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金六福劣質翡翠冒充和田玉 一個月內兩次遭曝光

  • 發佈時間:2015-01-29 07: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唯  責任編輯:劉波

  年關將近,不少消費者都選擇珠寶類産品作為自己的新年禮物。商家也是如此,有些商家搞優惠促銷,有些商家搞線下宣傳,還有些商家在禮品包裝上做功課。然而有些商家偏偏“不走尋常路”,在産品品質上玩起了貓膩。

  近日,金六福珠寶一個月內竟遭到兩起工商局曝光,更驚奇的是,在記者向金六福總部求證此事時,工作人員竟玩起了“太極式”回應。

  同月遭兩地工商局曝光

  據中國品質新聞網消息,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網1月4日公佈了2014年貴金屬飾品品質抽檢結果,在隨機抽取樣品100個批次中,不合格率為50%。

  在抽檢結果中,“大名鼎鼎”的金六福珠寶赫然在目。其中,由深圳市瑞豐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生産的,在貴陽花溪金六福珠寶店銷售的S990兒童飾品,標簽、命名規則及其他標識物不合格。由深圳市金葉珠寶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在紫雲自治縣金六福珠寶店銷售的千足金吊墜也爆出標簽(産品標準號)、其他標識物(産品品質檢驗合格證明)不合格。

  在貴州省貴金屬飾品抽查檢驗的情況看,貴金屬飾品包裝、標識、印記等混亂是主要問題,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品質問題。

  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僅僅過了幾天,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月22日也發佈了2014年四季度流通領域商品品質抽查結果。在對貴重珠寶玉石的抽查中,金六福珠寶竟然又“上榜”了。

  結果顯示,此次金屬珠寶玉石抽檢從長沙、衡陽、株洲、婁底4個地區的46個經銷單位抽查69組樣品,不合格率超24%。不合格商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虛假標注。可是,金六福珠寶真的只是虛假標注嗎?

  在抽檢名單中,香港金六福珠寶首飾集團有限公司“以次充好”,因(規格型號:千足金和田玉)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冒充和田玉,(規格型號:千足金合成石英岩)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冒充合成石英岩被檢不合格。

  曾多次遭工商局曝光

  在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的同時,也驚訝的發現,原來“金六福”早已是工商質檢部門的“常客”。

  2014年10月,陜西省品質技術監督局公佈2014年3季度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飾品産品品質監督抽查結果,共抽查企業85家,抽取樣品304批次,經檢驗,合格樣品287批次,抽查産品不合格率為5.6%。金六福珠寶因珠寶玉石名稱、標簽及印記項目不達標被曝光。同年5月,金六福珠寶又被廣東省質監局爆出産品品質不合格。

  2013年5月,廣州市工商局公佈2012年廣州流通領域珠寶玉石鑽石貴金屬商品品質監測結果,62款不合格産品涉及多家知名珠寶品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金六福珠寶一家就佔據了4個不合格指標。

  2011年5月,同樣是廣東省質監局爆出“金六福”生産的鉑Pt990戒指“缺斤短兩”。同年11月,金六福珠寶再因足金鑲嵌吊墜名稱、貴金屬純度、飾品印記、標簽及其他標識物等不合格被廣州市工商局曝光。

  工作人員“太極式”回應讓人無奈

  面對金六福珠寶種種問題,中國經濟網致電金六福總部(電話:0755-66825835)。然而,金六福珠寶工作人員的態度也著實讓記者體會到了為什麼消費者買到假冒偽劣産品會如此憤慨。

  記者:請問這個月金六福珠寶連續兩次遭到湖南省、貴州省質監部門曝光,這件事您知道嗎?

  工作人員:您有什麼事嗎?

  記者:我想問一下,關於連續品質問題曝光,您這邊有沒有採取解決措施。

  工作人員:我不負責此事,我們有人專門處理。

  記者:請問我能向您這邊專門負責此事的人交流溝通嗎?

  工作人員:有什麼事你跟我説就行了。

  記者:這件事處理的結果如何?

  工作人員:不清楚。

  記者:那麼還是需要您這邊專門處理此事的同志回答。

  工作人員:那你就找他們聯繫吧。

  記者:請問是你們哪個部門負責,聯繫方式您有嗎?

  工作人員:不清楚誰負責,聯繫方式你自己查。

  (至此,通話結束)

  珠寶玉石也是態度決定一切

  面對這位工作人員如此“幽默”的回答,記者不免感嘆,什麼樣的態度決定什麼樣的産品。如此敷衍的態度,拐彎抹角的回答,怎麼能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産品?

  確實,珠寶企業通常問題比較多,但像金六福珠寶這樣,連年登上各省各市質監局的“黑名單”,又在2015年第一個月連續遭到兩次曝光,那麼不禁請問,您把消費者當成什麼了?

  姑且不説態度問題,就拿産品本身來説。標簽與標識物不合格問題我們就當您這家企業是百密一疏,那麼貴金屬“缺斤短兩”的現象又是什麼性質的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金六福珠寶這種“大牌子”企業,竟然也像地攤一樣,做起了漂白充填染色翡翠冒充和田玉的生意。

  管中窺豹,的確現在珠寶市場亂象叢生。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品牌企業為追求規模快速擴張而採取加盟店經營模式,通過收取加盟費、標簽費獲取高額利潤。這種做法對加盟方管理鬆散,在進貨渠道、合格檢驗、標簽管理、商品知識、人員培訓等方面均不做認真把關,導致最基本的標識標簽問題出現大範圍不合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