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淘寶領銜 “雙11” 漸成電商甜蜜包袱

  • 發佈時間:2014-10-27 14:5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一年一度的購物狂歡節“雙11”還有不到半月來臨,各路電商早已進入繁忙籌備期。作為上市後首秀,此次人造節的發起者阿里巴巴亮點頗多:發力全球化、無線化、平臺化三大方向,參與商家歷年最多;汽車廠商特斯拉首度進駐天貓,試水整車銷售;採用全球直採模式,以天貓平臺的力量與世界500強品牌聯動,縮短傳統採購供應量並讓線上消費者享受批發底價……

  但狂歡背後,近兩年人們對“雙11”的思考逐漸深入,業界也並非全是一片叫好聲。強制改變商業規則的人造節矛盾凸顯。

  一、成本提高。“雙11”期間,各家電商降價銷售、紅包發放以及鋪天蓋地的宣傳直接拉高行銷成本,參與商家的行銷成本亦成倍增長,活動結束後不少商家出現收不抵支現象。

  二、訂單激增,壓力巨大。“雙11”期間,消費者幾欲“剁手”,商家卻恨不能長三頭六臂。由於訂單量瞬間激增,由店舖到物流到電商平臺無不亂作一團,疲於應對。“雙11”將至,各家快遞公司高薪緊急招人,而不少快遞小哥卻因“包裹密集恐懼症”選擇逃離。

  三、售後服務難匹配。時間緊任務重,重壓之下,前期銷售與售後服務無法兼顧,商家信譽受到損害,影響了“雙11”之後的正常營業。

  四、假貨多假打折。假貨向來是電商平臺最為人詬病的一點,而“雙11”期間消費者的假貨投訴大約是平常的1.5倍。此外,商家先提價再降價的假打折行為也是投訴重災區。

  五、影響正常商業秩序。業內人士指出,每次“雙11”之後,電商行業會迎來銷售低潮,原因就是“雙11”人為地將11、12月的電商銷量集中于一天爆發,節日當天的繁榮實則消耗著節前節後的市場銷量。

  拍拍網總裁蕢鶯春認為,購物是一個有溫度的、自然的過程,也是一種自發的行為,而不是被迫哪一天造一個人為的節日。她這樣闡釋自己的觀點:“人工造節我不是反對,是不願意再搞了。對我來説,今年蹭點大家的流量和熱情,明年可能都不願意蹭了,我是煩了。”

  與蕢鶯春“煩了”的態度不同,馬雲、劉強東乃至王健林應該都憋著一股勁。京東和阿裏分別於5月、9月赴美上市,意味著今年“雙11”是他們上市後首次交鋒,關係著海外投資大局;而王健林聯合騰訊、百度組建的萬達電商被外界視為對阿里巴巴的包抄,有無潛力就看其能否交上一份滿意的“雙11”答卷。

  綜上所述,毀譽參半的“雙11”已成電商棄之可惜的甜蜜負擔,成績越好意味著未來挑戰越大。而“雙11”能否有一個完美結局,取決於電商們對各種弊病的應對之策。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