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檢專家解讀含絨量和絨子含量:兩者缺一不可
- 發佈時間:2015-02-13 10:05:00 來源:中國品質報 責任編輯:時習
日前,質檢總局公佈了羽絨服裝産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報告,抽查結果顯示,羽絨服裝的含絨量和絨子含量是不合格項目之一。
記者梳理了從2009年到2013年之間的歷次國家監督抽查情況發現,羽絨服裝的産品品質問題主要集中在面、裏料纖維成分及含量、羽絨含絨量和羽絨絨子含量。而羽絨含量和羽絨絨子含量項目歷年來都有不合格的情況出現。羽絨服裝的含絨量和絨子含量有什麼區別?會對衣服的保暖性能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國家纖維紡織服裝産品質檢中心工程師周碩。
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若羽絨是羽絨服裝的精華所在,那絨子則是精華中的精華。”周碩向記者打了個比方來説明羽絨服裝含絨量和絨子含量之間的關係。周碩告訴記者,羽絨服裝中的羽絨主要是來自於禽類,包括雞、鴨、鵝等,它們在生長過程中會長出一些毛片、羽絲、絨絲等,在加工過程中進行洗滌、分選等工序後,把一些不好的成分,比如類羽絲和一些不屬於禽毛的東西去除掉,剩下的就是用來填充羽絨服的絨絲。羽絨服的羽絨含量是指其中朵絨、絨絲等各類物質的統稱,也就是含絨量,是主要起保暖作用的部分。而絨子含量則只是指朵絨,是羽絨中保暖性最好的部分,一般呈放射狀的小細絲。
周碩介紹説,毛片、絨子、羽絲、絨絲等這些聽起來比較拗口的表示填充物成分的名詞,都是根據其物理形態的不同來進行定義。朵絨是指羽絨上面很蓬鬆的部分,絨絲是指掉下來的一絲一絲的部分,羽絲就是指比較硬的羽化的部分,毛片則屬於更硬的部分,呈片狀。
“對羽絨服成分含量的檢測,完全依靠人工來進行區分。”周碩告訴記者,抽樣過程中,要先把所有樣品中的羽絲、絨絲、毛片等全部的羽絨都抽出來,進行均勻的“攪拌”,而後再根據檢測需要抽取一定重量的羽絨來進行人工檢測。一般來説,一件樣品的羽絨總含量是在200g左右,檢測過程中會抽取5g來作為檢測樣本,其檢測過程比較複雜,需要靠專業人士依靠肉眼來仔細分辨各種成分的含量。
記者了解到,最新修訂版的GB/T 14272-2011《羽絨服裝》標準在2011年發佈,替代了GB/T14272-2002《羽絨服裝》國家標準,並已于2012年正式實施,在此前的檢測中,只涉及到羽絨含絨量項目,新標準增加了對羽絨絨子含量的規定,作為推薦性國家標準進行評判考核。
“根據最新修訂的標準,判斷羽絨服合格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服裝標稱的含絨量和絨子含量。”周碩説,國家推薦標準中對於羽絨含量有明確的要求,若羽絨服標稱含絨量是在80%,則其中絨子含量要大於72%以上才可判定為合格,兩個條件必須要同時滿足,缺一不可。有些企業會蓄意地往衣服中添加過多的羽絲、毛片等物質,這樣的話産品中羽絨含量完全可以合格,但絨子含量則無法合格。若其中違法添加了其他的不屬於羽絨類的東西,則肯定不會合格。
造成不合格的因素
“造成含絨量和絨子含量項目不合格的因素有很多。”周碩表示,如果産品羽絨含量差異很大,比如標稱80%的羽絨含量,但檢測出只有30%的含量,添加的其他雜質或者不合格物質較多,這就屬於企業蓄意的造假行為,是非常嚴重的不合格。此外,若標稱含量和實際檢測含量相差不大,在10%左右浮動,則是屬於常見的情況,因為羽絨是天然生長的東西,因此品質並不是非常穩定,比如每只鴨子上絨的含量和品質一般都是不同的,再加上加工中會有一些填充程式,必然會使一些絨和絨子被破壞,會造成其標稱羽絨含量和實際含量的比較細小的區別,造成産品“被不合格”,這種情況一般都可判定為合格。
“對企業來講,要確保成品的品質,首先是要確保在填充前收購的羽絨原材料的品質。”周碩説,為保證産品品質合格,企業每批次收購的絨,都應該適當送檢,對其羽絨含量和絨子含量這種關鍵性指標掌握清楚,再通過對不同成分進行配比,確定填充工藝,“一般的工藝師都會知道填充過程中會有多大的損失。”對於羽絨含量“被不合格”的情況,則需要企業不斷來改善生産工藝來進一步提升産品品質和消費者的體驗。
“蓄意造假的産品會直接導致保暖性能嚴重下降,直接影響穿著效果。再者會造成消費者花高價錢買到一些低品質或者劣質産品,需要嚴厲打擊和制止。”周碩建議,消費者在購物時要選擇正規的商場渠道,一些低品質産品會較多出現在集市等場所,品質難以保證,消費者需要多加留意。其次是要看標稱羽絨含量,一般含絨量在70%以上,其保暖性和蓬鬆度都會有較好的保障。第三是要看布料,是否有羽絲和毛絲等鑽出來,這樣的産品可能因為布料密度不夠,或者縫合部位針眼過大,防鑽絨性會差一些,既影響美觀,又會造成羽絨服在洗滌過程中造成絨的損失。再者是要儘量買蓬鬆度高的産品(一般表現在把衣服壓扁之後被壓部位能夠快速反彈回原狀),還有就是要買透氣性比較好的産品。此外,還要注意觸摸手感,手感比較柔和的産品其中毛片含量等會比較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