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議阿裏上市神話 股民驚呼一夜暴富
- 發佈時間:2014-09-23 11: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龍
“中國崛起”在美國第一次受到熱情擁抱而不是高度戒備,應該是在9月19日的紐約證券交易所。阿里巴巴在美上市的首個交易日,以股價飆升38%、總市值達到2310億美元的驚艷成績單,完勝美國本土明星網際網路企業“臉譜”,一舉殺進全球上市公司前20強,成為華爾街的年度新寵。當天,美國股民用激烈的競價表達對中國民企發展模式的肯定,對中國經濟運作環境的信心,從中國巨大市場中分一杯羹的期待,以及對中國崛起的真誠歡迎。這兩天在中國,雖然也聽到阿裏上市“只是讓孫正義成了日本首富”的抱怨,但因阿里巴巴是中國人運營的公司而引發的民族自豪感明顯佔了上風。這兩天在西方,大大小小的媒體都在津津樂道于馬雲的第一份職業、第一次創業的公寓、甚至他最喜愛的電影,那種狂熱的追星式的寫法,讓習慣了西方媒體冷嘲熱諷的中國讀者還真有點兒不適應。
民營企業的國際“空襲”
英國《衛報》21日報道説,阿里巴巴上市的過程像在“飛”,從發行價68美元一路升到近100美元的高點。日本《讀賣新聞》稱,阿里巴巴一開盤股價就超出發行價36%,表明股市對該公司成長性的高度期待。法國《回聲報》報道稱,阿里巴巴首個交易日表現“是個奇跡”,因為發行價已經不低,發行的股數也相當可觀,類似情況下,股票上市後一般會經過較長時間低迷和調整。日本NHK電視臺稱,阿里巴巴在紐約上市,第一天的市值就超過豐田公司規模。法國《費加羅報》稱,此前人們形容阿里巴巴的業務範圍相當於亞馬遜和億貝的總和,而上市僅一天阿里巴巴的市值也變成了這兩家美國電商的市值總和,這表明從中國14億人口的大市場獲得回報是可能的。
路透社20日援引紐交所交易員奧托的話説:“這是我20年交易員生涯中最令人興奮的一幕。阿裏的股票還會漲上去,因為它與其他同業對手相比在經營上獨具特色,營利勢頭極好,這也從另一方面見證了中國在世界上的迅速崛起”。
美國《新聞日報》報道稱,在中國電商巨頭的紐交所首秀中,阿裏高管們沒有一個登臺敲鐘,而是把這一榮譽讓給了廣大阿裏店舖的經營者們,其中居然還有一位美國人。這實在是一招好棋,它能吸引更多的普通人加盟阿裏行列。再過一段時間,可能全世界的企業都會考慮與阿里巴巴合作,互利共贏。
《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稱,中國企業在政府的推動下先是國營企業實施國際化,阿里巴巴的上市標誌著民營企業也進入在國際市場發揮“存在感”的時代。南韓《東亞日報》稱,繼“G2”之後,世界迎來中美兩強的“網路2”時代。阿里巴巴在紐約成功上市,表明全球IT産業正形成中美兩強相爭態勢,美國的谷歌、臉譜、亞馬遜等企業正在與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正式拉開競爭序幕。“到明年,阿里巴巴很有可能取代美國沃爾瑪,成為世界最大的銷售平臺”。南韓《每日經濟》21日報道稱,現在全世界IT業也都在為阿里巴巴的“空襲”而緊張。中國IT巨頭同樣也將目光瞄準南韓,此前中國的騰訊就曾投資5300億韓元給希傑遊戲公司,這震驚了南韓網路遊戲業。阿里巴巴成功上市,必將刺激胸懷“阿里巴巴第二”夢想的中國年輕人創業。美國《時代》週刊稱,阿里巴巴上市凸顯全球四大經濟趨勢:越來越多重要公司將來自發展中國家,新興市場創造藍籌股,發展中國家消費者主導世界,以及,你的下一份工作沒準就在中國。
“在中國發生的美國故事”
阿裏上市當天,馬雲在紐約做了馬丁·路德·金式的發言,“我們有一個夢想。希望在未來15年世界因我們而改變。希望在未來15年人們説到阿里巴巴,就像説到微軟、IBM和沃爾瑪。他們改變和塑造了世界……我們想要比沃爾瑪更大。”
但西方媒體至今不願承認中國也有白手起家的成功故事。美國國家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在報道中反覆強調,“這是一個在中國發生的美國故事”。《時代》週刊評論稱,儘管阿里巴巴是家中國公司,然而它卻使用一種非常“美式”的手段讓持股者迅速暴富。澳大利亞《布裏斯班時報》21日稱,在強烈的電視攝像聚光燈下,沒有人能競爭過馬雲標誌性的笑臉。阿里巴巴上市之日,馬雲成為華爾街的搖滾明星,他的經歷像“傳統的美國版的勵志故事”。
在接受CNBC採訪時,馬雲説,《阿甘正傳》這部電影給了他極大的精神力量,他至少看了10遍,“它告訴我,‘不管世界怎樣變化,你還是你’。”《布裏斯班時報》説,與阿甘不同的是,馬雲知道哪個盒子裏放著巧克力。他在1999年許多中國人都還沒上過網際網路時,就看到了網路的潛力。
法國《論壇報》稱,阿里巴巴的成功在於找到了最適合中國市場的模式,億貝等國外電商在中國起步不可謂不早,結果卻並不理想,如果説億貝是海洋裏的鯊魚,那麼阿里巴巴就是長江裏的鱷魚。美國《密爾沃基哨兵報》20日這樣描述阿里巴巴的成功:“之前,在國際股市中引起轟動的中國公司是國有銀行和石油公司。但他們成為大型公司是因為有政府的政令,而不是因為他們出售了顧客想要的産品。”美國前總統克林頓20日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每週有3億人在阿里巴巴的平臺上做生意,馬雲有很大的機會改變中國。”
中國品牌戰略學會會長楊清山21日對《環球時報》説,阿里巴巴上市成功是中國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化的一個里程碑,建立了中國民企與國際聯合的範本。楊清山表示,馬雲在紐交所的發言非常生動,充滿民族自豪感和企業自信心。當然,這主要是由於阿里巴巴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制高點,他有底氣。但可能受儒家傳統影響,中國也有一些在國際市場上發展很好的企業,缺少有效和有親和力的宣傳。中國企業家需要像馬雲一樣,學習國際化語言。
阿裏上市,誰在發財?
《紐約時報》報道稱,此次上市讓馬雲一躍成為李嘉誠之後亞洲第二富翁,阿裏的大量員工也將一夜暴富。
根據阿里巴巴提交給紐交所的招股書,截至2014年6月31日,阿里巴巴共有員工2.6萬多名。據《環球時報》赴杭州記者了解,目前阿裏有股票的員工佔不少比例,但大部分沒有外界傳説的那麼多。有員工打趣説,“現在每天早晨醒來,就在微信上收到一堆賀電,很尷尬。其實阿里巴巴上市對目前在職的很多員工來説,影響並不是太大,大家還是在正常過日子”。“愛拼車”公司創始人、阿里巴巴前員工楊洋對《環球時報》表示,目前還在阿里巴巴就職的員工,工號在1000以內的,基本上都達到千萬富翁的水準;入職晚但業績比較突出,或者技術部門高薪聘請過來的員工,也有可能達到這個水準。一名在阿里巴巴供職8年的員工表示,這些股票並不是一次性能出售的,他表示對阿里巴巴有感情,沒有出售股票的計劃。
據《印度時報》20日報道,“眾星捧月”般的阿里巴巴IPO讓多數印度投資者“幹著急”。因為印度的證券公司根本沒興趣提供投資海外IPO的服務。事實上,中國投資者也很難買到阿裏股票。此次阿裏上市最大的受益者無疑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日本軟銀和第二大股東美國雅虎,還有以發行價買到阿裏大多數股票的美國25個大機構,而據第一個交易日數據顯示,大部分交易發生在機構投資者之間,小投資者很難買到。
法國《世界報》20日發文稱,香港現在一定在後悔。由於拒絕了阿里巴巴領導層的要求,香港這個亞洲金融中心就這樣錯失了全球最大的IPO。香港到了反思的時候了。安永亞洲金融服務主管包凱表示:“在吸引企業上市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失去阿里巴巴會對香港的形象帶來一定損害。”有報道稱,香港交易所正在研究股票交易制度改革。
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研究部經理田雲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回顧阿裏的發展史會發現,它不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民企,中國金融制度在其發展中只扮演了一個很小的角色。雖然阿里巴巴的發展立足於本土市場,但是它絕大部分投資都是外資。阿里巴巴上市成功説明中國的一些實體産業已經是世界級的,但中國金融體系並不是世界級。所以在慶祝馬雲成功的同時,中國也要思考金融制度的改革方向在哪。
對阿裏的炒作可能過分了
美國快速評級機構總裁蓋勒特説,阿裏成功上市給了美國一個警告,即“矽谷不是全球高科技的全部”,而且這家公司獲得的充沛現金流使其具有更大競爭力。據南韓紐西斯通訊社21日報道,基於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中國電商巨頭即將進入南韓的現實,南韓政府正在緊急啟動電子交易綜合對策。南韓未來創造科學部22日將召集産業部、金融委員會等10余個政府部門開會,討論如何解除網購限制和規範網購交易。
但《華爾街日報》提醒稱,阿里巴巴的首日表現雖然亮眼,但需以更亮眼的業績征服市場。該公司的估值面臨市場的嚴厲考驗,增長前景、市場競爭和利潤率這些因素都是關鍵的考核點。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電商可能在劫難逃。法國《世界報》也説,阿里巴巴如今市盈率已升至28倍,不少分析家認為中國市場電子商務的潛力已挖掘殆盡,阿里巴巴需要找到更持久的生財之道,才能確保公司盈利。香港《南華早報》21日稱,中國6億網民中僅有3億網路購物者,還有5億內地人沒辦法享受網路服務。因此阿里巴巴面臨的問題不是擁有更多用戶,而是他們的平均消費能力如何,起碼現在還低於美國。
德國《焦點》雜誌21日刊文提醒股民不要衝昏頭腦。文章稱“對阿里巴巴上市的炒作幾乎一發不可收拾。人們不願再回想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曾經戲弄了一次股民。”阿里巴巴B2B業務2007年曾在香港上市,“當時投資人同樣很興奮,但新股上市當年就出現大幅下跌,最高跌幅甚至達到90%”。【環球時報駐美國、日本、加拿大、南韓特派特約記者 李秉新 藍雅歌 陶短房王剛環球時報記者鄭一真 杜天琦馮國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