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淺談如何加強産品品質監督抽查

  • 發佈時間:2015-07-07 09:32:55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業務探討

  □ 徐社文

  《産品品質法》規定:國家對産品品質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在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的當下,監督抽查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結合在基層工作的實際,筆者認為監督抽查有7個方面值得加強。

  加強對監督抽查的意義認識。不僅在全系統要統一認識,而且要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首先,監督抽查是國家制度,法律明文規定;其次,監督抽查是建設中國特色質檢體系的重要內容,符合中國企業巨多、品質參差的實際;第三,監督抽查是一個地區品質狀況評價的重要依據,是建立全國信用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品質監管水準客觀反映;第四,監督抽查是保障國民經濟健康運作和民生幸福的前提,促進企業提升品質的外在動力;第五,監督抽查也是體現質檢機構科學、公正的重要載體,是質檢部門用技術的手段進行品質監督的優勢所在。

  加大地方監督抽查工作力度。要向地方政府領導大力宣傳監督抽查工作的意義,使之成為地方政府對企業品質監督的手段。可以努力爭取兩件事情:一是省、市、縣監督抽查計劃,能夠在地方人大會議上通過,增加工作的權威性和品質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路徑的具體行動;二是市、縣能夠將監督抽查經費納入地方財政年度預算,並且逐年有所增長,為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産業蓬勃發展提供依據,特別是相同産業的區域對比十分有意義,品質的差距就是發展的差距。

  加強地方監督抽查大局謀劃的意識。現在地方監督抽查沒有突破從當地檢驗機構承檢能力來考慮的思維,往往是檢驗機構有什麼項目就確定什麼樣的抽檢計劃,項目拓展十分緩慢。而需要關注的本地品質問題卻得不到數據,迫切需要立足當地産業,科學編制監督抽查計劃,面向全國招標承檢機構,用抽查結果指導産業發展。

  加強監督抽查産品的民生關切度。品質監督要想獲得全社會的力量,形成廣大消費者關注的氛圍,對監督抽查的産品應當進一步貼緊民生。民生産品應當包括:時令産品、消費熱捧的産品、媒體大肆宣傳的産品、消費投訴較多的産品,、強制性標準嚴格的産品。獲取熱點資訊:一要關注投訴,二要關注輿情,三要關注進口,四要組織專題調查。在監督抽查中,特別不能顧忌大品牌、洋品牌,對其品質不聞不問。

  加強檢驗機構抽檢工作的公正性。一方面指導思想要端正,由於體制、機制的原由,我國的檢驗檢測機構還沒有完全納入政府的財政保障體系,部門的趨利性不可避免地存在,檢驗結果、檢驗報告有時會成為與企業溝通、合作的橋梁,極個別檢驗人員甚至會營私舞弊,偽造數據,不公正的情況可能會存在;另一方面能力水準要提高,檢驗、檢測機構特別市、縣一級,底子還比較薄弱,這對做好監督抽查缺乏底氣、缺乏支撐,客觀上影響公正。要做到這兩點,從監督抽查工作的角度,在檢驗機構的選擇上,一要注重競爭,把招投標機制引入監督抽查工作中,讓實力強、效率高、公信度好的檢驗機構承擔更多的任務,在完成抽檢任務的同時,打造檢驗機構的權威品牌;二要注重淘汰,要定期組織對承檢機構核查、公示檢驗結果,對沒有能力完成任務,特別是主觀故意存在不公正的情況,應當取消承檢資格。

  加強結果發佈和數據庫建設。結果的發佈,一要及時,特別是時令消費品如果滯後就失去指導消費和指導監管的意義,而一些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産品,監管抽查結果的滯後會釀成悲劇性後果;二要選擇受眾面廣、權威的媒介,讓百姓關注、企業關注、政府關注。數據庫建設應當在國家層面規劃、實施,並與國家信用體系並軌,成為其中重要的、基礎性內容。

  加強後處理剛性制度的落實。今年7月1日實施的《産品品質國家監督抽查不合格産品生産企業後處理工作規定》,對不合格産品生産企業後處理工作有了較為規範、程式化的要求。現在關鍵是監管部門要落實,要有落實的具體措施。只有加強後處理制度的落實,監督抽查才有意義,産品品質的提高才有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質監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