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安利打響微信反謠言戰役:造謠者公開道歉4個月

  • 發佈時間:2014-12-23 13:2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時習

  日前,一微信公眾賬號因刊登兩篇安利企業謠言文章,其賬號運營者被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目前謠言文章已刪除,賬號運營者在其微信公眾賬號發佈道歉信,並向安利公司支付1元人民幣的賠償金。

  此案,成為了中國首起微信傳謠訴訟案。

  首開先河,用法律武器治理微信謠言

  安利公司訴一微信公眾賬號謠言案,首開以法律治理微信謠言先河。

  據悉,此次訴訟中涉及的兩條謠言,其一稱“安利紐崔萊蛋白粉使用轉基因大豆”,但實際上安利紐崔萊蛋白質粉原材料為非轉基因大豆,並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SGS的認證。為了回擊網路謠言,從2014年9月,安利公司在紐崔萊所有含大豆分離蛋白的産品的外包裝上增加“非轉基因大豆分離蛋白”的標識。而另一條謠言則聲稱“安利老闆死了,才56歲,吃了一輩子紐崔萊”。這更是子虛烏有,安利公司的創辦人理查·狄維士,現年87歲,最近還出了新書,被社會各界津津樂道。

  談到此次訴訟,安利相關人士表示,“在微信上,有關安利的謠言有數千條,我們進行了投訴和舉報,現在已經刪了4000多條了,但面對每天很多新增的謠言,我們迫不得已採取法律的手段維護企業聲譽。追討1元的賠償金,意義不在於錢,是希望更多的企業、公民能夠使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抵制謠言,凈化網路環境。”

  影響深遠,依法治理將大有用武之地

  安利公司被網路謠言惡意中傷,絕不是個例。據調查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騰訊安全中心就收到舉報約6000萬條。經審核,數百萬個惡意賬號被凍結。

  微信公眾平臺有關負責人表示:“謠言等有害資訊的存在,將會對社會的信任關係造成破壞,從而也影響整個溝通環境的良性健康發展。”

  為了應對層出不窮的網路謠言,去年9月兩高出臺的關於辦理利用資訊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為打擊網路謠言犯罪提供了量刑標準。根據司法解釋,侵權人可以被法院判令承擔50萬元以下的賠償;同時,《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條明確規定:捏造並散佈虛偽事實,損害他人的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給他人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今年8月7日,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發佈《即時通信工具公眾資訊服務發展管理暫行規定》(網友俗稱“微信十條”)並施行,對於服務提供者的從業資質、審核機制、許可權設置和違規處罰等方面做出了具體規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工信部、公安部聯合行動,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網際網路造謠、傳謠行為。

  毫無疑問:身處網路謠言氾濫的時代,安利公司被網路謠言惡意中傷,絕不是個例;而應對網路謠言,安利訴一微信公眾號謠言案,也將不會是個案——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網路謠言受害者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