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網上“高大上”線下“黑作坊”揭秘APP餐飲黑幕

  • 發佈時間:2014-09-28 15:43:3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龍

  打開電腦或手機APP,動動手指,圖片上一道道令人垂涎的美食就可以送到餐桌。“滑鼠加車輪”的O2O訂餐模式受到越來越多城市白領和學生族的青睞。

  但是,這些“高大上”的美食果真如螢幕上看上去那般光鮮嗎?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在微信圈和“餓了麼”“美團”等網路訂餐平臺好評如潮的“美食店”,卻是無證無照、污水橫流、油污滿地的“蒼蠅館子”。

  不少網站熱門店面實為“蒼蠅館子”

  登錄“餓了麼”網站熱門店面,“怡味軒”功能表上的蔥油鳊魚、水煮魚片、馬鈴薯排骨煲等看起來美味精緻;在美團網外賣頻道中,“食尚好粥道”的功能表從冷菜到煲湯一應俱全,還有贈飲,看起來既美味又正規。

  記者日前跟隨杭州市西湖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來到杭州市區城中村九蓮莊現場檢查,赫然發現“怡味軒”“食尚好粥道”的菜品,都出自這裡的黑作坊。

  記者看到,九蓮莊60號就是“食尚好粥道”的實際地址。這裡大部分業務都來自外賣網站。執法人員在屋內發現厚厚一大旮訂單,從送餐地點看大多是周邊寫字樓。外賣盒子上還貼有二維碼方便顧客查詢。

  令人驚訝的是,做出這些網路“美食”的廚房,卻是典型的“臟亂差”:院子裏兩間房,一間做廚房,一間用來辦公、生活。廚房裏食材、炊具和灶臺擺放淩亂,地面濕滑,佈滿了陳年累積的油垢,散發著惡臭的下水溝就暴露在外。經查,這家小作坊是店家每月花800元租來的,根本沒有營業執照和衛生許可證。

  附近居民告訴記者,九蓮莊這裡擁塞著一家家“蒼蠅館子”,但是當地居民只要看過廚房現場的都不敢來吃飯。

  杭州市西湖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安、城管、環保、衛生等相關職能部門日前在九蓮莊共清查發現35家無證無照、環境惡劣的餐飲小作坊。

  記者又來到位於杭州濱江高校園區附近,縱橫交錯的幾條小路形成的一片區域被稱作“垃圾街”,由於此地農民房房租低,區域內集中了數百家餐飲小店和大排檔。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中間的三座開放式垃圾轉机站。蚊蠅圍著腐臭的垃圾嗡嗡作響,有的小食店開門就正對垃圾站。

  通過查處九蓮莊等地的黑作坊,杭州市場監管部門順藤摸瓜發現此次涉嫌違規的網路點餐網站有閃食網、淘點點、美團網、餓了麼、愛訂飯等5家,其中餓了麼、淘點點、美團網是行業龍頭。覆蓋率最高的“餓了麼”在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成都等42個大中城市開展業務,線上用戶300萬,線下商戶5萬家,日均訂單超過12萬單。

  此次清查後,“餓了麼”杭州負責人稱下架了平臺上杭州地區30%的商家。

  微信朋友圈行銷更隱蔽,家庭式作坊“最基本的衛生要求都達不到”

  除了網際網路電商平臺,一些“黑作坊”抓住年輕人追求時尚、彰顯個性的心理,通過微信朋友圈、微網志等社交平臺進行行銷。

  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近期聯合溫州市消保委、溫州市市場監管局前後花費3個月對溫州當地10家有一定影響的微信食品店實地走訪,發現7家證照不齊,食品衛生指標檢測隨機抽取熟肉製品、蛋糕、糕點等44個批次,結果不合格率高達56.8%。

  檢查人員發現:有些工作室與衛生間僅幾步之隔;案板、調料,稱量器、紙巾盒,甚至筆記型電腦和手機都堆放在客廳的長桌臺面上;開封後的沙拉醬不見生産日期標簽,用了一半的黃瓜也未密封;食品運輸基本沒有採取保鮮措施……

  監管部門表示,這种家庭式作坊大部分連最基本的衛生要求都達不到,部分商家衛生指標超標嚴重。如“若凡000的蛋糕”一款名為“芒果芝慕”(6寸)蛋糕菌落總數超出國家規定標準130倍,大腸菌群超標12倍。調查人員表示,超標之嚴重在以往同類食品檢測中十分罕見。

  溫州消保委秘書長鄭劍萍告訴記者,這些活躍在微信朋友圈的商家非常隱蔽。由於規則限制,這些店家在微網志上只做廣告,卻在微信上做外賣點餐等交易,“從微信平臺上是搜索不到的,他們只存在於朋友圈內部的轉發,不僅發現問題難,要找到實際生産地址更是費力。”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魁説,部分餐飲O2O平臺已經成為食品黑作坊生存的新土壤。“一方麵粉飾了食品黑作坊臟亂差的實質,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黑作坊非法營利的能力。”

  體育場路附近一家無證照小麵館,上網前每天外賣量40份左右,上網後日外賣量暴漲到200份。

  多位商家表示,能提供網路、手機點餐的商家更有競爭力。記者看到不少小店以加入某某平臺為榮。“我正在爭取下個月上線,到時候訂單數量會翻幾番。”一家製作餛飩面的店主興奮地説。

  “年輕人愛上網,也喜歡APP點外賣,有這些時髦玩意兒,不愁沒顧客。”一位小吃店的店員告訴記者。

  不管網路上如何吆喝,黑心店最終落地還是有實體的

  對於消費者來説,在點餐網站上的誘人美食照片後面發現賣家真實的後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記者了解到,網路點餐平臺正在快速發展時期,不少風險投資都在爭相進入。為了提高覆蓋率,對食品經營戶的證照“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記者體驗在“外賣超人”網站申請開店,一徐姓行銷經理表示,公司對證照沒有硬性要求,他只負責把功能表帶回去挂到網站上就行。

  發生在九蓮莊的真實案例也表明,在部分網路點餐平臺申請業務,只要一張功能表,無需其他任何證照。

  浙江省消保委秘書長崔礪金錶示,微信朋友圈、網路點餐等新興的網際網路平臺在缺乏有效監管的情況下,很可能會成為食品黑作坊“死灰複燃”甚至“發揚光大”的助手。

  有關人士建議,監管部門要抓實體,不管網路上如何吆喝,黑心店最終落地還是有實體的。監管部門應提升監管手段填補監管盲區,提高處罰力度,建立和完善信用體系、黑名單,增加運營過程中的違法成本。

  另一方面,作為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網路平臺,對於餐廳資質、環境應該承擔起審核、監管的職能。市場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這些平臺的監管,並出臺可操作性的指導意見。

  “食品産業鏈非常長,食品安全的影響因素非常多,最後會暴露在餐飲終端。”杭州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陳魁表示,查處黑作坊和查處為這些黑作坊提供生存空間的平臺都應該列入監管部門的日常工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