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大邑模式”描繪都市現代農業新畫卷

  • 發佈時間:2016-04-26 07:32:1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張 東

  近日,在位於四川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鎮雲華村的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泓源水産(成都)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佔地3公頃多的冷水魚養殖基地裏,進行每日例行的稱量、投喂、記錄。大大小小87個已編號的標準化魚池碧波粼粼,隨著工人將飼料拋撒下去,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爭相搶食。

  “公司目前年産量達300多噸,按照標準化的養殖體系,我們的每一條魚都能做到源頭有保障、過程可控制、産品可追溯。”該公司負責人張響伢來到工作間,打開標準化記錄箱,只見一摞摞表格和記錄本清楚地呈現了每一批魚從魚卵孵化、魚苗成長、成魚飼養等過程中的水體消毒、飼料投喂、檢驗檢疫等情況。“標準化、工廠化生産的成魚品質穩定、成活率高,每次送檢合格率均達到100%。”

  泓源水産依靠標準化提升産業品質和經濟效益的發展路徑,正是大邑縣全力創建國家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升級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按照成都市政府對大邑縣“在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建設上為全市做好示範”的具體要求,該縣積極啟動了創建全省首個國家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工作,並確立了“標準引領産業轉型升級,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大邑模式’”的發展目標。在兩年來的示範縣創建過程中,大邑堅持“全縣一盤棋,上下一條心”,自覺樹立標準意識,大力踐行綠色發展,形成了黨政重視、部門聯動、措施有力、基層落實、群眾參與的標準化工作良好態勢,固化並總結出了既能彰顯大邑特色又具有示範推廣價值的“3375”標準化工作創新方法,讓標準化真正在田間地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整體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成都市質監局對大邑農業標準化建設高度重視、全力支援,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翼剛多次帶隊深入大邑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開展實地調研,指導創建工作。為了全天候、零距離做好服務工作,該局還專門指派市局辦公室調研員朱幼紅出任大邑縣農業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全力助推大邑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創建進程。

  2015年8月,大邑以98分的高分順利通過了國家標準委組織的中期考核,並作為四川省代表縣之一,參加了國家標準委在陜西省舉辦的全國農業標準化20年成果展,不僅進一步叫響了“大邑標準”這張嶄新的城市名片,也將更多具有獨特優勢的農業“天府品牌”推向全國,為全省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樣本和範例。

  勇擔示範重任 搭建現代農業標準綜合體

  作為四川省傳統農業大縣,大邑地處北緯30°,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內,山高林密、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盛産諸多具有獨特內在品質和濃郁文化氛圍的特色農業産品,這無疑為大邑走高端品種、高端品質、高端品牌“三位一體”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近年來,大邑縣委、縣政府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來抓農業,他們以“一園兩線”為重點,以産業發展和新村建設為抓手,以産村相融為方向,以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為要求,大力實施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戰略,形成了糧油、果蔬、畜禽、中藥材等一大批特色産業基地,先後榮獲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國家級生態示範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瘦肉型商品豬基地優秀縣等稱號。2013年12月,大邑被國家標準委批准創建全省首個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建設週期為3年。

  在示範縣創建過程中,大邑縣始終堅持“三個結合”原則,以標準制定為核心,以標準實施為重點,在“1+2”工作領導機制下,不斷總結、固化、創新、提升“3375”標準化工作方法,實現了大邑農業標準化工作高起點謀劃、高標準設計、高品質推進。

  堅持政府引導與規劃指導相結合,由縣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成立標準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大邑縣農業標準化發展規劃(2014~2020)》、《大邑縣創建“國家農業綜合標準化示範縣”專項目標任務》、《大邑縣農業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為創建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強大的頂層設計和組織保障。

  堅持責任落實與機制監督相結合,將標準化工作列入大邑縣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並將創建任務分工納入縣委、縣政府目標督查體系,通過環環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在各鄉鎮、各部門中進一步形成齊抓共管、協調推進的良好局面。

  堅持政策實施與資金保障相結合,在積極發揮政策引導作用的同時,積極落實標準化工作專項配套經費,建立結合農口專項資金使用的制度與規範,使標準化獎勵資金與年度創標資金有機結合併發揮作用,為示範縣創建提供了資金保障。

  與此同時,大邑縣著力構建以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為核心,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為目標的現代農業標準綜合體,該標準綜合體涵蓋優質糧油、生態果蔬、生態畜禽、中藥材、水産、基礎設施建設、一三産互動鄉村旅遊、種養迴圈經濟、農産品品質安全、動物防疫監督以及美麗鄉村建設等11大標準體系,共收集整理1152項標準,新制定465項與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相銜接、既具有自主核心技術又能反映大邑特色的內控標準,完成了《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安仁葡萄種植技術規範》等20項區域性地方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充分體現了大邑將傳統優勢農業、現代農業、生態農業、旅遊農業、迴圈農業和特色農業等有機融合、協調推進的創新特點。其中,《肉鴿飼養技術規範》等標準更是填補了國家和行業空白。

  為了不斷提升全縣標準化總體水準,該縣還積極推廣PDCA動態迴圈的標準化工作模式,使標準既來自於農民經驗,更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目前,已修訂標準88項,其中新增制定標準13項。

  引領轉型發展 打造都市現代農業升級版

  抓示範才能樹標桿,突破點才能帶動面。大邑縣堅持“分批打造、逐步推進、全面覆蓋、整體提升”的工作思路,按照“組織機構標準化、企業標準體系化、生産記錄規範化、生産作業手冊化、核心標準展板化、制度職責上墻化、標誌標牌統一化”的7化措施,積極開展示範點的標準化建設。

  目前,該縣依託果蔬、畜禽、糧油、水産、中藥材等傳統優勢産業,率先建成了無公害虹鱒標準綜合體、一三産業互動鄉村旅遊標準綜合體、“無害巨花一號金銀花種植標準綜合體等標準化樣板工程,通過示範帶動和標桿引領,推動標準化在大邑都市現代農業各個領域全面開花。截至2015年底,示範點建設已經全面覆蓋所有鄉鎮,累計完成26家示範點打造工作。

  與此同時,大邑大力推行“示範點、鄉鎮、産業圈”標準化3級培訓體制,著力培養一批綜合素質好、理論水準高、專業能力強的標準化人才隊伍,建立健全大邑縣農業標準化人才庫,為大邑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援。目前,該縣已開展專題培訓125次,累計培訓5000余人次。

  該縣還著力加大宣傳力度,組織“大邑造”優質農産品踴躍參加各類品質展示、品牌評選等活動,不斷提升“大邑造”優質農産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號召力。

  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創建工作,目前大邑縣農業標準覆蓋率已達85%以上,標準實施率已達80%以上。隨著標準化試點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凸顯,大邑都市現代農業正大步走上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品牌化的發展快車道。

  據統計,目前該縣已建成安仁葡萄園、蔡場藍莓園、蘑菇種植基地、金蜜李種植基地等標準化基地1300余公頃,主要優勢農産品標準化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縣現有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48家,“三品一標”認證産品共80個,農産品精深加工率達45%,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加快。

  為了持續提升“大邑造”農産品的品質安全水準,該縣依託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平臺,建立起“標準+追溯”的可視化機制,在産業鏈上真正建立起源頭有保障、過程可控制、産品可追溯的食品安全體系,不斷增強當地特色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大邑縣主要農産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7%以上,“三品一標”企業農殘檢測合格率達到100%。

  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是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邑縣將“網際網路+農業”的理念融入到農業標準化工作中,引導廣大農戶進入標準化、資訊化、産業化鏈條,逐步使區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目前,隨著示範縣建設的不斷深入,“大邑造”特色農産品在市場上身價倍增:青龍葡萄種植合作社按照標準化生産的葡萄,其市場銷售價格比成都市場上平均銷售價格每公斤高出2.2元,僅此一項就為農民增收60余萬元;老農王藍莓基地出産的藍莓單價高達每公斤240元,價格居全市藍莓産區之首,但産品仍然供不應求、銷售火爆。

  與此同時,大邑縣還依託農業標準化産區大力舉辦藍莓採摘節、葡萄採摘節、霧山李花節、薰衣草莊園文化節等各種特色農業節會,每年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旅遊愛好者蜂擁而至,不僅有力促進了大邑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也率先實現了“一三産業協調發展、四化建設同步推進”的良好格局。無所不在的標準,讓都市現代農業在大邑成為一項“有奔頭”的産業。

  大邑縣市場和品質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建軍表示,該縣將按照“創新高效、標準品牌、生態安全、開放合作、幸福共用”新型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繼續深入推進國家農業標準化綜合示範縣建設,著力提高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率先建設成全國現代農業標準化發展的先行區和樣板區,為成都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初步建成國際性區域中心城市貢獻“大邑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