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銀杏之鄉”奏響品質強音

  • 發佈時間:2015-09-24 09:32:54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張 華

  品質興,則國家興;品質強,則經濟強;品質好,則百姓好。強化品質發展,提升發展品質,是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本質要求。

  近年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安陸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實施品質強市戰略”為抓手,按照“新型城鎮化引領、新型工業化主導、農業現代化支撐、文化旅遊業提升”的總體要求,致力打造“糧油機械、醫藥食品、紡織服裝、金屬製品”和“優質稻、畜牧、林果、特色蔬菜”工農業四大支柱産業。“全國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全國最大的蛋品加工基地、全國糧油機械之都和全國最大的廚具生産基地”等特色基地相繼建成。對接大鄂西、融入大武漢、躋身大別山,把開發特色文化與發展旅遊産業相結合,“李白故里、銀杏之鄉”的城市名片進一步擦亮,品質強市戰略結出纍纍碩果。

  堅持以質取勝,推進品質共治

  加大目標落實力度,完善工作考核機制。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品質工作機制。為貫徹實施《品質興市發展綱要(2011-2020年)》,充分發揮品質工作的基礎作用和保障功能,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市長為副組長,質監、經貿、工商、食藥、農業、環保、旅遊等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品質強市”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品質工作聯席會議,及時分析解決安陸市品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細化目標任務。把品質強市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每年對安陸市品質強市工作目標任務、工作重點明確、細化、分解到各責任單位。三是量化責任考核。制定了《安陸市品質工作考核辦法和考核細則》。把品質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績效考核體系之中,實施年度考核。對在品質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給予通報表揚,對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顯的,責令限期整改並通報批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品質獎勵機制。為著力推進品質建設,實施品牌戰略,激勵企業全面提高品質管理水準。安陸市委、市政府早在2012年就出臺了激勵獎勵政策,對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産品保護、精品名牌産品、馳(著)名商標以及政府品質獎等50多個獎項,給予獎勵和支援政策。據悉,安陸的獎勵標準高於孝感市周邊縣市,獎金高達100余萬元。

  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健全品質保障機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品質工作的經費保障,産品、工程、環境、服務等領域的品質工作經費投入實行財政預算,並隨著財政收入的增加逐年增加。專項品質工作經費實施申請審批、專款專用制度,為品質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僅2014年各項品質工作專項經費共300余萬元,比2013年增幅達13%。

  突出源頭治理,確保品質安全

  加強産品品質監管。一是嚴格巡查、年審、換證制度。通過巡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並對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的督促整改,整改率達100%。工業企業産品品質檢驗合格率達98%。二是特種設備監察有力,登記註冊的特種設備檢驗率達100%,註冊登記率達100%;開展應急演練、電梯安全應急救援演練及打非治違專項行動,整改率達100%。三是嚴格執行食品生産許可證管理制度,加大對獲證企業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按照取證條件依法組織生産;對小作坊實行區域監管責任制和品質安全承諾制度,嚴厲打擊無證生産、使用非食品原料生産加工食品和濫用食品添加劑等行為。目前,全市52家食品生産加工企業全部取得了生産許可證,100%簽訂了品質安全承諾書,100%建立了原輔料購買和産品銷售臺帳制度;食品添加物質使用100%備案;使用非食品原料、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産加工食品的行為基本消除。四是抓農産品生産基地的監管。加強對産地基地環境的監控,實行産地環境監測,優化産地環境,從源頭上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安陸市茶葉、水果、蔬菜的檢測合格率達到100%,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抽檢合格率均達到100%,安陸市始終保持産品品質安全零事故。

  加強工程品質監督。健全工程品質管理制度,安陸市工程建設嚴格推行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建設目標責任制,以及建築工程終身負責制,推動建設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推進科技進步,確保了建設工程品質安全。

  加強服務品質管理。圍繞生態城鎮建設目標,著力打造“生態旅遊城市”。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個,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全省旅遊名村1個,三星級賓館2家,星級“農家樂”37家,“中國美麗田園”1個;開展服務業滿意度調查。重點景區、星級酒店、服務窗口等服務業滿意率85%以上;打造優質服務窗口。傳統的服務業領域都拿出了“獨門絕技”規範自身的服務品質,持續提高服務水準,有效地滿足了工農業生産和城鄉居民的生活需求。

  打擊假冒偽劣行為。堅持“規範市場、扶優治劣、引導消費、服務企業”的理念,推行全市統一行動與部門日常打假相結合,專項整治與綜合執法相結合,充分發揮質監、工商、公安、食藥、建設、衛生、環保等相關部門的職能作用,不定期的開展橫向聯合,增強打假工作的合力,對制假售假違法犯罪分子形成威懾,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先後開展食品藥品、建築材料、家用電器、農資化肥、汽車零配件等專項整治10余次。通過嚴格執法打假,避免了區域性品質問題和區域性制假行為的發生,創造了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放心滿意的消費環境、安全可靠的投資環境。同時,認真組織開展了“百城萬店”無假貨、“購物放心一條街”和“商業服務誠信計量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打造了一批高信譽的放心消費示範單位。

  加快平臺建設,實現技術創新

  推動技術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建立研發中心,大力推動公共技術平臺建設,提升安陸市品質工作服務水準。截至目前,安陸市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家,省級技術中心3家,在建省級公共檢測平臺(省糧機檢測中心等)2個。

  探索品牌經濟路徑。加大品牌創建力度,積極開展實施名牌戰略專題調研。2014年,市政府辦、質興辦組織專班開展發展品牌經濟的調研活動,並在《政府調研》上刊發《做大品牌經濟 鑄造安陸名片》的專題文章,要求安陸市學習落實。2015年,又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確定了“四步走”(即品牌産品—品牌産業—品牌集群—品牌經濟)的品牌經濟總體思路。截至目前,安陸市有8個産品獲得湖北名牌,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神丹”,著名商標15個;中華老字號“碧涢牌涢酒”;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安陸銀杏”;農産品地理標誌2個、註冊商標地理標誌安陸“南鄉蘿蔔”;“三品一標”企業18家,産品48個、無公害農産品標誌33個、綠色食品9個、有機農産品4個;創湖北省建築結構優質工程2項。

  實施標準提升工程。引導企業積極制定嚴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截至目前,創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6個、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片2個、高産創建示範基地3個、省級農業標準化生産示範區1個。申報了湖北禾豐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省級標準化良好行為試點企業、“安陸白花菜”“南鄉蘿蔔”省級地方標準;完成了《安陸銀杏地理標誌産品省級地方標準》評審;標準年審52家,標準註冊登記18家,企業標準備案37個,確保全市標準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創新監管機制,夯實品質基礎

  推行食品藥品監管網格化模式。依託安陸市網格化管理綜合資訊平臺,按照一村(社區)1名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和1名食品藥品安全資訊員,建立覆蓋行政村和社區的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和資訊員隊伍,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監管盲區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網路,真正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無縫隙覆蓋和全過程監管的目標。

  實行重點品質案件掛牌督辦制度。按照屬地管理和分級管理的原則,對安陸市涉及社會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隱患實行政府掛牌督辦制度,並制定相應治理方案,及時消除重大事故隱患。

  深化工業産品分類統管機制。依據《工業企業産品品質分類監管試行辦法》,結合當地實際,深入推進分類統管、全程服務工作,實行分類、分等、分責任區的監管模式,以開展4項服務、把好“四個關口”(即開展技術指導服務,把好市場準入關;開展驗貨維權服務,把好原料進貨關;開展品質基礎服務,把好生産控制關;開展委檢比對服務,把好出廠檢驗關)為主要內容,提高監管服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真正實現“一個窗口對外”、“一套班子服務”和“一種模式監管”,受到廣大企業歡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