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生中國多産品線被曝裁員。
據媒體報道,這次裁員涉及多個部門,規模為20%,其中外科部門裁員較多。3年以下員工獲N+1賠償,3年到6年員工獲N+2賠償,6年以上員工獲N+3賠償。
這一消息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針對上述裁員消息是否屬實,北京商報記者嘗試撥打強生中國官網披露的聯繫電話,不過電話未有人接聽。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也有消息稱強生中國對其外科事業部進行了組織架構的調整。自2025年1月1日起,外科事業部將重組為由微創與能量外科事業部、傷口閉合事業部、生物外科事業部、外科全産品拓展事業部(即廣域市場事業部)、戰略市場部、機器人與數字化六大部門組成。
資料顯示,美國強生集團(J&J)原本擁有大寶、強生嬰兒、露得清、泰諾、邦迪、城野醫生、李施德林等涵蓋個護、健康護理等業務的産品,但自2021年集團將旗下消費者健康業務拆分後,便專注在醫療科技和創新制藥兩大業務上,而消費者健康業務則成為一家獨立公司Kenvue(科赴)並於2023年在紐交所上市。
據報道,科赴也有裁員計劃。該公司在今年5月表示,公司董事會批准了一項措施,預計全球裁員4%,旨在提高組織效率併為科赴的未來增長做好更好的定位。
裁員背後,強生的業績壓力不容忽視。東方財富顯示,截至9月29日,強生前三季度收入總額為663億美元,同比增長3.98%。然而,歸屬凈利潤卻大幅下滑,達到106.4億美元,同比下降65.81%。
裁員作為降低成本的一種手段,短期內或許能夠減輕強生的財務壓力,但這一決策是否會對公司的長期業務佈局和發展産生不利影響,仍然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裁員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在醫療健康這樣一個高度依賴人才和研發的行業。
對於強生來説,裁員可能是其在全球範圍內調整戰略佈局的一部分。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跨國公司紛紛尋求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運營效率來應對挑戰。然而,如何在降本的同時保持創新和競爭力,是強生需要仔細權衡的問題。
此外,強生在中國市場上還面臨著來自國産藥企的激烈競爭。隨著國産藥企的崛起,相關企業在價格、政策支援以及本土市場適應性方面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這對強生等跨國公司構成了不小的挑戰。
諸如,直觀復星的一款iON支氣管鏡機器人也已獲批上市,與強生近年來大力推動的手術機器人産品MONARCH形成了直接的競爭。曾經佔據95%市場份額的強生超聲刀,如今市場佔有率已出現明顯下滑,而國産企業如邁瑞醫療等正快速搶佔市場份額。
傳播星球App董事長由曦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業績壓力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下,強生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其戰略方向,調整業務結構,優化資源配置,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
(責任編輯:賈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