飛猛進的電子支付,最近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
在“雙11”購物節前夕,支付寶公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雙11”主打國際化,全球包郵;有媒體報道,日前,多家進口電商網站及海外電商證實,它們正在與微信支付洽談合作,其中包括國際電商平臺eBay。
國際戰場的跨境支付戰火正在悄悄燃起。近年來海淘的崛起,給跨境支付這塊巨大的蛋糕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跨境支付開閘
2013年3月,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發《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指導意見》,決定在上海、北京、重慶、浙江、深圳等地開展試點支付機構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目前共有22家支付機構獲得此牌照,試點業務範圍包括貨物貿易、留學教育、航空機票、酒店住宿及軟體服務。這份指導意見讓國內第三方支付平臺將觸角伸到了海外。
2014年2月,央行上海分行下發《關於上海市支付機構開展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的實施意見》,為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結算提供了政策依據。
美國支付公司PayPal的研究數據顯示,今年跨境電商的交易額將達到1050億美元,到2018年將達到3070億美元。研究預測,今年在網上實現跨境購物的顧客為9370萬人次,到2018年這一數字將升至1.3億人次。
已有的中國海淘數據為上述預測提供了依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海外代購市場規模從2010年的120億元,到2013年猛增至744億元,預計2014年將達到千億元。
國際市場的巨大蛋糕讓國外的電商巨頭打出“直郵中國”的招牌來招攬生意。在更廣闊的競爭土壤中,中國第三方支付平臺已經躍躍欲試。
跨境支付試水
王鵬是上海東方電子支付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這家公司主營的業務之一叫做“跨境通”。在跨境通網站上,每件商品都以人民幣標價,平臺按照T+1的實時匯率,將人民幣轉換成相應外幣,根據各自的結算要求,直接付匯到商戶的境外賬戶。
他認為,與零散的海淘相比,國內類似的正規支付平臺的優勢顯而易見。第一,支付平臺上的廠商來路比較正規,阿里巴巴在介紹“天貓國際”業務時,一直強調入駐的商家都是有品質保證的廠商。
第二,支付平臺上的電商從企業品牌、規模、經營歷史來講都比較高端,品質有保證。一些代購網站或令人生疑的小規模的網站不能與之聯網,為的就是保證産品的品質和服務品質。在新頒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要求電商“七天無理由退貨”。這一要求在跨境支付的平臺上如何貫徹和落實,需要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電商作出明確規定。避免過去在海淘代購時消費者權益頻頻受損的情況。
“這需要非常嚴肅地與入駐的電商溝通,要把責任劃分清楚、界定清楚,而且還要有考核機制。跨界電子商務中需要‘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監管部門要按照法律規範來管。”王鵬介紹,“這種管理現在都是通過資訊化的方式來實現。如‘三流資訊比對’即交易流、物流和支付流,要求這3種流必須能相互做校驗,來自不同的源頭,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最大程度地規範一些灰色地帶。”
目前,跨境通的業務量還未出現井噴式的增長。“數量的前提是品質,沒有了品質這個規則就很不透明,容易出現一些侵權的事情發生,這樣的模式就會走不遠。我們在很大的壓力下,還是堅持了這樣的理念和要求,努力並沒有白費。剛剛過去的9月,我們跟上海本土最大的電商1號店成功實現聯網,目前正在跟亞馬遜做技術和業務的溝通對接”。
小心跨境支付的陷阱
跨界電子商務的本質就是利用平臺,連通國外的産品供應方和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把兩個池子連接起來,消費者在網上看到的就是國際市場價格。另一方面,縮減了許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過去可能是無數個B(商家)才到C(消費者),現在的B2C減少了中間環節,運營成本相對較低,兩者結合就會帶給老百姓實惠。
但如果對跨境支付潛在的風險無知無覺,這種實惠就會變成誘人的陷阱。
根據《人民日報》報道,電子商務專家阿吉特·庫拉納撰文指出,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和障礙,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類:監管問題、付款方式與付款處理、物流與逆向物流(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貨所需的物流服務)等。
西南財經大學退休教授、中國支付體系研究中心主任張寬海認為,電子支付中,監管問題最重要。第三方支付機構是支付體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效的補充,但針對其可能存在的風險一定要進行逐步規範。對實際的交易流程進行監控並不容易,“監管只有從源頭入手,通過制定規則,使企業形成合規意識,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除了外部的制約,電子支付平臺自身的發展也存在桎梏。王鵬介紹,“目前團隊在規模和品質上都需要提高。”王鵬曾就高校電子支付專業學生的培養與一些校領導探討過,他的疑問是,國內有那麼多電子支付公司,為什麼大學裏有電子商務專業卻沒有電子支付專業?電子支付是網際網路、資訊技術和金融三者的結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有大量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