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最賺錢國産手機每台僅賺百元 91%利潤進蘋果口袋

  • 發佈時間:2016-02-19 08:42: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馬 燕  責任編輯:金瀟

  據業內人士觀察,手機行業2016年不會為了衝量虧本賣了,保利潤成共識

  近日,一則2015年智慧手機廠商市場佔有率及利潤率的數據公佈後,引發行業內大討論。

  據市場諮詢公司Canaccord Genuity的數據顯示,從截至目前各個手機製造企業公佈的數據來看,2015年全年三星佔全球智慧手機銷量的23.9%,蘋果佔17.2%。再之後則是華為、聯想、小米、LG、中興等品牌公司。

  但從利潤來看,去年智慧手機市場91%的利潤卻都是進入了蘋果的口袋,三星公司雖然份額最大,但是利潤只佔14%,這樣算來,兩家的利潤竟達到了105%,也就意味著很多手機廠商去年的時候其實都是虧損的,這當中包括了微軟、HTC、聯想、新力。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小米都沒有公佈其公司的利潤。國産手機品牌到底賺不賺錢?

  華為、OPPO和vivo

  每台約賺100元

  除了聯想財報顯示手機業務虧損外,其他尚無具體利潤數據的國産品牌則大多讓人摸不清情況。

  從出貨量來看,2015年國産手機全球出貨量排名前三位的,毫無疑問是華為、聯想、小米。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HS Technology的數據,2015年華為出貨量為1089萬台,聯想為7400萬,小米為7310萬。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一家國産廠商智慧手機出貨量超過5000萬台TCL智慧機+功能機超過5000萬台)。

  但據業內人士分析,如果以手機利潤來排名的話,聯想和小米是絕對排不進前三名的。因為出貨量排在它們後面的OPPO和Vivo,手機利潤完全超過聯想和小米。真正悶聲發大財的是華為、OPPO和Vivo這三家手機廠商。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在微網志上透露,今年華為、OPPO和Vivo三家手機利潤都超過10億美元(約64億元人民幣),特別是華為手機利潤將超過100億元。

  華強電子産業研究所分析師潘九堂也對此表示認同。潘九堂微網志稱,2015年OPPO+vivo和華為手機應該都有超過100億元的利潤(也就是每台約賺100元)。

  此外,根據市場調查機構IHS Technology中國市場研究總監王陽提供給《證券日報》記者的數據顯示,華為以8.6%的凈利潤率成為了最賺錢的國産手機廠商。OPPO和vivo分別以8.2%和7.9%的凈利潤率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TCL凈利潤率3.8%,中興手機凈利潤率2.1%。

  行業整體利潤低

  品牌溢價是關鍵

  從以上數據看,國産手機品牌還是有一定利潤率的,但利潤大小兩極分化。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2015國産手機發展報告》指出,國內手機市場已轉向精品路線,2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機獲得更多認可,但除個別企業外,行業整體利潤仍比較低。

  王陽認為,品牌的溢價能力是能否賺錢的決定性因素。“現在各家的産品都差不多,成本也差不了多少,像OPPO和vivo它們做廣告,品牌溢價就出來了,雖然廣告費貴,成本上升得快,但産品賣得貴,售價上升得更快。”

  有分析指出,在目前全球經濟狀況下,“燒錢”模式註定不會長久,在依靠硬體規模和偏重製造業的手機行業來説更是如此。在2015年利潤最高的三個國産手機品牌華為、vivo、OPPO中,vivo、OPPO依靠獲利豐厚的線下渠道以及在衛視綜藝熱門節目砸入重金,取得了利潤和品牌的雙增長。而華為則是依靠産品力快速提升,以及與榮耀線上下+線上渠道整體操盤的成功,也同樣取得了利潤與品牌雙增長。

  而一些偏電商的品牌,如小米、魅族、樂視,因為網上資訊太透明,只能拼性價比,就不能賣貴了,容易價格戰。

  這其中,相比其他品牌,樂視是故意虧著賣。樂視移動總裁馮幸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用戶以低於硬體量産成本的價格甚至是免費獲得的手機,實際是一個生態服務的入口,用戶能夠得到的將是豐富內容、跨終端、自定義等生態互通體驗。例如海量高品質視頻內容,享受體育、娛樂、影視、生活服務等多場景生態服務。”

  這在王陽看來,是手機行業必然的發展趨勢。他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手機市場成熟之後,手機硬體的利潤率最終也就在3%-5%,所以只能從內容、服務上講故事。“但如果量上去了,這種模式也講得通。”

  所以,作為一個新品牌,樂視手機在2016年肯定還要以衝量為主要目標,而其他品牌設定的目標就不像以往那麼激進了。據王陽觀察,手機行業2016年不會為了衝量虧本賣了,保利潤成為一種共識。華為、OPPO和vivo會繼續提升他們的品牌溢價。

    應用商店、預裝軟體和配件

  售價不高利潤不小

  即便是那些打價格戰的品牌,也未必就真不賺錢。

  有業內人士指出,不管是先前的千元機,還是現在的4G千元機,國能智慧手機的價格總體呈下滑趨勢,799元、699元的産品比比皆是。低售價雖然帶來了單機利潤單薄,但如果這樣售價的手機出貨量達到千萬量級、市場份額佔有一定比例的話,所帶來的利潤就比較可觀了。

  而且國內手機産品多以Android平臺見長,早先的刷機熱和預裝軟體促成了國內手機廠商的盈利。在刷機包或手機系統中內置預裝軟體,用戶只要將其進行激活,開發者、手機廠商就都有錢賺。如果按照單個激活利潤為1元-2元計算,要是體量比較大的話,這些推廣應用貢獻的盈利也是不容小覷的。

  此外,近幾年又催生出不少手機周邊配件,比如説同手機品牌的手機貼膜、保護殼、移動電源、耳機等等,都可以再為手機廠商的盈利貢獻一部分力量。別看這些配件雖然售價並不高,但其利潤都有不少,與手機一同售賣也可以讓手機廠商有更強的盈利能力。

  每個品牌的戰略思考不一樣,所處階段不一樣,但最終都還是要賺錢才能長久。

蘋果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北玻股份 3.55 9.91%
2 共達電聲 11.80 6.21%
3 歌爾股份 14.11 5.14%
4 超聲電子 10.11 3.59%
5 南洋科技 18.68 3.49%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長園集團 17.19 -3.54%
2 浪潮資訊 23.85 -3.17%
3 藍思科技 24.94 -2.88%
4 立訊精密 23.50 -2.81%
5 長盈精密 18.20 -1.99%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