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日係電視敗退 中國電視企業危機逼近

  • 發佈時間:2015-02-09 11: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晨陽  責任編輯:時習

  近幾天日本電視廠商東芝、松下、夏普先後宣佈或出售或關閉海外工廠,加之以前的日立、先鋒、三洋的退出,除了新力,日本電視幾大品牌幾乎全軍覆沒。有資料統計,這幾大日係電視廠家的退出將會在全球電視市場讓出近2500萬台的市場容量。就在中國電視業歡呼“搶佔國外市場的良機來了!”的時候,其實危機也正在逼近中國電視業。

  日係電視企業全體敗退

  據日本媒體日刊工業新聞30日報導,因電視事業業績惡化,故夏普考慮整頓海外電視生産體制,計劃出售或關閉海外電視工廠。

  報導指出,目前夏普海外電視生産據點有墨西哥工廠、馬來西亞工廠和中國南京工廠等3處,而在2年前夏普陷入財務危機時,就曾和多家廠商就出售上述海外工廠進行協商,但最後因價格等條件談不攏而破局,惟因夏普今年度(2014年4月-2015年3月)恐再陷入虧損局面,也迫使夏普再度考慮尋求買方。

  報導指出,在夏普海外電視工廠中,唯一成功出售的就是位於歐洲的波蘭工廠,夏普除將波蘭工廠賣給歐洲新興電視廠商“UniversalMediaCorporation(以下簡稱UMC)”之外、也將“SHARP”品牌借給UMC使用,而預估上述海外3座電視工廠也將採用相同的出售模式。

  東芝于29日宣佈將結束海外電視的研發、銷售業務,其中東芝計劃於今年3月將北美電視品牌“TOSHIBA”提供給台灣仁寶使用。

  另外,據ThomsonRueters指出,Panasonic計劃于3月底將子公司三洋電機的北美電視事業轉讓給船 井 電 機 、 且 也 將 提 供“SANYO”品牌給船井使用。

  中國電視企業危機在逼近

  日本電視的退出對中國彩電業來説只是短時的利好,但長久的危險不容忽視。其原因有三:

  一、中國市場的飽和

  中國彩電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中國13億人口這個龐大的市場容量,而日本只有1.26億人口。所以日本品牌只能在本國市場接近飽和後搶佔國際市場,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係電視開始大舉進入中國,期間有過興盛,而後在中國幾個電視品牌的夾擊下,逐漸轉入衰敗。現當下,中國電視業正在走日本電視的老路,中國電視市場即使再龐大,經過20多年的發展,市場佔有率已經很高。一二級市場從CRT到平板更新換代已經完成,三四級城鄉市場佔有率也已經很高。未來再有很大的增量突破幾乎不可能完成。這樣未來中國電視品牌將不得不和日係品牌一樣,轉戰國際市場。

  二、核心技術的短板

  中國電視業的核心技術掌握近幾年雖有提高,但相對於多年高精尖技術積累的日係電視品牌來説沒有更多的優勢。屏核心技術是中國和日係品牌的硬傷。多年來日係品牌在屏技術上沒有很大的突破,這一領域一直被三星、LGD南韓品牌所壟斷。中國屏技術近幾年通過合資建廠,有一定的進步,但核心前沿技術還是牢牢控制在南韓人手裏。中國電視業的未來如果在顯示技術上沒有自己的創新與突破,難免要走日係品牌的老路。今日我們歡呼日係品牌的敗退,明日也許有其他國家的品牌歡呼中國電視品牌的衰退。

  二、生産成本的增加

  日本電視品牌關閉中國等地的生産工廠,一部分的原因在於工廠所在國生産力成本的增加。比如在中國上世紀90年代,工廠一個人的工資幾百元,現在幾千元。北京市1994年最低工資標準是240元,2014年最低工資標準漲到1560元。20年漲了6倍多。有人做過比較人力成本較上世紀90年代增長有5倍左右。但電視的價格卻沒有大的漲價,反而一路下跌,電視售價與人力成本的不匹配增長,壓縮了電視行業的利潤。日本企業無利可圖,關門大吉。中國企業呢?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未來呢?中國電視業危機重重,日本電視的敗退,給我們以警示。勿歡呼,多自思!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