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新老城區從此不再“異地戀”

  • 發佈時間:2016-02-15 10:31:5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史玉成

  2月6日,是春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早上8時,50多歲的於蔚鳴背起雙肩包輕鬆去上班了。但出門後她並沒有走向公交車站,而是在家附近的江西師範大學的體育場上練起了倒走。

  “多虧了地鐵,我才一早有空鍛鍊身體,現在腰椎的老毛病有明顯好轉,生活品質都提高了。”忍不住感慨的於蔚鳴家住江西南昌市的老城區,但工作單位卻在贛江對岸的新城區——紅谷灘。以往上班,正常情況需要1小時40分鐘,如果遇上上下班擁堵,在擁擠的公交車裏一站就是兩個多小時,苦不堪言。隨著2015年12月26日南昌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試運營,她從師大南路站上地鐵,18分鐘後便可抵達公司附近的衛東站,再步行10分鐘就到了公司。“所以,我現在每天早晨不僅可以多睡會兒,還有了富餘的時間鍛鍊身體。可以説地鐵大大提高了我們工作生活的效率,心情也舒暢多了。”

  曾幾何時,南昌城流行一個段子:家住老城區的女孩婉拒了住在紅谷灘的男生的表白,理由是“我不接受異地戀”。新老城區間的交通不便可見一斑。隨著地鐵一號線貫通贛江兩岸,不少人的生活都變成了“地鐵+”。今年29歲的黃咏婧,過去常常為了在老城區挑一個既不太堵車,又有的吃有的逛的聚會地點而苦惱。現在她和朋友們的活動半徑大大擴展,想看演唱會,可以搭乘地鐵去奧體中心;想要吃飯看電影逛街一條龍,坐地鐵到衛東站的萬達廣場就都解決了。此外,以前不少開車出行的人,也變成了“地鐵一族”,地鐵+步行、地鐵+自行車,低碳生活由此開啟。

  隨著南昌地鐵1號線開通試運營之後,客流量不斷刷新紀錄。僅今年元旦3天小長假的客流量就逼近百萬人次。今年春節假期,不少返鄉探親的人們都慕名而來,體驗一把家鄉的地鐵。據了解,1號線一期工程全長28.8公里,設站24座,途徑6個城區,全部採用地下形式敷設。站在站臺,緩緩進站的列車首先映入人們眼簾的便是那車頭標誌性的“南昌笑臉”,象徵著南昌市民以燦爛微笑迎接八方來客。在車廂內部,內裝設計以“青花瓷”為主,同時又融入了南昌紅色革命的文化因素。為保障殘障人士的安全出行,地鐵站點的進出口樓梯、站廳層和站臺層都設有盲道,站臺層都安裝了座椅,同時在站臺內還設置了無障礙廁所。在入口處,設有可直接到站臺層乘車的無障礙電梯,從而方便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不少返鄉過年的年輕人都表示,在他們工作的大城市,地鐵已是一種很常見的交通工具,但乘坐家鄉的地鐵還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和自豪感,“它不單單是大大增強了南昌的城市運力,同時,還是展示城市文化的又一個窗口,為南昌這座英雄城古老的文化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令於蔚鳴和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感到更開心的是,目前南昌已規劃了5條地鐵線,總長約197.9公里,設車站146座。其中,2號線正在緊張建設中,爭取2017年年底前開通;3號線今年年底開建,預計2020年底建成通車。未來,出了地鐵站,南昌人民便可以搭乘火車、高鐵、飛機,去任何一個想去的地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