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消費警示 > 正文

字號:  

花大價錢買低檔貨 網購高檔藝術品要謹慎

  • 發佈時間:2014-11-02 09:40: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網購高檔次藝術品無異於玩鏡花水月遊戲

  500元的祖母綠挂墜、幾千元的“藏品級”紫砂壺以及幾萬元便可收入囊中的青年藝術家的“精品力作”……當下,藝術品電商遍地開花,珠寶玉石、紫砂瓷器、當代書畫等各種品類的“藏品”紛紛依託這個時髦的平臺閃亮登場,並以大大低於“市場價”的低廉價位吸引了不少藝術愛好者。網路真的是藝術品“撿漏”的好地方嗎?記者為此展開深入調查。

  珠寶玉石網上所見“神仙照” 超九成是廉價貨

  500元的祖母綠挂墜、201元的多彩碧璽戒指以及“市價100萬元”卻能在這裡以18萬元拍到的“翡翠正陽綠18K金鑲玉觀音”……在某網“拍賣會”的“珠寶玉石”板塊,類似這樣的“大漏”不勝枚舉。

  這些在網路上售賣的珠寶玉石有幾個共同特點:照片呈現出來的效果極佳,商家承諾絕無PS;具有正規檢測機構的證書;起拍價和成交價都相當低廉,令消費者很難不動心。同時,這些珠寶玉石網店也大都有一條共同的規定:“競拍成功後72小時付款,不支援退換。”

  這樣的珠寶玉石,您敢不敢買?

  廣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珠寶鑒定實驗室技術負責人麥智強的答案是“不敢”。他告訴記者,判斷珠寶玉石的品質,“眼見為實”是一個基本原則。就算照片沒有PS,也不一定真實可信。因為只要光線和相機設置到位,一樣可以拍出比實物更完美的照片。“過去進行鑽石顏色分級有行規:必須在白天10時~12時的太陽光下進行判斷。事實上,對珠寶玉石的鑒定必須得在標準的環境下進行,光源和色溫都有講究。而網路上所見照片,其拍照的環境、相機的差異、顯示屏的種類都因人而異,判斷珠寶玉石有誤差很難避免。”

  麥智強告訴記者,根據他多年的經驗,網路銷售的珠寶玉石照片都是“神仙照”,有時和實物的差別不是一星半點兒。記者在網上“拍賣會”隨機找到一個“市場估價25000元”、網路成交價4801元的“天然翡翠A貨冰糯種扁條平安鐲”請麥智強鑒定。“如果這個平安鐲的成色真像照片顯示這麼好,4800元不算貴。但我發現照片中作為參照物的手的顏色是偏紅的,所以懷疑進行了特殊的打光,鐲子的真實顏色很有可能沒那麼綠。”

  照片如果不可信,那麼商家提供的證書是否可信呢?

  麥智強告訴記者,他發現網路拍賣會中提供的證書基本都具有CNAS、CMA或CAL資質,其權威性、真實性應該沒問題。“但證書只能保證珠寶玉石的種類,而不能判斷它的等級。比如一塊翡翠,證書只能鑒定它是否經過人工處理,是屬於A貨、B貨還是C貨。但它究竟是老坑還是新坑,是玻璃種還是糯種,則必須見到實物才能判斷。”

  此外,麥智強更透露,他所在的機構從去年開始就為某網上架銷售前的珠寶玉石進行認證檢測。“我們收到的樣品,涵蓋各類珠寶玉石,但基本都是幾百元的低端貨,我幾乎沒有見到過市場價能超過5000元以上的東西。我相信低品質珠寶玉石至少佔據了網路銷售90%以上的市場。”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一個資訊:在網路上,數不勝數的“高檔珠寶玉石”或許只是個“幻象”,即便有,那也是鳳毛麟角。癡心想要“撿漏”的人們,更可能跳進的是“花了冤枉錢,買了廉價貨”的陷阱。

  紫砂陶瓷

  購實用器可以 買藏品不可能

  除了珠寶玉石,紫砂壺也是網路銷售的“重量級品種”,記者發現其中也是問題重重。

  記者在網上隨機找到幾把顯示成交的紫砂壺,請紫砂鑒賞專家張明強進行鑒定。一把“國家級高級工藝制壺師的悟禪壺”成交價7450元。張明強表示,這把壺“無論造型、用料還是作者的工藝水準,都非常一般”。而一把“紫玉金砂全手工中國紫砂藝術大師的琺瑯彩工藝茶葉罐”網拍價為57000元。張明強認為,從網圖上來看“設計毫無藝術感,而且根本不是傳統的紫砂琺瑯彩,是用化學彩釉畫出來的,屬於低溫釉,不到一百年,釉料就會開裂壞掉”。

  張明強表示,紫砂壺的鑒定是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僅憑網站提供的二維照片進行判斷非常困難。“現在網上銷售紫砂的商家,大多是一批對紫砂壺缺乏認識的大學生,而在網上買壺的人也大多對紫砂原料與紫砂藝術不甚了解。”

  此外,張明強特別指出,因為很多人對“大師”名號的追捧,又催生了一種叫“大師督造”的“怪胎”,“網上直銷”是其興風作浪的溫床之一。這些在網上隨處可見的“大師督造”、“著名工作室”出品的紫砂壺,大都是批量生産的産物。“真正的大師哪有時間督造這麼多紫砂壺?顧景舟的提璧壺,前後修整上百遍,歷22年才定型,可見創作的艱難。實際情況是,現在很多‘大師’和一些有職稱的紫砂匠人,請一幫徒弟做,然後從中挑幾把不錯的稍微加工一下,敲上自己的章,這樣原先只能賣一千元的,現在就能賣十幾二十萬元……這屬於天坑式陷阱,騙錢沒商量。”

  張明強認為,在網上一般是不可能買到收藏品級別的紫砂壺的。“紫砂材料的優劣、工藝的好壞、作者的真偽都需要親眼觀察、揣摩、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判斷。網路平臺只適合買幾十上百元的紫砂壺,它們作為實用器使用沒有問題,但別指望有收藏價值。這些紫砂壺的用料也都不是正兒八經的紫砂礦料,而是宜興周邊的陶土加一些紫砂料混合而成,很多根本就是灌漿出來的,有時候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還會加一些金屬氧化物著色。”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還查詢到不少頂級紫砂壺在網路拍賣中的成交記錄。一把某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的“代代有福”壺在“無競價記錄”的情況下,居然拍到了3280萬元,被網友譏為“作假作得太明顯”。而一把顧景舟大師所制的紫砂僧帽壺也拍到了一千多萬的價格,有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行家告訴記者,這把壺真假沒問題,價格也沒有什麼水分,但他並不相信網上是真成交。“很可能是他們自己買自己,目的是為了‘製造’成交記錄,以此托市、繼而出貨。相比實體拍賣公司的暗箱操作,網路平臺進行‘假拍’更容易,幾乎不需任何成本。”

  書畫藝術

  線下賣不掉的畫 線上同樣賣不掉

  作為藝術品收藏的重要板塊——書畫藝術,進行網路銷售的阻力更加巨大。

  藝術家本人已經過世的作品,尤其是古代書畫作品不適合進行網路銷售,基本已經是一個圈內人士公認的事實。“從古至今,我們的畫家都是自産自銷,造成了今天古書畫真偽難辨的情況。網路銷售在鑒別真偽方面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向記者表示。

  而即便是在世的藝術家,網路銷售是否可信仍舊令人很難不打個“問號”。“因為‘自産自銷’在當代依然普遍存在。在整個社會不太把契約精神當回事的情況下,網站上把一幅作品描述得多麼天花亂墜,照片中呈現的效果多麼完美,我都沒信心。”董國強説。

  廣東畫院院長許欽松也表示,高端藝術品不可能在網路上真正交易。“現在市面上那麼多假畫,虛擬空間裏就更難打包票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條文又尚未出臺,萬一打起官司來怎麼判定?我不會讓自己的畫作出現在電商平臺上。我不敢交付別人做,也認為不會有人通過這一途徑來買。”他説。

  為了規避這一障礙,很多藝術品電商在銷售書畫藝術品時做了些巧妙的定位,比如主要賣一些價位較低、來源於藝術家本人的作品。而尚未成名的青年藝術家乃至於初出茅廬的藝術學院學生的作品,因為價位低廉,在其中又佔據了很大的比重。

  深圳某畫廊經理陳維平就告訴本報記者,他們從2006年開始做以中青年畫家為主的網路平臺。“現在,網上客戶群已經佔到我們總銷售額的百分之六七十,主要是中低價位的作品。真偽其實不是問題,懂行的看照片也能看清楚,而且我們十五天內包退換,到現在還沒碰到一單退換貨的。我認為電商以後逐步取代實體銷售是一個大趨勢。”

  但作為陳維平的同行,廣州三彩畫廊的總經理海生卻沒有那麼樂觀:“我做畫廊十多年,出的書有幾十本,每次我們都是請最好的攝影師去拍,但拍出來的效果還是跟實物有誤差。我的客戶沒有誰會憑一張照片就決定買東西。不要説幾十萬上百萬的藝術品了,上萬元的畫作能否在網上真成交我都表示懷疑。我身邊倒是有朋友在網上買過幾百元的畫,但那頂多算是裝飾畫。”他説。

  本報記者曾在兩年前採訪過某個專營藝術品的電商,當時該電商剛問市一年,成長飛速,風頭一時無兩。他們和1500名藝術家簽約,每位藝術家每幅作品只收100元掛牌費,讓許多“師出無名”的青年藝術家獲得了“公平展示的機會”。

  但今年,該電商卻身陷“詐騙門”風波,被多位年輕的簽約藝術家聯名以“扣留作品及拖欠拍賣款項”告上了法庭。藝術品電商背後存在的種種問題也由此被引爆,促使很多人對藝術品電商的道路是否走得通開始進行反思,其中包括最早為其“鼓與呼”的上海某拍賣公司電子商務部總監胡湖:“藝術品電商的鼓吹者有一個原罪,誤讓人們以為藝術品在網上存在一個很大的增量市場,誤讓很多賣不掉畫的藝術家和機構以為在網上就可以賣掉。事實上,這個增量的市場並不存在,線下賣不掉的畫在網上同樣賣不掉……不客氣地説,只有‘屌絲’才想通過網際網路顛覆藝術品行業的規則。‘屌絲們’拿‘網際網路思維’當尚方寶劍,但你破不了藝術品市場‘寧買名家一張紙,不買無名一塊布’的鐵律。藝術品市場的規律網際網路顛覆不了,如果有一天你説你顛覆了,那其實你買賣的已經不是藝術品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