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擦亮中國摩托車金字招牌

  • 發佈時間:2015-12-21 09:31:38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楊文雲 王成國 張 鵬本報記者 蔣維勝

  “中國嘉陵”——這個跨越了整整140個年頭的品牌,在我國兵器工業、摩托車産業發展史上有過太多輝煌,太多故事。然而,作為曾經的“中國摩托車之王”,嘉陵近年在摩托車品牌中的排名有所下滑。

  百年品牌的困與惑

  據嘉陵集團負責人介紹,該企業的前身是中國近代最早兵工企業之一的上海江南製造總局龍華分局,140年來,始終為推動民族工業發展而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1978年,嘉陵集團貫徹國家“軍民結合”方針,作出開發生産民品摩托車的重大決策,把摩托車帶向了千家萬戶,創下了摩托車産銷量全國最大、品牌價值全國最高的輝煌,被譽為“中國摩托車之王”。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那個僅僅靠著企業體量就能市場稱王的時代已逐漸遠去。近年來,摩托車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出現産能過剩、産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等情況,陷入“讓利不讓市”的價格血戰,行業洗牌迫在眉睫。

  “嘉陵要如何實現困境突破?如何重塑“中國嘉陵”?嘉陵的優勢在哪?出路在哪?要不要參與低成本競爭?要不要打價格戰?……”在2012年底集團內部召開的一次高層會議上,該集團董事長拋出了一連串問題,對大家觸動很大。

  通過努力,集團高層共同認識到:嘉陵過去取得成功,是因為它立足於生産技術、品質水準與國民生活水準相結合,但這絕不意味著“嘉陵”是低成本的代名詞,如今市場對品質、技術有著更高的要求,嘉陵也應該向著更高品質、更高技術水準邁進;民營企業比國有企業更具活力,在低端市場上與之競爭,嘉陵並無優勢,相反,嘉陵有民營企業所沒有的技術、資源優勢,只有在中高端市場,才能凸顯出百年軍工無法撼動的地位。

  隨即,該企業確立了“131”發展思路,即抓出“産品”這個關鍵,回歸製造業本質;夯實品質保障、技術領先、管理提升三大基礎;實現從中小排量摩托車製造企業向全域機動的輕型動力製造企業突破。

  從此,嘉陵集團踏上了“提質提值”、重塑“中國嘉陵”形象的道路。

  重塑嘉陵的夢與思

  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131”發展思路,嘉陵集團計劃依託品質保障、技術領先、管理提升三大基礎,深化軍民融合戰略,以軍工科技反哺摩托車産業,打造全域機動的輕型動力製造企業,塑造品質、品格、品位、品牌“四品嘉陵”的形象。

  對於為何會選擇這樣的發展路徑,集團董事長在採訪中用一個故事作了回答。

  2000年前後,一批中國摩托車製造企業進軍東南亞,市場佔有率曾一度高達90%。但隨後,一場曠日持久的價格戰讓中國摩托形象全毀。“尤其在越南市場,充斥著大量偽劣産品。摩托車組裝好以後,你説要鈴木,他就把鈴木商標給你貼上去;你説要雅馬哈,他就把雅馬哈商標貼上去。結果呢?導致越南市場直接拒絕中國摩托車。”“他們消耗了民族大量的資源,把民族形象給賣了!”董事長認為,作為企業經營者,應該對社會負有責任。“我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會消耗資源。如果創造的財富和消耗的資源之比小于1,那就是對社會的犯罪。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高産品品質和生産效率,把這個比例盡可能放大。”

  “中國嘉陵”四個字,代表著民族品牌的驕傲,代表著百年軍工的科技實力。談到前輩們創下的種種輝煌,董事長説:“如果嘉陵不堅持走品牌發展之路,如果它淪落為低端品牌,那將是一件多麼令人遺憾的事情啊!”

  嘉陵人知道,他們共同要扛起的不僅僅是重塑“中國嘉陵”的重任,更有嘉陵集團的理念和夢想——“用品質擦亮中國摩托車第一塊金字招牌”,讓嘉陵實現民族品牌應有價值,並最終回報社會。可以説,嘉陵的夢,既是企業的夢,也是民族工業的夢。

  相關負責人稱,目前,國內低端摩托車市場已出現産能過剩的情況,嘉陵再參與低成本競爭是不理智的。而在高端市場,自主品牌尚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嘉陵比哈雷,就如“工具”比“玩具”。“工具”的附加值低,購買者對價格敏感,而“玩具”更強調娛樂價值,附加值也更高,且未來市場空間巨大。“嘉陵要想從價格戰中脫離出來,重塑品牌,一方面要提升産品品質,另一方面是將摩托車産品定位除作為交通工具之外,同時增加玩具娛樂的功能,實現從‘工具’向‘玩具’轉變。”

  許多年前,嘉陵集團將當時作為“奢侈品”的摩托車做成了“一般消費品”,但今天,顯然在試圖將作為“一般消費品”的摩托車打造成“奢侈品”。

  提質提值的言與行

  嘉陵集團確定了切合實際的戰略。第一步是樹立産品從“自由市場到超市”的定位轉變,按照本田的技術標準做産品,通過品質保障、技術領先、管理提升,打造“中國版本田”,同時以特種車為牽引,實現向全域機動的輕型動力製造企業轉變。

  第二步是實現特種車軍工技術向摩托車産業遷移,塑造出更高品質、更高技術水準的摩托車,實現摩托車品牌的“升級”。

  當前,嘉陵集團正大力開展“提質提值”行動,以科研為牽引,全力提高設計品質、製造品質、服務品質,並以此支撐實現行銷“提值”。其具體措施包括強化員工品質意識培訓、實施品質曝光等措施,樹立“品質問題零容忍”的品質觀;制定完善《嘉陵員工品質行為規範》,確保品質管理規範化;通過標準指引、過程嚴控、試驗嚴謹,從源頭抓設計品質;強化供應鏈管理和生産過程式控制制,提高零部件和成車品質;以GSPS製造管理體系為抓手,健全精益管理工作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嘉陵集團近年在特種車領域大力開展研發創新,已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自主研發的某型特種車以其優越的全地形通過能力、強悍的性能、先進的技術成為軍工領域的一顆新星,接連拿下數個大訂單,並受到客戶的一致好評。此舉意味著,嘉陵集團在向全域機動的輕型動力製造企業轉變的道路上,成功跨出了第一步。以新産品獨特的優勢在差異化競爭中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徑。

  在這條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中國嘉陵”最終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尚未可知。但目前看來,該企業在品嘗著轉型升級帶來的“甘甜果實”時,也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一方面,嘉陵集團在特種車研發上的突破性成就正在轉化為經濟效益。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嘉陵集團在軍工板塊的訂單保持著逐年增長的勢頭,且其産品“多次受到軍方領導的稱讚”。他還透露,未來,該企業還將在軍工産品研發上有進一步動作。

  顯然,軍工板塊的成就為嘉陵集團轉型升級打出了一個漂亮的開局。“軍工科技”將為嘉陵品牌賦予新的含義,為嘉陵升級打造“中國版本田”甚至“中國版哈雷”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説,“中國嘉陵”未來前景可期。

  但另一方面,轉型升級帶來的陣痛也在考驗著嘉陵集團的信心。把“軍工科技”移植到民用摩托車上,並且實現批量生産銷售還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即便是打造“中國版本田”,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集團董事長的辦公室裏,“天道酬勤、盡善盡美”訴説著他堅定的信念和追求。儘管他自己也承認,或許自己在任期內都無法看到嘉陵成為“中國版本田”那一天,但他依然堅持按照“131”發展思路,深化軍民融合戰略,堅持“提質提值”,打造“四品”嘉陵,為重塑“中國嘉陵形象”破冰開啟新征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