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人壽遭低價叫賣 雙方漸漸失去經營信心
- 發佈時間:2014-09-28 08: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股權退出最明顯的原因肯定是對盈利不滿意。”一位業內的金融學者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稱。
實際上,近來遭轉讓的合資險企不止一家,險企經營困境愈發難掩。
無獨有偶,9月19日,保監會批准荷蘭保險II有限公司將其持有中荷人壽的50%股權轉讓給法國巴黎保險集團。股份轉讓後,北京銀行(601169)和法國巴黎保險集團各持有中荷人壽50%的股權。
更為巧合的是,9月3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北京産權交易所掛牌,轉讓其持有的中法人壽25%的股權,轉讓後尚余25%股權,中法人壽的另外50%股權為法國國家人壽保險公司所持。
一個月內,中外合資險企的股權變動已有三例。這其中,從設立到轉讓,中法人壽與海康人壽的變遷路徑如出一轍。
中法人壽遭低價叫賣
中法人壽由中國郵政與法國人壽于2005年合資設立,註冊資本為2億,中國郵政與中法人壽各持50%的股權。此次轉讓股權估值7561.5萬,掛牌價格超過估值兩倍,為1.56億。
公開數據顯示,中法人壽從2010年開始保費收入不斷下滑,2009-2013年,公司每年原保費收入分別為2.7億元、2.2億元、6554萬元、3426萬元和1056萬元。自成立開展保險業務起,中法人壽的虧損局面實已難擺脫。統計數據顯示,中法人壽去年虧損698萬元,今年前7月虧損額度進一步擴大至870萬元。
中法人壽的地位在2009年9月,中國郵政與各省(區、市)郵政公司共同出資設立國有全資壽險公司—中郵人壽之後,更是急轉直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7月中郵人壽的原保費收入達190.2億元,居於壽險公司第十位。與中法人壽前7月僅177.5萬元的保費收入比較,中國郵政的取捨不無道理。
與海康人壽不同的是,中法人壽雖價廉許多,但接棒企業的熱度卻並不高漲。截至目前,市場僅有消息傳稱,上海一家民營企業有意接手。
目前,國內保險市場中外合資保險公司以原保費收入計的市場份額整體較小,2013年外資壽險公司合計佔有市場份額的5.6%。國際諮詢機構安永近日發佈的《外資保險公司在中國未來發展方向》顯示,去年調查的28家合資壽險公司中有三分之二未盈利。
“銷售渠道單一、網點偏少是制約合資險企發展的主要原因。”以中法人壽為例,註冊資本僅2億元,屬監管要求的最低資本額,營業範圍只在北京。而同屬中國郵政的中郵人壽,雖晚了4年成立,但截至去年底已憑藉著銀郵網點的優勢在14個省(區、市)開展業務。
此外,“中外股東的經營理念分歧”是業內人士提出的又一“分手”客觀原因。
據統計,目前市面上的28家合資壽險公司中,有近半數曾因發生重大股權變更更名。這其中,除了中海油退出海康人壽、中國郵政減持中法人壽,今年4月中國東方航空已轉讓其所持有的國泰人壽50%股權,接盤方為上海陸家嘴金融。此外,中荷人壽、工銀安盛、招商信諾和交銀康聯屬於“銀行係”險企的類別,即中方股東退出後由國內銀行接盤。
對合資險企不看好的不僅是中方企業,事實上,天安人壽、建信人壽、中新大東方等都遭外資大股東退出或減持,天安人壽和建信人壽更是直接由合資險企轉為中資險企。
安永的報告還指出,未來五年,外資保險公司將面臨的競爭性威脅主要來自內資保險公司。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末排名前五的壽險公司—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和人保壽險共佔據了75%的市場份額;如果將前十大壽險公司考慮在內,則其佔據的總市場份額將增至86%。
國內保險市場的高集中度使困境中的合資險企愈發難有建樹。上述報告同時顯示,2013年內資壽險公司總保費收入為10144.07億元,合資壽險公司為596.85億元,17倍的懸殊差距和市場現況或使中外雙方漸漸失去經營信心,頻繁轉手的合資險企已成燙手山芋。
國企的合資險企歷練
一名保險行業資深觀察人士早前曾對此有過總結:“這些發生股權變更的合資險企,原因多是中方股東與外資股東對業務發展互相不滿意。中方股東覺得公司業務發展過於緩慢,無法如期讓股東分享到經營利潤;外方股東則認為中方股東在資源提供和業務支援方面不夠慷慨。”
從大型國企的方面來看,投資合資險企的操作難度和效果遠低於發起成立一家保險公司。根據《公司法》的有關規定,發起成立保險公司,各方投資人最高持股比不能超過25%。這樣的局面顯然不能滿足大型國企的胃口。而如果投資合資公司,股權佔比至少可以達到50%,更有利於大型國企在保險市場謀篇佈局進而大展宏圖。
儘管中外合作的困難多多,但“少投入、高回報”的投資捷徑還是讓不少國企對合資險企義無反顧。一位業內金融學者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表示:“外資想抱大腿,因為自己是外來的和尚,沒數據,只在大城市有網點,所以想和中資合作,利用他們資源、關係客戶之類。”
事實上,國企的合資險企經營起初頗見成效。2002年1月,中石油集團公司通過旗下的中石油財務公司與義大利忠利保險各持50%的股權合資設立中意人壽。2005年2月,中意人壽為其中方股東—中石油集團的39萬名人員提供保費數額高達200億元的“陽光團體年金保險”。這一鉅額保單的合作模式無疑成為合資險企經營門路的典範。
“儘管有困難有風險,但大型國企投資保險公司的衝動並不會有所消退。這些國企的大批員工的醫療和養老問題需要有專業的壽險公司來打理,合資險企則希望借助更多的股東資源優勢。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上述人士如是説。
而面對目前合資險企被屢屢轉讓的境況,有分析人士指出,國企頻繁拋售持有的險企股權,是順應國企改革,收縮戰線、回歸主業的大趨勢,但長期以來業務發展緩慢、經營虧損也是一大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