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3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快消品 > 正文

字號:  

價高未必質優 “有機蔬菜”面臨信任危機

  • 發佈時間:2014-08-22 01:00: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邵香雲 楊洪濤   責任編輯:謝淩宇

  有機蔬菜、綠色蔬菜、品牌蔬菜……價格往往高於普通蔬菜幾倍甚至十幾倍。但是,在“有機”“綠色”“品牌”等種種動人的旗號下,“價高”是否真的代表“質優”?“貴的”蔬菜是否一定是“好的”?記者在天津、貴州等地調查了解到,一些價格相差懸殊的蔬菜品質卻無太大區別。

  “貴的”不一定是“對的”

  天津市消費者協會7月選擇了蔬菜開展比較試驗。由天津市消協工作人員和消費者代表在天津7家大型超市、副食品市場和社區便利店,隨機購買消費者經常選購和食用的蔬菜樣品12件,其中有機蔬菜2件、綠色食品蔬菜3件、常規蔬菜7件。樣品委託天津市東麗區産品品質監督檢驗所對農藥殘留量、重金屬污染物限量、理化指標進行檢測。

  比較試驗結果讓人意外,經認證的有機蔬菜、綠色食品蔬菜、品牌小包裝蔬菜雖然在價格上比普通蔬菜高出好多,但有的指標檢測結果並沒有品質優勢。

  例如,天津某公司生産的有機芹菜,零售價為24元/公斤,是常規芹菜價格的6倍多,其農藥百菌清殘留量檢測結果為0.002m g/kg,不符合國家標準“不得檢出”的要求。

  “出現農藥殘留被檢出的情況,根據國家的標準,即便是微量的,只要是檢出來,就不符合有機産品的特徵。”天津市綠色食品流通協會秘書長徐岱昆説。

  此外,一款超市標稱“傲綠韭菜”的小包裝韭菜每公斤售價22元,標稱“農超對接”的散裝韭菜每公斤售價2.5元,在合格範圍之內比較試驗的各項檢測指標無明顯區別,甚至前者的幾項重金屬檢測結果還高於後者。

  近年來關於“有機蔬菜”“品牌蔬菜”等名不副實的現象在多地均不同程度存在。山東曾發生“有機蔬菜使用違禁農藥”情況;廣州某大型有機蔬菜配送商實際上並沒有拿到“有機認證”;大連一家知名公司從菜市場低價購買蔬菜自行貼上有機標簽,轉手在超市高價出售等。

  真假難分辨品質難監控

  “什麼是有機蔬菜?”“怎樣辨別有機蔬菜?”記者在天津、山東、貴州等地隨機採訪消費者時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門”,比如“價格比普通蔬菜貴的”“包裝上寫著‘有機’字樣的”“吃起來口感好的”“有營養的”“沒有農藥殘留的”……由於認知模糊,很多消費者坦言,對目前市場的有機蔬菜難以辨別。

  天津市民李女士説:“因為擔心農藥殘留,為了健康,寧願多花點錢買品牌蔬菜、有機蔬菜。”“媒體幾乎天天曝光問題食品,買有機食品,至少從心理上能安心一些。”貴陽市民馬佳説。

  不少消費者儘管知道有機蔬菜價格高,還是願意買,主要原因是圖個“放心”,而對於部分有機蔬菜被檢出農藥,消費者表示很擔心,希望“問題企業”給個説法。

  出現“問題芹菜”的天津某公司總經理劉某表示,經過企業調查,含有農藥的問題芹菜不是出自公司的有機菜園,而是商場有機蔬菜專櫃承包責任人在分揀、包裝、貼標、運輸過程中造成無公害芹菜和有機香芹錯貼標識。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在有機蔬菜生産的各個環節存在一定的監管難度。貴州省麻江縣農業局局長陳正文説,在有機蔬菜生産環節,農藥、化肥等投入品使用的監管非常重要,大型的生産基地、生産大戶比較好監管,但散落在廣闊農村的千家萬戶難以監管到位。

  “從外地進入本地市場的蔬菜,如果發現問題,只能就地銷毀、對本地經營者進行處罰,難以對身處外地的生産者進行處罰。”陳正文説。

  要全程式控制制也要加強溯源

  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有機蔬菜品質是合格的,但個別企業出現的問題還是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不再盲目追求有機綠色和品牌蔬菜了,只要是應季新鮮蔬菜就行。”天津市民肖女士説。

  徐岱昆説,個別企業出現的問題反映了有機蔬菜生産企業在全程品質控制中,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給消費者帶來損害,也給企業信譽帶來損害,這給所有有機綠色品牌蔬菜生産企業敲響了警鐘。

  徐岱昆呼籲,有機綠色蔬菜的生産企業應該在生産領域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出現問題的企業,應及時搜尋原因,找到問題的癥結,從源頭上控制。加強運輸過程中的衛生監管,避免造成交叉污染。

  陳正文建議,企業還應建立完善的有機産品品質追溯體系,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天津市消協秘書長張正表示,對於消費者而言,要合理、科學消費蔬菜産品,購買蔬菜既不過分迷信“有機”“綠色”等,也不要全盤否定。

  此外,專家呼籲,政府部門應加強對農産品零售、批發市場和商場超市的監管,出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有機蔬菜真正“有機”,讓老百姓買得踏實,吃得放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