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消費 > 消費要聞 > 正文

字號:  

媒體稱中國蜂膠造假技術最先進 美國人吃的也假

  • 發佈時間:2015-09-26 08:27:00  來源:南方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南京退休幹部周先生用一個名為“金鷹購”的手機APP,購買了一份澳大利亞蜂膠産品。看上去非常規範,物流快速有序,幾天之後,一份從杭州保稅區發出的包裹便寄到了他的家。

  周先生將蜂膠拿給江蘇省保健養生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江蘇克林特營養學校校長汪志祥過目, 汪志祥一眼就看出了問題——汪從事蜂膠進口行業十幾年,多次陪同省市級領導到國外進行行業調研和學術交流,對真假蜂膠的分佈可謂十分了解。

  汪志祥向記者介紹,保健品在澳洲、歐洲、美國都是一個巨大的産業,但蜂膠在他們的市場當中卻是一個小産業。歐美科研機構對蜂膠的研究很淺,也缺乏精細的行業標準,因此有大量進口自中國的楊樹膠(用楊樹芽、楊樹皮人工熬製的假蜂膠)冒充蜂膠,充斥他們的國內市場,而市場渾然不知。換言之,中國的蜂膠造假技術世界最先進,連美國人也無法檢測,只能跟著遭殃。

  業界專家向本報記者介紹,目前,中國經過多年努力,已經研究出三種主要的鑒別蜂膠的方法。 這三種方法是:浙江大學[微網志]研發的楊樹苷檢測法,杭州蜂之語公司研發的指紋圖譜法;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研發的質譜法。目前雖然每一種方法都不完美,但是不同的方法相結合,假蜂膠基本上難逃照妖鏡。

  但在美國市場,保健品專家甚至不知道楊樹膠為何物。汪志祥介紹,在美國很難找到對蜂膠進行精細化鑒定的實驗室,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沒有細緻的行業標準。美國人也吃蜂膠。但美國人在國內市場所購買的蜂膠,許多都是假的。

  假蜂膠原料從哪來?從中國進口。 汪志祥介紹,許多楊樹膠以“黃酮物質”的名義從中國海關出口,到了美國就被作為製造蜂膠的原料。

  真蜂膠原料目前市場價格最低為800元每公斤(巴西蜂膠1200元每公斤),而楊樹膠的價格只有約200元每公斤,利潤空間很巨大。

  汪志祥透露:2015年2月,江蘇一家企業從美國著名保健品公司自然之寶(NBTV Manufacturing LLC,其中國公司名“諾天源”)進口了一個集裝箱整整十萬瓶蜂膠,在入關時被南京進出口檢驗檢疫局檢測發現裏面摻雜楊樹膠,於是被拒絕入關。

  澳洲市場也很亂。

  中國蜂産品協會針對大量的所謂澳大利亞、紐西蘭蜂膠産品充斥中國市場,非法銷售、非法宣傳十分嚴重的狀況,曾于2013年專門組團出訪了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通過分別與澳大利亞蜂業界有關專家、養蜂工作者和雪梨大學藥學院,紐西蘭國家蜂産品工作者聯合會負責人等進行深入的交流;對雪梨、墨爾本、堪培拉、凱恩斯以及奧克蘭等城市蜂膠産品的市場情況的實地考察, 詳細了解了兩國有關蜂膠方面的真實情況。

  該協會發現,在澳、新兩國生産、銷售約七成的蜂膠産品的大都是來自中國大陸和台灣地區的華人,進口來自中國的楊樹膠,在雪梨和墨爾本華人辦的工廠加工成軟膠囊等,冠以澳大利亞或紐西蘭蜂膠。主要賣給到澳、新旅遊的中國遊客,初步估算,每年至少有二百多萬人次的中國遊客購買所謂的澳、新蜂膠;另外,通過中國某些企業,以網購、郵購的方式在中國境內外大肆銷售。在網路搜索澳、新蜂膠,琳瑯滿目,五花八門。

  汪志祥指出,網購、郵購方式進來的許多産品,逃避了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的以及市場機構的監管,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制度性漏洞。他表示,這種跨境採購現在在全國普遍存在,數量巨大,據估算每月有上十億元的銷量,已經形成一個很大的潛在市場,但是他們都得不到有效的監管,一方面擾亂了市場,一方面對合法經營的企業帶來很大衝擊,因此,加強對這些跨境銷售的監管迫在眉睫,應該引起政府監管部門的重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