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涮鍋牛肉丸牛肉含量不足一成 標準打架企業鑽空子

  • 發佈時間:2015-12-07 07:38: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李佳  責任編輯:吳起龍

  進入冬季吃火鍋、涮肉丸成了很多市民的最愛,有細心市民發現,從超市買的幾包牛肉丸外包裝上,配料一欄卻寫著雞肉、豬肉等。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走訪京城多家超市和農貿市場發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現場

  牛肉丸價格僅有牛肉的一半

  在東三環一家超市,五花八門各種涮鍋肉丸都在做特價促銷,速凍肉丸類食品也穿著不同的“外衣”。有的品牌寫著“撒尿肉丸”、“經典牛肉丸”、“倣章魚丸”、“倣墨魚丸”,有的乾脆寫著“香港撒尿肉丸(牛肉風味)”,同一品牌不論是蟹肉棒、撒尿牛丸還是魚丸都是一個價,每斤只賣14至15元左右,吸引了不少顧客購買。

  超市的新鮮牛肉一斤則要50元左右。據悉,在農貿市場上,牛肉每斤也要30元左右。牛肉丸的價錢竟不到鮮牛肉的一半。一位前來買火鍋配料的王阿姨説:“看著超市在促銷,覺得便宜就買了,上了年紀眼睛也花了,很少想到牛肉丸裏的肉含量,都是稀裏糊塗吃了。”

  例如超市裏銷售的“海霸王”一款售價不到14元一斤的爆汁牛肉丸,超市促銷人員指著一種褐色肉丸對顧客説:“這種是牛肉丸,還有雞肉丸和鮮蝦丸,一共10多種肉丸隨便選,都是一個價。”“這是牛肉做的嗎?怎麼這麼便宜?”看到北青報記者對肉丸的肉含量提出質疑。促銷員也直言不諱:“當然不是純牛肉做的,牛肉三四十元一斤,要是純牛肉的,我們就賠錢了。”她説,肉丸里加了澱粉和其他添加劑,但肉丸中肉的含量佔多少,並不太清楚。

  調查

  部分牛肉丸裏是豬肉雞肉 個別牛肉含量不足一成

  北青報記者走訪物美、永輝、歐尚超市發現,各種肉丸的原材料五花八門,其中有些牛肉丸的原料根本不是牛肉,而有些牛肉丸的牛肉含量不足一成。

  仔細查看原料配方,北青報記者發現,火鍋肉丸的配料和名稱有的時候根本不一致。獨立包裝的牛肉丸外包裝配料表上,主要成分卻是豬肉、雞肉、澱粉,其餘還有水、鴨肉、魚糜、釀造醬油、食用鹽、白砂糖、卡拉膠、三聚磷酸鈉等10余種食品添加劑。甚至還有一款名叫“蝦味丸”的粉色丸子,配料表裏顯示雞肉、魚糜、澱粉等,實際上根本不含蝦肉。

  一家超市4個品牌火鍋肉丸中,牛肉丸都是棕色,僅從外觀根本無法分辨是否含有牛肉。只有2家撒尿牛肉丸配料有牛肉、豬肉、雞肉等,而其他2個品牌配料則未寫牛肉,僅有豬肉、雞肉。對於為什麼牛肉丸裏沒有牛肉,該品牌導購解釋稱,自己賣的是撒尿牛肉味丸,牛肉含量非常少,主要是豬肉,牛肉只是一種味道。

  另外,不同品牌牛肉丸的牛肉含量也千差萬別。一種港式撒尿牛丸標注稱:牛肉、豬肉、澱粉、洋蔥等,主料佔産品凈含量大於等於85%。“海欣”香港撒尿肉丸(牛肉風味)的成分為豬肉+雞肉含量大於等於45%。“海霸王”另一款牛筋丸的“主料”在20%以上。而“海霸王”爆汁牛肉丸配料表顯示,其牛肉含量僅“大於等於8%”。

  在各超市火鍋食品促銷專區,另一位年輕男士説:“從來沒想過牛肉味肉丸裏竟然一點牛肉都沒有,仔細看了配料表也確實感覺坑人。”

  知情人坦言牛肉味主要靠添加劑

  “做丸子的哪能不用香料和澱粉啊。”據大羊坊市場一家調味品店老闆介紹,市場上很多散裝魚丸、豬肉丸、牛肉丸、蝦丸等價格之所以一樣,因為主要材料是這兩樣,很多肉丸裏含“肉”並不多。此外,加入一些添加劑後可以讓丸子更加有彈力,而且耐煮。

  據知情人士介紹,使用添加劑製作的丸子煮過後聞起來很香,吃起來又筋道,但吃不到肉絲或肉筋。而正宗的鮮肉丸子,肉鮮味兒反而比較淡,丸子的外表可以看到肉的纖維,有時還有肉筋。

  官方

  肉含量混搭緣于標準混亂

  為什麼各種牛肉丸肉品含量差別如此懸殊?超市在售的肉丸包裝背面,除了衛生標準一致以外,不同品牌的肉丸採用了不同的標準,也顯示出“標準混亂”是重要的原因。

  據了解,現行的肉丸國家標準有2個。一個是2012年7月,中國商業聯合會發佈的國內貿易行業標準SB/T10610-2011《肉丸》。其中規定,含肉量在45%以上才可冠名為“肉丸”。

  另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行業標準提出的SB/T10379-2012《速凍調製食品》。其中規定,肉糜類製品主料為豬肉、雞肉的,主料佔産品凈品質比例要大於等於10%,主料為牛肉、羊肉的,主料佔産品凈品質比例要大於等於8%,其他主料肉糜類製品,主料佔産品凈品質比例也要大於等於8%。

  據工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市面上的牛肉丸主要依據《速凍調製食品》標準中牛肉、羊肉丸子肉含量大於8%,只要是正規廠家出品、條碼合格、檢驗檢疫合格,標明配料成分,在目前的法律中並不算違法。

  據食品行業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只能檢測牛肉丸中是否含有牛肉成分,但無法檢測含多少,這也導致市面上的牛肉丸標注成分不同。

  延伸

  “汕頭牛肉丸”已定標準

  上報等待審批

  有食品類行業認證專家介紹,上述兩種肉丸標準都是推薦性的,企業可以選擇性執行,也可以只執行企業自家的標準,雖然企業自己的標準也需要到相關部門備案,但消費者查詢了解則有難度。

  另據了解,目前,“汕頭牛肉丸”的地方標準已初步制定完成,正在上報等待審批。該項地方標準已初步明確,要冠“汕頭牛肉丸”名稱,牛肉含量應達到9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