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計量安全要從基層抓起

  • 發佈時間:2016-03-03 09:32:29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計量安全要從基層抓起

  ——對農村計量安全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

  □ 甘信軍

  近幾年基層質監部門接到的計量投訴案件,呈現出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從投訴人群上看,農村居民在計量方面的投訴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城鎮居民計量投訴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準;二是從投訴內容上看,與廣大人民群眾聯繫緊密的“菜籃子”“米袋子”缺秤少量的投訴增多,其他像燃油等以前投訴較多的産品呈下降趨勢;三是從投訴對象上看,投訴對象為個體工商戶的增多,正規超市和生産廠家的減少;四是從投訴處理方式看發生計量糾紛時立即以各種方式向相關職能投訴,依法維權的增多,採取過急行為、私自解決造成不良後果的減少。

  由此可見,新形勢下計量安全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重點在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的農村。農村計量安全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樸素的思維定勢造成的。長期以來,農村居民對計量方面出現的糾紛,特別是農産品交易缺秤少量,一直是極度隱忍的態度,所以就出現了農村居民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少,息事寧人的多。二是較高的計量維權成本所致。特別是居住在地理位置比較偏遠的山區群眾,由於他們資訊閉塞,特別是年齡比較大的,不知道計量方面出了糾紛要到什麼地方去投訴。即使知道,投訴成本也超出他們能承受的範圍。三是計量法規宣傳服務不到位。近年來,有關職能部門雖然加大了對計量法規的宣傳和服務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群眾的計量法規意識。但從工作實踐看,這些宣傳和服務的觸角,僅僅停留在人口密度較大、交通便利的鄉鎮駐地。而交通不便資訊閉塞的山區農村,還是宣傳服務的一個盲區。四是部分經營者利益驅動。部分經營者利用農村居民對計量知識和法規不了解,不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實際。在農産品交易的過程中,採取私自調整計量器具準確度等手段,大肆進行計量欺詐活動。五是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相關計量監管部門應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調整工作重點和區域。從目前的情況看,鄉鎮駐地、大型農貿市場計量器具的檢定測試檢查,工作品質較高也較到位。但對於遊走于村居之間的小商遊販,由於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少,加上游販的經營場所不固定,查處難度加大,這部分計量器具的監督檢查基本上處於放任自流的狀態。

  針對上述情況,相關職能部門在計量監督工作實踐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以確保農村計量安全,真正達到計量惠民的目標。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計量法規意識。要針對農村居民的實際情況,以計量知識和法規的宣傳教育為主,逐步樹立起農民的計量安全意識。要建立健全家庭、社會、學校三位一體的宣傳教育網路,廣泛開展計量知識法規進農村、進家庭、進社區、進校園活動,通過張貼宣傳畫、懸挂過街橫幅、廣播、電視和手機短信等各種載體,以《計量法》等政策法規為主要內容,把與人民群眾聯繫密切的法律法規摘錄下來,以簡單易懂的“明白紙”形式發放給他們,深入持久地進行宣傳,使他們在頭腦中牢固樹立起計量意識。二是暢通投訴渠道,確保投訴有門。要向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村居民公佈12365舉報電話舉報方式方法、政府服務熱線的號碼、有關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的電話,方便群眾計量問題的投訴,有條件的行政區域每個村應設立1個舉報箱。此外,還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計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結合工作實際,可聘請義務監督員,分別由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事業有關人員等各界人士代表組成,負責計量知識法規的宣傳教育、計量案件的受理、處理情況的監督。確保人民群眾在遇到計量安全問題時,第一時間能找到投訴部門,並把自己的訴求傳遞給有關職能部門,並儘快得到解決和處理。三是工作重心下移,確保無間隙服務。有關職能部門要把計量監督服務工作重心下移,在開展鞏固好目前開展的計量安全“進社區、進超市、進校園、進農村”的基礎上,要把監督服務工作的重點放在“進村組、進農家”上,把計量知識法規和監督服務工作做到人民群眾的家門口,做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四是加強部門合作,實現立體監管。一個工作時期或一個工作階段,要協調當地黨委、政府牽頭,質監、工商、公安、行政執法等職能部門參加的以打擊農村遊販為重點的專項整治活動,從源頭上解決影響計量安全的突出問題。對農村廣大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計量安全問題,要出重拳下大力組織聯合執法活動,杜絕影響計量安全的問題發生。

  (作者單位:山東平邑縣檢驗檢測中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