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2015年亞太計量規劃組織全體大會將在北京召開

  • 發佈時間:2015-10-22 07: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金瀟

  10月26日至11月7日, 2015年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全體大會將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昌平院區舉辦。國際計量委員會主席白瑞·英格利斯(Barry Inglis),)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主席、澳大利亞國家計量院(NMIA)院長彼得·菲斯克(Peter Fisk),國際計量局局長馬丁·米爾頓(Martin Milton),國際計量局榮譽局長、2014年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泰瑞·奎恩(Terry Quinn),國際計量委員會副主席、美國商務部副部長、美國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院長威利·梅(Willie May)等國際和亞、歐、美、非等區域計量組織及相關國際組織代表,以及來自31個國家和經濟體的400多名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亞太計量規劃組織(APMP)成立於1980年,是亞太地區國家(經濟體)級計量機構的聯盟,是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認可的全球五個區域計量組織之一。目前共有來自24個正式成員經濟體的40個正式成員機構和來自7個附屬成員經濟體的7個附屬成員機構。

  APMP的職責是促進亞太各經濟體計量科技的發展與合作,在全球互認協議(CIPM MRA)的框架下建立計量基準與校準測量能力的國際互認,為亞太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計量技術支撐。

  APMP全體大會是其最高權力機構,每年舉行一次,研究決定APMP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並適時進行APMP主席等領導職務的選舉等。APMP全體大會通常與各委員會會議和相關活動同期舉行,成為APMP框架下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會議,也是亞太地區乃至國際計量界的年度盛會。全體大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和聲學超聲與振動、電磁、流量、長度、品質與相關量、光度與輻射度、化學、電離輻射、溫度、時間頻率、品質體系、材料計量等12個技術委員會。

  中國計量院作為國家計量院,代表中國參加APMP,該院每年均派代表參加全體會議及全部12個技術委員會和發展中經濟體委員會的活動。從“重在參與”到“發揮作用”,積極參加APMP 組織的區域比對,並在越來越多的比對中擔任主導實驗室。從1994年起連續15年舉辦發展中國家計量培訓班,適時開展多項雙邊技術培訓,促進區域計量發展,彰顯國際擔當。2009年至2012年中國計量院再次當選主席單位,充分反映出國際計量界對中國計量發展成就及綜合實力的認可。任期內,該院顯著推進了APMP多項工作的有效開展,通過規劃以青年骨幹為主體的APMP團隊力鍛鍊了人才,在主導比對和TC事務等技術活動中的主導地位越來越高。中國計量院逐漸成為APMP的主導成員,顯著提升了國際地位與影響力。目前,該院有1人擔任APMP執委,多人擔任下設的技術委員會主席。

  近年來,隨著中國計量科學的發展,中國國家計量院在關於國際單位制重新定義、量子基準研究、新能源新材料、環境、醫學等計量新領域發展等計量發展重大事務的討論和決策中發揮著越來越多的主導作用。我國在亞太和國際計量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不斷提升,責任與擔當日益彰顯。

  按照APMP章程規定及慣例,全體大會及相關活動通常只由綜合實力領先的十余個成員經濟體輪流承辦。此次是我國第二次承辦該國際盛會,此前我國曾于2004年成功承辦了第20屆APMP大會。

  承辦本次大會,有利於充分發揮我國在APMP的主導作用,影響APMP戰略、計劃的制定,提升在國際和區域計量發展核心政策制定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積極開展計量外交,與“一帶一路”建設重點國家和主要合作國家探討合作協議,積極推動計量科技發展,推動我國計量技術的海外應用。

  會議主要內容包括APMP全體大會和各委員會會議和相關活動及相關活動和東道主主辦的大型國際研討會。其中的“重頭戲”是東道主中國計量院倡導並主辦兩個活動:“亞太經合組織(APEC)可再生能源和氣候科學計量研討會”和“展望2025——國際計量發展重大挑戰”國際研討會。

  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相關政策的落實,如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氣候變化監測、碳排放交易等均依賴準確可靠、國際互認的測量標準和方法。此次“亞太經合組織(APEC)可再生能源和氣候科學計量研討會”是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框架下的高層專題研討會。會議將分可再生能源和氣候科學兩個主題,具體就溫室氣體測量,碳排放監測,風能太陽能、LED等可再生能源、建築節能、儲能等領域測量標準與測試技術的發展動態和趨勢進行報告和研討。國際計量委員會(CIPM)、APMP及美、德、英、中、日、韓、澳等發達國家和APEC成員經濟體計量機構的知名專家作學術報告。本次會議對於推動能源和氣候變化相關計量標準和測量技術發展,搭建國際和國內科技交流與合作平臺,提高我國及亞太各經濟體應對能源短缺和氣候變化的技術能力將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國際計量體系正在經歷歷史性變革,2018年國際單位制(SI)將重新定義,計量向先進製造、醫學、新能源等新興産業和領域發展,帶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本次變革的動力是量子技術與網際網路技術的結合,計量單位量子化和量值傳遞扁平化將成為趨勢。本次研討會上,國際計量委員會主席及美國、德國計量院院長和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就SI重新定義,及計量支撐“工業4.0”、“精準醫療”、智慧電網和新能源等重要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積極推動國際計量交流與合作。

  國際單位制變革的核心是“計量單位量子化”和“量值傳遞扁平化”。所謂“計量單位量子化”,是指以量子技術和基本物理常數為基礎,對國際計量單位制重新定義,通過全面採用量子計量基準,大幅提高測量精度和穩定性。所謂“量值傳遞扁平化”,是指通過量子計量基準與資訊技術的結合,使量值傳遞鏈條更短、速度更快、測量結果更準更穩,實現先進計量技術直接應用於生産實踐,推動國家測量能力的提升。

  國際計量變革的意義重大。作為國際計量單位制的基礎、核心和關鍵,時間頻率基準已率先完成量子化變革,其定義從“天文時”轉變為基於原子能級躍遷的“原子時”,測量精度迅速提升了1000萬倍以上。正是基於時間定義的量子化變革,實現了衛星導航定位,其精度更是達到了釐米級別,成就了數萬億美元的衛星導航定位産品與服務市場。時間定義的變革還將快速催生長度、電學、溫度、品質等單位的重新定義。例如,長度單位“米”不再是傳統米尺,而定義為鐳射在真空中三億分之一秒所走距離,由此使長度測量進入了原子級別。伴隨測量精度大幅提升,一大批革命性的新技術由此誕生,帶來産業的跨越式發展。如精準測量支撐了奈米技術和石墨烯的應用、提升了先進製造中航空發動機的精度、推動了精準醫療産業的發展、決定了核潛艇偵測和隱身技術的競爭成敗等。當前,佔領計量變革制高點,把握技術和産業發展主導權,已成為國際競爭的一個熱點。國際計量重大變革中如實現“彎道超車”,將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綜合國力提供強力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