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消費 > 民生評論 > 正文

字號:  

不必過度解讀“殺牛倒奶”

  • 發佈時間:2015-01-20 02:31:19  來源:新京報  作者:周萱  責任編輯:謝淩宇

  局部個別地區出現的“殺牛倒奶”現象,是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然現象。事實上,所有符合國家轉型升級要求的規範奶源,無一例發生“殺牛倒奶”事件。規範管理的合格原奶都有企業收購,根本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新年伊始,國內主要奶源地青海、河北、山東等多地爆出多樁奶農倒奶乃至殺奶牛事件。一時輿論譁然。雖然日前河南新鄉畜牧局辟謠稱,此前的倒奶圖片為奶農情緒激動,配合記者拍照所致,但是“殺牛倒奶”的新聞依然將中國乳品行業推向風口浪尖。

  想要真正理解“倒奶事件”,首先應搞清楚“倒奶”主體。根據媒體報道,散戶奶農是本次倒奶事件的主角。那麼散戶在我國奶源供應中佔多大比例呢?據行業統計數據,我國原奶年需求量在4000萬噸左右,散戶奶農提供的原奶約400萬噸,其市場佔有率約10%。換句話説,經過我國乳業多年來的提檔升級,向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轉型,散戶奶源比例在整體奶源中佔比並不算高。對於品質穩定的優質奶源,市場需求非常旺盛,有時甚至供不應求。

  局部個別地區出現的“殺牛倒奶”現象,是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然現象。事實上,所有符合國家轉型升級要求的規範奶源,無一例發生“殺牛倒奶”事件。規範管理的合格原奶都有企業收購,根本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但也有人借機提出的“超高溫滅菌乳(常溫奶)營養不如巴氏奶,但是由於其在過去十餘年間佔領了市場。在巴氏奶市場萎縮的情況下,國內奶農生産的生鮮乳才被市場淘汰。”這個觀點更是不著邊際。一方面,上面談到的“倒奶”本身只是個案。另一方面,這種觀點本身也不符合科學常識。國內外食品科學界經過多次試驗,普遍認為巴氏奶與常溫奶雖然在加工工藝方面不同,但兩者的主要營養成分並無顯著區別。

  早在1990年,乳業最權威的機構國際乳業聯合會(IDF)就明確給出結論,不論巴氏奶、UHT奶,在加工過程中,蛋白質(含賴氨酸)、脂肪、礦物質的營養價值沒有明顯變化。中國農業大學有關專家也做過試驗,結果表明,不同殺菌方式對蛋白質和鈣的營養吸收沒有明顯的影響。

  綜觀全球市場,有的國家甚至常溫奶的市場份額比中國還高。在巴氏滅菌法發明人巴斯德的故鄉法國,常溫奶的市場份額高達95.5%。在其他歐洲國家同樣如此,比利時常溫奶的市場佔有率為96.7%,而西班牙為95.7%,葡萄牙為92.9%。歸根結底,國情決定飲奶方式,與巴氏奶、常溫奶孰優孰劣無關。絕非有些人所説的“國外只喝巴氏奶,只有中國才喝常溫奶”。

  而此時借散戶倒奶的題材又扯出“巴氏奶常溫奶之爭”,恐怕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不僅對那些倒奶散戶走出困境無益,對中國乳業整體發展也無益。倒奶奶農的眼淚誠然值得同情,但同情的辦法不是蓄意炒作,更不能利用這一題材借題發揮,而是要客觀真實報道中國奶牛養殖業的發展現狀。

  □周萱(財經評論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