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伊利前三季總利潤41.48億 全球化戰略再迎豐收期

  • 發佈時間:2014-10-28 09:05:4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中國網財經10月28日訊 10月27日晚間,伊利股份發佈第三季度財報。作為乳業板塊的龍頭股,其利潤增長速度尤其令人驚喜。財務數據顯示,1-9月,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420.70億元;利潤總額41.48億元,扣非後凈利潤大幅增長91.27%,持續位列行業第一。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6.33%,尤其是單季利潤幾乎相當於蒙牛與光明上半年利潤的總和。

  全球化紅利加速釋放

  伊利財報顯示,明星産品業已成為支撐利潤增長的絕對主力。液態奶、奶粉、酸奶、冷飲等四大産品線全面穩增,佔比已超過40%的中高端産品地位尤其穩固。在目前佔市場主導地位的常溫市場中,不僅金典有機奶、QQ星兒童成長奶、營養舒化奶等傳統明星産品持續發力,年內剛剛上市的常溫酸奶安慕希借助“中國好聲音”的合作,銷量也一路走高。

  自去年開始加速推進的全球化戰略,為伊利帶來了另一個更加值得關注的明星單品——“托菲爾”。這款依託荷蘭研發中心,背倚歐盟技術標準的産品,一經上市就達成了近100%的環比增長。這不僅為伊利在強敵環伺的奶粉領域增加了一個新的利潤支柱,也讓其眾多國産奶粉同行看到了一條新的出路。

  事實上,全球化戰略為伊利帶來的紅利遠不止安慕希、托菲爾兩款明星産品,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簡單融合,産業鏈全程的融合似乎才是這家乳業龍頭股真正的意圖所在。今年下半年,一款名為“培蘭”的産品悄然上市。這是伊利第一款原裝液態奶,不僅在生産上採用了義大利的嚴格標準,上游原奶也直接採自國外。

  據接近伊利的人士透露,隨著紐西蘭項目達産以及與義大利斯嘉達、美國DFA戰略合作的深入,伊利將進一步加速“國外智慧”與“本土需求”的對接,也即備受業內推崇的“反式創新”模式。這一發端于GE、飛利浦等創新巨頭,又被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重新詮釋的創新戰略,正史無前例的深刻影響著中國乳業的創新路徑。而這種思路的改變對於本土消費者的意義更為直接:未來,人們將有機會從越來越多的伊利産品中體驗歐美頂尖的産品科技和安全標準。從産品上來看,所謂“國産”和“進口”的藩籬將愈漸模糊。

  複合增長提升利潤空間

  良好且持續的複合增長一方面意味著盈利能力的增強,而另一方面也標誌著費用使用效率的提升。多年前就開始的“雙提”工作,讓伊利在的成本控制能力頗為人稱道。

  從財報數據可以看出,伊利股份的費用率延續了以往的下降趨勢。在持續進行奶源升級和産品創新投入的前提下,費用率的下降不僅意味著費用使用效率的提升,更意味著利潤空間的釋放。依託于潘剛等管理層高效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經營水準,2014年前9個月,伊利每一筆投入幾乎都達成了最大化的預期效果。這一點,從伊利最近推出的進口“培蘭”牛奶也能看出。僅在天貓商城上線後,短短4天時間內,即銷售3.05萬盒,迅速上升到進口牛奶的領先位置。

  業界專家陳渝提醒:與靠單純增加更多行銷投入等帶來的業績增長相比,伊利的這種複合型增長是內在的優勢。一旦形成,會不斷推動業績向好,取得高品質的增長。而伊利正著力實施的全球化戰略,在資源、研發等方面源源不斷為增長提供動力。

  中國被譽為全球乳業的增長引擎。良好的增速預期及消費需求,為伊利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空間。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隨著不斷的整合,中國乳業正像國外成熟市場“一超多強”的格局邁進。已進入全球乳業10強,被各界寄予厚望的伊利,未來取得更大的增長基本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中國網財經中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