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走自己的路 不改品牌初衷
- 發佈時間:2014-10-16 09:29:2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謝淩宇
作為中國體育品牌走向國際的代表,匹克始終以品牌國際化為目標馳騁國際市場,通過與國際賽事組織合作、球星代言等行銷方式,也取得不凡成績,海外市場一度在國內體育品牌中遙遙領先。在安踏高調宣佈簽約NBA中國,接班匹克成為NBA中國官方合作夥伴後,記者第一時間採訪匹克體育CEO許志華。許志華表現得很淡定:我們還是會堅持自己的品牌初衷:籃球核心、專業定位和全球市場,通過簽約國際大牌球星,打造有核心競爭力的明星産品,努力成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先行者。
談失去NBA中國:堅持籃球核心定位
記者:7年前,匹克同NBA簽約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如今,為何作出不續約NBA中國的選擇?
許志華: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不可能永遠合作,每一個合作都有一個階段目標和目的。7年前,匹克正處在國內建立品牌,打造影響力的階段。匹克把握住了時機,在恰當的時候選擇與NBA中國合作, 強化籃球核心和專業化、國際化品牌定位,提升品牌影響力。如今,匹克已經實現了階段性的目標——匹克體育成功躋身中國領先的運動品牌行列,並連續6年獲得中國籃球鞋細分市場第一名。
但企業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戰略,公佈跟NBA中國合作的結束也是理性的。現在,對於匹克來説,目標是如何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以及進一步提升産品的科技感、專業性及舒適性。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當然會選擇更符合我們戰略定位的合作夥伴或者機構來合作。未來我們會更加強化跟NBA頂級球星的合作,以及與全球化的賽事進行合作,比如FIBA的頂級賽事,以滿足匹克國的際化需求。
在這裡,我想強調的是不續約NBA中國,不等於失去NBA。NBA是很立體的體系,三個利益方面主要是NBA聯盟、球隊和球員。NBA中國屬於NBA聯盟派駐到中國的機構,合作關係只是當中很小的一部分,之前我們之所以佈局這樣是能做成一個立體的行銷模式。未來我們將與NBA聯盟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包括球星代言、球隊贊助和青少年發展等方面。
記者:可是,接班匹克成為NBA中國官方市場合作夥伴的是你的競爭對手安踏,您怎麼看?
許志華:這是比較正常的商業行為。整個體育用品市場機會很多,這些機會不只屬於一個人或一家企業。可能他們看到匹克做的很好,就也想進來(贊助)看一看,這是很正常的。這就像買股票一樣,有人買有人賣,有人覺得值有人覺得不值,當然誰都願意低位買進。何況,在中國,籃球乃至整個體育市場是一個增量市場,我們的體育産業僅為3136億元,佔GDP 0.6%。而美國體育産業年産值4410億美元,約佔GDP的3%,是中國的5倍。每人平均在體育方面消費中國也只是不到美國的1/10。由此可以看出,體育産業將在中國發展潛力巨大。對於匹克,在現階段國際化目標的指導下,需要資源和目標匹配,並不會過分的失去理性搶一個資源。更多的是評估它的性價比。有時,雖然資源不錯但是價格脫離,那也不是理想的選擇對象。
我們會始終堅持我們的品牌初衷:以籃球為核心,主張專業定位,目標是全球市場。接下來,只要我們做好自己品牌的産品,走好自己的路,我相信我們會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記者:匹克在同NBA中國結束合作之後,將進行怎樣的戰略調整?
許志華:我們的戰略調整並不是因為NBA中國的合作結束,更多的是出於整個品牌的階段性目標和戰略需求。未來,匹克將推出“明星球員+明星賽事+明星産品”的“星戰略”。業界對於簽約明星和贊助機構的實用性爭論一直都在。對於匹克來説,通過多年的銷售數字以及線上的市場調研證實,球星更能引起消費者共鳴,直接帶動産品銷售。因此,NBA新賽季開始前匹克將至少簽約1名NBA全明星球員或美國夢之隊明星球員。以便通過更具有影響力的球星帶動銷售,強化品牌專業性和國際化。
此外,為達到國際化目標,匹克已把眼光放在全球,以 “品牌輸出”為策略。選擇與FIBA、WTA等強勢國際體育資源及其所附屬的頂級國際賽事資源合作,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進入多個潛力和空白的海外市場,加快國際化步伐。
同時,未來幾年,匹克還將投入2億元資金在産品研發與設計方面,推出及全球化産品的科技感、專業性和舒適性的“星”産品,滿足全球市場的需求。
通過以上策略,來實現匹克國際化渠道佈局的完善、消費者溝通的強化以及專業屬性的持續打造。
談趨勢:中國品牌該到做好産品的時候了
記者: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基因和發展的邏輯,匹克和整個體育用品行業,最大的差異是什麼?匹克標簽是什麼?
許志華:我們一直注重國際化、專業化,如果説有什麼標簽,我認為是,籃球核心、專業化定位、國際化戰略。2005年,匹克啟動國際化戰略,一開始不被看好,但在我們不懈地堅持下,大家已經開始慢慢地接受了。匹克有自己的定位與戰略,不管別人是怎麼做的我們只做自己的,不會因為別的原因就改變目標或放棄方向。
記者:安踏以産品出擊,有299元、399元價位的這種差異化,現在又與NBA進行聯合産品的生産。那麼匹克産品的優勢是什麼呢?匹克如何保持已經連續六年的中國籃球市場第一?
許志華:首先,專業化是匹克尤為重要的基因,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2013年,我們投入了六千多萬研發費用,在産品的舒適度、保護性、提高運動科技方面都做一些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匹克的産品也得到了很多籃球愛好者的好評。未來,我們也將加大2億,在設計研發中,力爭更好的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
此外,匹克産品就像一座金字塔,明星戰靴位於金字塔尖,大眾籃球鞋依次羅列在中間與底部。對於球星款來説,應該有更多的附加值,如功能、科技、材料、工藝等,而不是靠價格。為此,球星款更多地是通過給消費者創造價值,來獲得附加值,提升品牌。同時,匹克也擁有200到300元價位的定位在中低端的大眾籃球鞋,從産品組合來講這塊都有滿足。
經過我們對消費者的調研了解,明星的表現,更能引爆球迷的情感共鳴,並直接帶動球星系列産品的銷售。其他類型的合作更多是智慧財産權方面的,貼上標識本身並不能説明什麼。因此,未來,明星款産品也將成為我們未來之後的産品重點。
記者:2億的設計研發投入,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那麼匹克將如何運用這2億元來提升産品呢?
許志華: 這2億主要是用在設計和科技研發方面。為了能更有效的進行設計、研發工作,我們對研發做了一個更專業的細分,我們四個研發中心,北京定位專門做籃球,泉州研發中心做跑步,廣州做運動生活,美國部分主攻國際和國內設計的改進和前沿。
與此同時,未來,匹克也將再四個方面加大投入:
第一,開創運動員生態跟蹤系統,以專業運動員為樣本,開發一款可多日跟蹤運動員運動的生態系統,收集相應數據,了解人體對産品的需求,以此加強研發技術並同步運用到新産品中;
第二,聘請國外頂級設計師參與設計産品,滿足全球不同區域的審美需求;
第三,與頂級機構合作,如航太科工集團、北京體育大學等,通過生物實驗室、新材料引進等方式加強匹克産品的創新性、科技感;
第四,將3D列印技術融入到未來的設計研發當中,縮短産品設計、生産週期,還將在材料、科技等方面進行新的嘗試,以此滿足國內外消費日新月異的需求。
談國際化:打破傳統思維
記者:在今年的上半年財報中,在國際市場上匹克的份額佔整體銷售的20%以上,今年結束了與NBA中國的合作,去重點發力海外市場,會不會有一種顧此失彼的感覺?
許志華:不要把國內國外理解成一個矛盾,或是一個翹翹板,它們是一個整體。傳統的行銷思維是二元化的,國內和國外從行銷、預算到各種開支比例都是分開的。在市場一體化的影響下,匹克認為所有行銷、預算都是不需分國內外的,因為不論中國或是海外,它的媒體費用是相同的,媒體與資訊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整體,因此要考慮整體行銷。這是我們與傳統行銷思維最大的不同。對於海外市場的擴張,在第一階段,我們在全球尋找資源的時候要兼顧到中國的影響力,用中國的行銷預算去衡量海外市場推廣的效果。這一階段根本無需額外投入海外行銷費用,都是以中國的行銷預算作為全球的開支。我們選擇需要中國影響力,對中國有覆蓋的海外資源。第二階段,我們選擇有全球影響力的資源,因此不一定非要單獨考慮中國的影響力。這個階段隨著我們海外市場逐步成長起來,海外生産的壓力也能夠緩解,海外跟中國雙向互動,國內國際同時被打通。
記者:您認為匹克將國際化作為目標,請問這樣的戰略同中國的民族品牌是否相矛盾?許志華:在我看來,並不矛盾。這個問題上,思維要打開,來自中國的品牌當然能成為全球化的品牌。首先我們的根基在中國市場,不是我們做國際放棄中國市場,中國市場是全球市場的一部分,我們是要立足於中國拓展全球市場。同時,全球市場的成功也更助於中國市場的發展。像今年的FIBA男籃世界盃,我們贊助的塞爾維亞隊取得了好成績,中國市場也受到了很好的正面影響。還有匹克在美國、西班牙等歐美市場成功開店,我們的消費者去旅遊時看到自己國家的匹克被賣到120歐元的價格,肯定會感到自豪。我們打國際化其實也抓住民族復興的心理,讓國人覺得匹克在國際市場上出彩,有一種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