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城熱戀商場鑽石不合格 凈度虛標成頑疾
- 發佈時間:2014-11-03 08: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謝淩宇
近日,北京市工商局公佈流通領域珠寶首飾類商品品質抽檢結果,曝光39種不合格商品,其中,北京全城熱戀商場的專注鑽石品質不合格,低於標稱級別,再次將鑽石飾品的“凈度虛標”問題推到了輿論前臺。
隨著類似“品質門”事件的曝光,北京市民紛紛通過來電來函向中國經濟網記者表達了對在百貨商場購物的一些擔心。
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鑽石飾品的以次充好、虛標凈度等問題已成為行業頑疾,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監管不到位,另外一方面也是消費者維權不積極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商家。”
北京39款假劣珠寶 全城熱戀鑽石不合格
北京市工商局10月29日公佈流通領域珠寶玉石首飾類商品品質抽檢結果,曝光39種不合格商品。
北京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介紹,這次對北京市場上銷售的珠寶玉石首飾抽檢時發現:有的珠寶玉石定名錯誤,如把“玻璃”標示為“瑪瑙”;有的經人工處理不明示,如:“染色珍珠”標示為“珍珠”,“翡翠(染色、漂泊、充填)”標示為“翡翠”;有的貴金屬印記不全,如缺失材料名稱印記、廠家代號印記;還有的鑽石凈度級別把“SI1”標示為“VS2”。
一些知名品牌珠寶銷售商“表現”令人失望。北京全城熱戀商場有限公司第三分店、專注鑽石銷售的兩款裸鑽,凈度級別SI,比標稱級別低;北京許德福珠寶首飾有限公司一款瑪瑙男戒實際是玻璃戒指,天然碧璽戒指則是芙蓉石;北京金鳳祥珠寶有限公司銷售的一款“翠佳百年”S925鋯石戒指(藍色水滴形)是玻璃戒指;北京凱思柏億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貓眼石手鐲是玻璃手鐲;北京青春閃亮服裝店銷售的玉手鐲是石英岩手鐲。
另外,禮頓艾爾蒂(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北京西城分公司銷售的一款“ARTE”戒指,無中文標識,英文標稱為“祖母綠”,實際是玻璃戒指。商家對此辯稱“標的是顏色”。
有的“天然”産品實際經過了人工處理。北京海俊昌宇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玉海翠園”珍珠項鍊和純天然岫玉手鐲,分別是染色珍珠飾品和染色蛇紋石手鐲;北京東方勝客隆商貿有限公司銷售的翡翠手鐲,經過了染色、漂泊、充填處理;北京東方麗人珠寶有限公司銷售的一款海藍寶手串,是充填處理;而華夏典當行一款“品真閣”S925銀琥珀戒指,也經過了處理。工商人員指出,根據國家標準,珠寶首飾如經過處理必須要標明“處理”,或是明示染色、漂白等處理方法,否則容易誤導消費者為天然産品。
北京市工商局表示,將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對本次抽檢中銷售不合格商品的經銷單位進行處理,公示的不合格商品生産企業和有關經銷單位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主動採取措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虛標凈度成鑽石常見問題 業內稱:需加強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大型商場的珠寶産品也不一定都合格,大型商場的鑽石時也會遭遇到“凈度虛標”、“以小充大”甚至是“偷梁換柱”等不誠信行為。
北京工商局此次抽查的全城熱戀商場第三分店鑽石飾品不合格,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在有關鑽石的諸多投訴和糾紛中,商家虛標凈度是最常見的問題。”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詢發現,凈度(CLARITY)是衡量鑽石品質的4C標準之一。因為鑽石是天然礦物,多少會含一些其他礦物或裂紋等天然瑕疵,這些包裹體越少的話就越稀有,價值也越高,所以就根據它包裹體大小、數量、顏色、位置及特性等對凈度分級。在我國的國家標準中,根據瑕疵的清晰程度鑽石的凈度分為LC,VVS,VS,SI和P級5個級別,其中LC級凈度最好。
一般來説SI和P級,一般人肉眼就能看到的瑕疵,那鑽石的凈度級別肯定很低,起碼是P級以下。不過,這個不能僅憑肉眼去判斷,還是需要拿到權威鑒定機構去檢測。如果國內權威機構出具的證書所標注的凈度跟商家提供的證書是不一樣的話,那就説明商家的證書有問題。有問題就屬於商業欺詐,消費者可以按照相關法律要求商家承擔賠償責任。
目前鑽石凈度是由國家授權的機構檢測,各檢測機構都會根據國家的標準進行檢測,該標準已實施多年,各項指標比較完善,應該不會出現地域檢測的差異。
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將凈度級別差等歸咎於國內外檢測標準不同而導致的‘合理誤差’的説法不科學。”
“無論是按GIA標準,還是我國的國家標準,正常對同一顆鑽石檢測出來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若照商家説,是合理誤差,那是否意味著所有GIA證書的SI級別到了國內檢測都可以降級別變成P級的?消費者的損失就大了”業內人士稱。
業內人士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鑽石之所以會頻繁出現商家以次充好,虛標凈度等問題,一方面是因為行業監管不到位,另外一方面也是消費者維權不積極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商家。”
“鑽石的監管,對商家可進行分級管理。涉及惡意欺詐的商家,應予以罰款和警告;對於明知故犯的商家,要出具整改建議;通過優勝劣汰,凈化鑽石飾品市場。” 業內人士説。
“由於常識不足、主動送檢的積極性不夠以及維權意識的欠缺,很多消費者在遭遇品質問題的情況時忍氣吞聲,不了了之,這也令商家更加肆無忌憚地以“權威證書”和“合理誤差”等理由來搪塞消費者。”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