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市場觀察 > 正文

字號:  

聚美優品被疑聚“偽” 消費者對聲明不買賬

  • 發佈時間:2014-08-01 06: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鄭夢超

  登陸紐交所不久的聚美優品又火了。近日,聚美優品被曝出售奢侈品假貨的消息席捲網路。一句“我是陳歐,我為假貨代言”的調侃,讓聚光燈再次打到聚美優品創始人陳歐身上。

  數小時後,聚美優品發表聲明稱,將關閉涉假店舖並嚴肅整改。不過,其流傳開來的公關稿被指是在往一個思維引導:“陳歐不知道,陳歐很火大,陳歐要強力解決”。而震驚過後的消費者對此似乎並不買賬,聚美優品的股價也已連續下跌兩天。

  有消費者表示質疑,陳歐對造假會不知情?關閉了這家祎鵬恒業後,聚美優品等電商平臺上到底還隱藏著多少個“祎鵬恒業”?

  電子商務觀察者、萬擎諮詢CEO魯振旺在其認證微網志上稱,假貨是中國電商的毒瘤,希望曾經涉及傳播的聚美等電商們儘快建立透明的行業規則,否則會害了中國電商的發展。

  深圳觸電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始人龔文祥在其認證微網志上表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聚美上市的電商的假貨問題暴露,引發整個電商行業打假,也是好事。

  中國經濟網記者就此致電聚美優品方面,截至發稿,未收到正式回復。

  再度陷入售假風波

  “我們從不賣假貨,但是我們不厭其煩地被質疑。必須想出一個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去年7月,聚美優品在推出“真品聯盟”化粧品防偽碼體系時,有聚美優品高管曾這樣説道。僅僅一年之後,聚美優品卻再度陷入售假風波。

  而這場售假風波的導火索,是聚美優品平臺上一家名為“祎鵬恒業”商鋪的被曝光。據媒體報道稱,作為聚美優品的供應商之一,祎鵬恒業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祎鵬恒業)坐落于河北三河市燕郊鎮一所普通民宅裏。

  公開資料顯示,祎鵬恒業是一家銷售服裝、箱包皮具、珠寶、眼鏡、化粧品、香水、紅酒等的多元化經營公司,主營品牌包括Armani(阿瑪尼)、Burberry(博柏利)、Dior(迪奧)、Hermes(愛馬仕)等世界知名奢侈品品牌,併為聚美優品等國內多家電商平臺供貨。

  據媒體報道稱,祎鵬恒業的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顯示,其經營項目包含園林綠化服務和化工産品在內多達31項,唯獨沒有售賣奢侈品的貨物進出口及代理進出口的經營項目,但其卻號稱“從海外供應商採購正品且通過正規渠道進入中國市場”。不過,該公司紙箱上的快遞單説明貨品來自湖北武漢、浙江、福建或廣東等地。

  有祎鵬恒業的員工透露,假貨鏈條普遍存在,電商平臺並非不知情,但由於奢侈品“低價”促銷,能給電商平臺帶來大量人氣,又因不是電商平臺自營,就算被發現也能撇開關係,屬於互相利用。

  業內人士指出,祎鵬恒業只是國內電商市場龐大假貨産業鏈中的小角色,有數以萬計的類似公司通過製作假的品牌授權書以及報關單據等文件,通過各個電商平臺,以原單或代購的名義,不斷向國內消費者供應各種廉價的奢侈品假貨。

   聚美發聲明未被認可

  聚美優品的官方網頁上,可以看到其正品保證是這樣説的:“100%正品、100%信賴,最苛刻嚴格的100%正品採購流程,聚美對每一個細節極致打磨,打造最值得信賴的美麗體驗。”

  而在被曝光數小時後,聚美優品發表官方聲明表示,“祎鵬恒業”銷售手錶等奢侈品,其所有商品已從第三方平臺緊急下架停止發售,其店舖已被立即關閉。對於購買“祎鵬恒業”店舖商品的消費者,聚美優品將提供無條件退貨服務。

  據悉,聚美優品針對第三方平臺商戶的資質審查過程中,“祎鵬恒業”曾出示完整的營業執照、相關商品授權書、相關貨物進口報關單,以及與多家電商合作的資料。

  售假事件曝光後,聚美優品表示,正在對這家公司的資質、貨源進行徹底重新調查,絕不姑息第三方平臺上損害消費者利益的商戶。

  不過,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對於聚美優品發表的聲明,不少消費者並不買賬。有消費者表示,聚美優品等電商對第三方的“寬宏大量”就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聚美優品第三方售假,還敢在網站上教消費者如何鑒別正品,我覺得還是得先教教他們的員工如何鑒別供應商。”另有聚美優品的鑽石會員稱,“曾經被你的經歷所感動,即使當年天涯上扒的皮都掉了依然選擇挺你,別的不多説了,上市了還賣假貨,真當大家人傻錢多。”

  市場對此也作出了反應,聚美優品自28日涉假消息曝光以來,股價已連續下跌兩天。截至美東時間7月30日下午4點,聚美優品股價已連續跌至29.49元。

  是什麼讓聚美成聚“偽”?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電商平臺售假的新聞時有耳聞,而標價高昂的奢侈品,恰恰是假貨重災區。令人困惑的是究竟是什麼讓聚美變成了聚“偽”?為什麼在電商平臺上的奢侈品假貨橫行、屢禁不止?

  有業內人士指出,貨源問題或是電商出售假奢侈品的根源。貨源制約,讓電商平臺很大程度上依賴第三方銷售商進行奢侈品售賣,而奢侈品的高額利潤,讓不少第三方商家鋌而走險。

  公開資料顯示,電商平臺目前採購奢侈品的渠道主要有三種:一是通過海外代購或是從經銷商、代工廠等渠道“掃貨”;二是讓具備資格的第三方銷售商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三是奢侈品品牌商授權銷售。

  其中第一種渠道,貨物品質有一定保證,但價格較高;對於第二種渠道,通常第三方銷售商每年只需向電商支付保證金,渠道本身缺乏監管,從而成為奢侈品假貨氾濫的重災區;而第三種渠道,奢侈品品牌方出於“稀缺性”的考慮不會輕易授權給電商,真正能拿到品牌方授權的電商平臺微乎其微。即使拿到授權,電商也往往拿不到足夠的貨量,無法滿足消費者在購買量上的需求。

  此外,網路售假的違法成本相對較低,也是導致假貨氾濫的原因之一。目前,對於絕大多數的無品牌授權、通過自營渠道銷售奢侈品的電商來説,一旦被發現銷售侵權商品、假冒偽劣商品等違法經營行為,工商部門只能依據《産品品質法》、《商標法》等法律法規進行查處,處罰力度非常有限。對於平臺上第三方商鋪售假,電商平臺通常也只是關店了事。

  至於有些人説買假貨的都是“知假買假”,電子商務觀察者、萬擎諮詢CEO魯振旺在其認證微網志上表示並不認同,認為這是很幼稚的觀點,“去淘寶上花個百十塊買雙耐克的運動鞋,我認為是知假買假範疇”,但是“到知名B2C上花幾千塊買個假包,還是知假買假?”對此,魯振旺認為,電商行業打假勢在必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