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消費 > 消費要聞 > 正文

字號:  

強行搭售牟利招數“遇阻” 微軟遭遇反壟斷

  • 發佈時間:2014-08-01 06:54:26  來源:長春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強行搭售牟利招數“遇阻” 在華遭遇反壟斷調查

  近期,高通在國內涉嫌壟斷,遭到國家發改委和工商總局調查,若情況被認定,或遭到最高超過7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可就在這關頭,又一家知名跨國IT企業受到中國反壟斷部門的調查。

  7月28日傍晚,有媒體爆出,微軟中國位於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的分公司被查。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微軟涉嫌壟斷一事基本已定性,涉嫌壟斷的焦點可能還是在傳統PC的Windows和Office上,後續的“量刑”和結果則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7月29日下午,國家工商總局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局發佈公告稱正對微軟髮起反壟斷調查。

  仗著強勢地位捆綁銷售引起“公憤”了

  對於微軟受到反壟斷調查的原因,業界猜測與其長期以來採取的捆綁銷售策略密切相關。

  一直以來,微軟的Windows系統與軟體服務都是搭售的,包括微軟的雲存儲服務OneDrive、必應地圖、Xbox音樂流服務、必應搜索以及核心的Office辦公應用均是Windows 8作業系統的一部分,甚至成為系統默認軟體服務。

  對於微軟來説,這種搭售模式一方面能更大範圍地推廣自家的産品服務,另一方面借助軟體應用彌補Windows系統授權費用降低帶來的損失。也恰恰是因為這種大範圍搶佔市場的策略,微軟相繼在美國、歐盟及南韓被起訴利用在作業系統市場上的強勢地位捆綁銷售。

  在微軟最為重視的中國市場,捆綁銷售的策略被應用得更為嫺熟。微軟大中華區董事長兼CEO賀樂賦就曾表示,“如果在中國不成功,微軟在全球就根本沒法成功,這一點我們很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微軟似乎正在調整慣用的牟利招數,努力建立與中國本土公司的合作尋求新的盈利點:6月,微軟與奇虎360簽署了一項協議,合作開發一些技術;7月28日,微軟又和京東一起宣佈,將通過騰訊的聊天服務微信和QQ預售微軟Xbox One遊戲機;7月30日,在華正式發佈中國版語音助手Cortana。

  反壟斷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時建中表示,現在沒有公佈更多的具體資訊,但一旦微軟公司壟斷行為被查實,違法企業將面臨三種處罰,一是要停止違法行為,二是要沒收違法所得,三是要罰款。

  《反壟斷法》第47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或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拒絕交易”情形

  面對工商總局的突然反壟斷調查,微軟諱莫如深。7月29日晚,微軟中國僅發佈了簡短的兩句話聲明,聲明表示:我們致力於創造産品來滿足客戶對功能、安全和可靠的要求。我們會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調查,並回答相關問題。

  那麼,微軟到底觸及了哪些反壟斷條款?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表示,國家工商總局主要是依據反壟斷法的規定,微軟公司是不是存在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應當在反壟斷調查程式結束以後才能認定。

  “從公告看,調查針對的是微軟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第十七條第四、五項的規定。”浙江讚程律師事務所主任程學林對記者表示,“涉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和無正當理由搭售商品、排斥其他辦公寫作軟體、損害消費者利益等壟斷行為。”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鄧志松接受採訪時表示,微軟在全球多個國家都遭遇了反壟斷調查,而在中國受到調查,可能涉及《反壟斷法》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拒絕交易”情形,“它在中國受到調查,我一點都不驚訝。”

  早在10年前,微軟就在美國本土和歐洲市場遭遇反壟斷調查。2004年8月,美國加州多個城市政府聯合對微軟公司提出起訴,控告其“濫用在個人電腦作業系統領域的壟斷地位,對商品制定不合理的價格”;2004年12月,歐洲法院勒令微軟“剝離視窗作業系統中捆綁的媒體播放器軟體”、“向競爭對手開放一些軟體的源代碼”。

  多位專家表示,跨國公司以往在中國享受的是“超國民待遇”,有礙市場公平競爭。如今的微軟等公司被反壟斷調查體現了監管層一視同仁地依法監管市場,維護市場秩序。

  壟斷行為致同款産品國內外售價相差數十倍

  近年來,外資企業的壟斷行為越來越受到關注。壟斷企業憑藉資金、技術、渠道等優勢取得市場支配地位,並利用這種支配地位從事反競爭行為,例如,收取不公平高價、搭售、拒絕交易等。

  這些壟斷行為最終損害的是消費者利益,也導致了同款産品國內外售價相差數十倍的畸形現象出現。

  多位專家表示,對微軟進行反壟斷調查是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資深網際網路觀察人士方興東表示,“在反壟斷方面,中國從來不對微軟進行調查,才是不正常的。”要知道,微軟在歐美等國家早有“前科”並被罰鉅款。

  此外,在中國一些專利、技術較弱的行業領域,外資企業通過行使智慧財産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可能性一直存在。例如,在智慧財産權許可合同中強行加入不合理的條件。再比如,外資企業在中國境內外以智慧財産權為幌子向法院提起侵權濫訴,濫發侵權警告函、發起337調查等,從而達到排斥競爭對手、壟斷中國甚至全球市場的目的。

  時建中表示,之前反壟斷之所以沒有現在密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中國缺少反壟斷執法的基礎和經驗,《反壟斷法》自2008年8月1日才開始實施,執法機構自身也需要積累經驗,而且任何調查都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進行嚴格取證,把案件事實搞清楚,這都需要時間。

  時建中同時提醒,隨著反壟斷執法力度加大,企業特別是違法企業掩蓋違法行為、反執法的技巧也在增加,反壟斷是一個反覆博弈的過程,這就需要反壟斷機構繼續加大查處力度,積累經驗,適時果斷出擊。

  這一年來,我國反壟斷調查頻頻發力,凸顯了政府反壟斷的決心,以實現公平競爭、自由競爭、充分競爭。

  劉俊海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在他看來,商業欺詐、商業壟斷和商業賄賂是我國市場經濟的三顆毒瘤。監管層當下對商業壟斷進行有效監管拔出毒瘤,這一維持市場秩序之舉亦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表現。

  - 相關新聞

  高通涉嫌壟斷被調查 或遭70億罰單

  近期,高通遭到國家發改委和工商總局的調查。據統計,按照《反壟斷法》規定,如果高通公司在國內涉嫌壟斷的情況被調查認定,高通將面臨最高超過70億元人民幣的罰款。當然,關於高通的一切猜想,都要待發改委最後的調查結果。

  根據我國《反壟斷法》第四十六條和四十七條的相關規定:對於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以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由反壟斷執法機構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並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

  根據高通公司2013財報顯示,該公司去年的晶片和許可費收入約243億美元,而其中49%,即120億美元的收入來自中國。一旦高通在國內涉嫌壟斷被發改委認定,那麼其可能被罰款的金額約在7億元至70多億元人民幣之間。

  國內反壟斷法方面的核心專家,中國社科院經濟法室主任王曉曄表示,高通對基於晶片價格收取的專利許可費過高,或是其被查的導火索。

  比爾·蓋茨再拋微軟股票 套現2.18億美元

  據《羊城晚報》報道 7月30日微軟提交給美國證券委員會的文件顯示,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7月25日第二次大規模拋售微軟股票,套現2.18億美元。這是繼24日拋售1.85億美元微軟股票之後,蓋茨再次拋售微軟股票。

  7月25日,蓋茨以每股44.5011美元的平均價,拋售了4905836股微軟股票,總價值約為2.18億美元。 其實,在蓋茨今年5月份的一次拋售後,持股超過3.33億股的微軟前CEO鮑爾默已超越蓋茨成為微軟最大個人股東。在微軟近40年的歷史上,這是蓋茨首次失去公司最大股東的位置。有分析預測,如果蓋茨繼續保持近期出售股票的速度,那麼到2018年年中他將不再直接持有微軟股份。

  完成上述拋售後,蓋茨還持有308941271股微軟股票,以微軟週二收盤價43.88美元計算,這些股票總價值135.6億美元。早在微軟成立初期,蓋茨個人持股近64%,而1986年微軟IPO時,蓋茨仍持有微軟49%的股份。

  隨著微軟的爆炸式發展,蓋茨連續多年雄霸“全球首富”的寶座。根據《福布斯》數據,蓋茨目前的財富約為770億美元,仍是全球首富。微軟這兩年以來股價漲幅達到30%,使蓋茨的凈資産增加超100億美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