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商業案例 > 正文

字號:  

巨頭大多不買新家電補貼賬 董明珠直言不贊成

  • 發佈時間:2014-08-22 09: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一位家電高管認為,應讓看得見的“有形之手”退出,讓看不見的“無形之手”進來,真正支援家電企業應從減稅角度入手

  隨著家電補貼政策“節能産品惠民工程”的退出,新一輪補貼政策實施與否成為今年正處在産業結構升級、銷售業態變革的家電業最大的懸念。

  近日,有消息稱,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政策“能效領跑者制度”最快下月啟動,有關部門已經開始初步設計。而該説法未得到企業和中國家電協會方面的證實。

  一般而言,家電業新補貼政策的啟動,相關部門會至少提前三個月通知廠商,給企業提前佈局的時間。但眾多家電巨頭表示:“目前公司還未收到相關通知。”

  一位知名家電企業高管認為,在中國家電市場上,應讓看得見的“有形之手”退出,讓看不見的“無形之手”進來,真正支援家電企業應從減稅角度入手。另有經銷商透露,若不加強監管,新一輪補貼政策無疑會成為企業利用補貼騙取資金的溫床。

  多家家電巨頭未接到補貼通知

  記者採訪獲悉,實施新一輪家電節能補貼政策的消息並未在企業層面得到證實。

  格力電器一位高管告訴記者:“目前所有關於新一輪補貼政策的説法都是模糊的,從以往經驗來看,新補貼政策的啟動會至少提前三個月通知廠商,給企業提前佈局的準備時間,但公司還未收到相關通知。”

  美的集團市場部人士稱:“美的內部未如以往一樣接到相關部門的新一輪節能補貼的通知。”

  長虹空調品牌總監陶軍表示:“目前企業還沒有參與到具體補貼相關事項中。”

  中國家電協會人士表示:“‘能效領跑者制度’的實施一直在流傳,但具體實施細節和時間,還沒正式頒布。”

  另有消息稱,和之前的家電下鄉與節能補貼的普惠制不同,此次所謂“能效領跑者制度”覆蓋的範圍有限,大多是市場上能效等級較高的産品,具體的形式為廠家自主申報,通過評審後再發放補貼,主要針對企業端,而不涉及消費者。

  值得一提的是,對於白電企業而言,市場已確立基本格局,即使實施“能效領跑者制度”,可能主要針對空調、冰箱等市場上能效最高的終端用能産品,對黑電企業影響並不大。

  家電企業普遍不買“補貼”賬

  如今的家電市場,好過的企業更好過,困難的企業過的更困難。截至目前,各大家電巨頭業績披露已過半,縱觀上半年,家電企業業績呈現冰火兩重天的局面。

  但儘管如此,記者在調查過程中卻發現,對於“能效領跑者制度”的實施,各家電企業普遍反應冷淡。

  陶軍向記者表示,“實施新一輪節能補貼政策有利有弊,今年各品牌産品空調表現良好,但市場環境競爭充分,補貼對企業影響有限。”

  鋻於此,儘管家電業繼續實行新的財政刺激在市場流傳已有一段時日,但亦並未引起各家家電大佬的興趣。記者從格力內部了解到,對於新一輪補貼政策的實施,董明珠持不贊成態度。

  海爾一位高管也表示:“在中國的家電市場上,歷次政策刺激實施效果在企業層面並不理想,還需給真正的實力者提供戰場。”

  産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認為:“‘節能領跑者制度’沒有實施的必要,此前政策的連續出臺已讓大部分家電企業喪失對上游核心産業鏈和對核心技術專利大力研發、産品創新的動力。以往政策的出臺,企業都以最大限度按政策補貼匯集的型號去生産,每次政策一結束就大幅度調整計劃,給行業帶來劇烈震蕩。”

  而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大部分家電企業人士表示,目前對於企業而言,首要解決的還是稅費過重的問題。

  一位知名家電企業高管表示,目前家電企業普遍感覺稅負過高,真正支援家電企業發展應從減稅角度入手,從而營造健康的市場環境。

  企業騙補現象難以遏制

  事實上,所謂“能效領跑者”最初源於日本的家電補貼政策,其實質是要重點向超節能家電給予政策傾斜,即對超高效節能的家電給予超高額補貼,而對節能水準一般的産品則少給甚至不給補貼。

  對此,夸父企業管理諮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表示:“家電是高度開放和競爭的市場,節能補貼的目的在於發展高能效産品,促進産業升級。日本‘領跑者制度’實施是在變頻技術還未發展的背景之下,以該政策促進技術發展。而目前中國家電業已經解決變頻技術,格力、美的做得相當成熟。‘領跑者制度’已經不適合中國,家電政策的過度刺激反而致使家電企業競爭力下降。企業騙補成本過低,該政策實施只會加速騙補現象惡化。”

  劉步塵認為:“‘能效領跑者制度’在中國真正實施起來會成為第二版節能補貼。然而此前實施過的節能補貼問題百齣,眾多企業一夜之間把産品高能效做的很高,騙補嚴重,這是業界的恥辱。”

  事實上,去年節能補貼退出後,留下的“後遺症”和漏洞令人難忘。相當一部分知名家電巨頭出現了騙補行為。去年6月份,國家審計署曾發佈過一份審計公告顯示,格蘭仕等企業存在虛假申報材料、套取、騙補等行為,這些企業共騙補達9000余萬元。

  一位經銷商向記者透露,很多家電企業和經銷商利用假的身份證進行騙補,很多資金被各種不正當手段獲取。而此次“節能領跑者制度”雖不面向消費者,但若不加強監管,無疑會成為企業利用補貼騙取資金的溫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