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高出25倍價錢買米 遊客海外購"國産貨"引反思

  • 發佈時間:2015-03-15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趙洪南 孫仁斌  責任編輯:時習

  近期,一些中國遊客赴海外旅遊時高價買回一些國産貨的新聞不時被媒體報道,引發中國各界對這一現象的解讀和反思。很多人認為,“中國製造”還需進一步提升品質、打造品牌,在中國消費者中樹立起誠信、優質形象,以佔有更多市場份額。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中國遊客以高出國內25倍的價錢從日本買回了國産大米的新聞。記者調查了解到,這種大米是在中國盤錦種植、轉銷日本後被貼牌為“一目惚”上市銷售。

  生産這種大米的盤錦東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廣平説,他的公司從1998年開始引進這一品種,2000年以後才批量生産的。“在大量出口的同時,每年也會有1000噸左右大米在國內市場銷售。”

  據介紹,盤錦所種植的大米從種到收,再到最後的加工都是在盤錦進行的,散裝出口到日本後,廠家會進行不同的包裝。這種貼牌名為“一目惚”大米品種在國內市場也可以買到,在盤錦的最低零售價一公斤為12元。

  同樣品種的大米,竟和中國遊客在日本以1500元買了5公斤的“一目惚”大米價格相差了25倍,那麼,兩國市場上的大米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在瀋陽生活的日本人高三貴子女士在食用過盤錦産的“一目惚”大米後,給出的評價是:和日本的“一目惚”相比,幾乎沒有什麼差別,有米香和甜味,比較清爽勁道,並且可以做出各種各樣的日本料理。

  不久前去日本旅遊時購回大米的瀋陽市民李思洋説,和國産的優質米相比,其實口味上差別不大,但聽説日本米不會用農藥,也沒有重金屬污染。

  徐廣平告訴記者,他們所生産的“一目惚”大米在出口前要經過日本海外貨物檢查株式會社(OMIC)和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局(CIQ)兩個機構的共同檢測,包括農藥殘留等檢測指標共達598項,如果其中一項不合格,就不能出口。

  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溫福説,中國對大米也有嚴格的檢測,主要包括米質檢測、生産檢測、農藥殘留檢測、重金屬污染檢測等,“水稻一般在抽穗前打農藥,各國大同小異,日本人種植水稻,也要打農藥。水稻抽穗以後還有四、五十天的時間成熟,那時的農藥基本就分解了。”

  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相伴生的環境污染、食品安全、企業失信、産品品質不高等諸多問題不時被媒體披露,引發部分公眾對中國産品的擔憂。一些中國消費者開始把購物渠道瞄向海外,從紐西蘭奶粉到日本大米,都有中國人“掃貨”的身影。

  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岩表示,這主要是國內的銷售環境讓消費者産生不信任的感覺,擔心自家生産的大米並不安全。

  “扭轉‘跨國搶購’現象,既需要廠商堅守品質和安全防線、重塑市場信任,也需要對消費文化進行引導和塑造。”張岩認為,讓國人信任國貨,信任監管,才能把消費者留在國內。“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做到優質優價的同時,也要做到放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